在殿外站着,想怎么站就怎么站!
“允熥,过来,过来,往前面站。”朱元璋招呼道。
朱允熥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前走。
怀疑、震惊、钦佩等复杂的目光同时投射过来。
王清选看着朱允熥,心里很不是滋味。
朱允熥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啊,去了一趟监利,真把决口给堵上了。
但王清选相信,李景隆的描述绝对是夸大夸大再夸大!
决口决没有李景隆描述的那么宽!
洪水也决没有李景隆描述的那么大!
肯定是监利县的百姓都上了!
而后,李景隆在陛下的授意之下,往吴王的脸上贴金,还搬出了上天!
陛下在这里描述西域给吴王贴金还不够,这又让李景隆去贴,贴了一层又一层!
至于如此吗?
不少官员看着朱允熥走过来,感到他也没什么变化呀,天神?天神与他挨得上吗?
李景隆这货,无耻到节操粉碎!
“允熥,宋礼此人,你听说过吗?”朱元璋决定让朱允熥来处理这件事。
三孙只要说宋礼人不错,咱就有台阶下了。
“宋礼?听说过。”朱允熥答道。
朱元璋追问道:“你以为宋礼如何,懂不懂河务?”
“宋礼,我听说他对河务研究多年,很有心得。”朱允熥答道。
「老朱怎么问起我来了?」
「哦,肯定是李景隆!」
「李景隆来报告监利县的情况,让老朱误认为我懂河务。」
「宋礼当然懂河务。」
「永乐称帝后,先后任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元朝末年,会通河被黄河决口泛滥的泥沙所淤积,运河中断。如果想恢复这条航线,必须进行疏浚。」
「怎样改造大运河,保证漕运畅通,成为朱棣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终,宋礼历时九年,解决了大运河的通航问题。」
「达到了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汇成一派巨大水系。」
「从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畅行无阻,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每年从东南运粮米几百万石,接济北平。」
「大运河真正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作用巨大。」
「因此,宋礼多次受到各朝的皇帝表彰。」
「明正德年间,宋礼被尊为河神。为纪念宋礼治水有功,在汶上、南旺建祠和庙并塑神像,供后人每年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