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智谋在这里,其实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面对一群原始人土着,还用什么惊天奇谋良策吗?
看到装备精良的大军,不直接逃跑就算不错的了。
不过孙权本意也是带着庞统熟悉一下军中的事务,了解行军,扎营以及战斗,巡逻等等真实的军旅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后才好带兵。
孙权一直认为《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等人有些神话得过分了。
说的夸张点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却并不符合实际。
你要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宿将还好说一些,毕竟军中事物你都了解。
但是诸葛亮呢?
连军队里都没去过,然后光看地图就能定下锦囊妙计?
什么时候拆开,什么时候派多少兵埋伏在树林里,什么时候派多少兵渡河,什么时候发起攻击,又要追杀到多少里就停止返回?
这也太神了吧?
都说真正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连后世的参谋部,在进行一场战斗之前,都要做几种,乃至十几种应对各种结果和突发事件的预案呢。
结果到你诸葛亮这里就光凭坐在帐篷之中随便想想就行了?
所有的事情发展轨迹全都被你料到了?
你知道山有多高吗?林有多密吗?
能不能完全藏下这么多兵力的同时,还不保证被敌方发现吗?
知道河有多深吗?渡河需要用不用船啊?
用船的话又要去哪里找?
其他的事情还有很多,这跟马谡的纸上谈兵有什么区别?
反正孙权心里就是这么认为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要想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必须要了解所有的信息才可以。
当然,还不能发生任何意外和突发情况。
不是还有句话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嘛。
哪怕你做的再怎么完美的计划,都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总会有一些变化,影响你早就定好的计划,到那个时候,你只能是随着做出一下改变才行。
就仿佛孙权当初想用投石机进攻江夏,结果因为张南在城里放火,引得黄祖犯了大错,调走了大量的城墙之上的守军,才让孙策抓住了机会,直接省却了投石机就攻进城了。
虽然再一个事情,投石车威逼刘表投降,都准备第二天受降了,结果却又出现了蔡瑁杀害刘表父子,然后用老幼妇孺百姓,反过来威逼孙策军不敢攻城一样。
对了,还有当初在吴郡那边故意放走许贡,却反而被四大家族又抓了回来,然后改变计划引严舆来劫狱一样。
不管你本来的计划制定的如何完美,终归不免有时候发生一些意外情况的事情。
所以为了庞统以后的出谋划策,必须要让他了解军旅事务,以及手下兵将的真实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