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价格必然还会上扬,多的不说,多买出一两成的价格绝对是可以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王家盐场是不会错过的。又何必这么心急的将场子里库存的细盐卖给李家?
任凭李凌怎么说话,刘家盐场就咬定一句话,自家东家不在,他们没有权利擅自动用数量如此巨大的细盐。
眼看夕阳西下,将嘴皮子都磨光了对方依然没有吐口,两家盐场也算是近邻,关系维持了数十年,李凌自然不愿意为了这件事而搭上两家的交情。
“李少爷,这家伙居然敢偷偷的将食盐昧了下来!”。
李凌托着一副疲惫的身躯回到盐场的时候,恰逢张武这个护卫首领绑了搬运工的头目,两处人马熙熙攘攘的闹成了一团。
杨颖微微一笑表达了歉意,她赶紧拉着自己的未婚夫退出了人群,小声的向交代了始末原由。
这要从那些细盐说起,临来的时候杨叔叔交代的明白,盐场当中有多少他们就要多少,不足之处则由李凌负责到其他盐场筹措,这个李父也是答应了的,原本没有问题。
张武分出了大部分的护卫,让他们先押送这批细盐回李家,之后再过来运送下一批。
马车离去的时候他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地上依然存留了几麻袋的细盐没有装车,数量足有几百斤之多。
这下可犯了张武的大忌,他们所运送的全部都是军需品,这可是关系到边军战事的大事情,怎么能够任凭这些小人物侵吞?
他当时就和负责搬运的头目刘二吵了起来,不仅命人将对方绑了起来,还趁着民夫们不注意的时候狠狠的揣了刘二几脚。
”大少爷,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啊,并非是我等贪婪,规矩就是如此啊,五百抽一,所有的盐场都是这样啊,您可以去打听一下,并不是我们手脚不干净!“。
盐场的搬运工所做的活计比较重,工钱并不是很多,几家盐场的负责人共同裁定,五百抽一,每搬运五百麻袋细盐就给他们一袋做为回报!”。
其实即便如此他们所得依然没有多少,他们生活贫困却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沿海,没有几家盐场安置在这里,倭寇们经常来这里抢劫,民夫们有很大的流动性,大多并不是安稳的驻扎在一家盐场,而是四处游荡,这些人就成了倭寇抢劫的首要目标。
“将他们放开!”。李凌一声令下便做了最终的定论,几个民夫大着胆子走了过去,将刘二身上的绳索解开了。
刘二感激的开了大少爷一眼,这些年来,李家并没有像其他盐场一样将这些人拒之门外,而是让这些人在盐场安了家,他们在李家盐场没有活计做的时候出去挣钱也不闻不问。
借助盐场简单的防御工事,他们多次逃过了灾难。大家都是懂得感恩的好汉子,即便是真的为盐场付出了生命也再所不惜,倭寇铁蹄践踏到这里的时候,他们都会勇敢的去面对的。
第十四章抗击倭寇(求收藏)
清晨,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了沉睡中的李凌,盐场的人又开始一天的劳作。
为了尽快的凑齐杨伯伯所要的细盐,他和杨颍以及一干护卫们就住在盐场。
王家盐场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他买盐的建议,让他这个李家的大少爷很是不爽,王家这么和自己过不去,看来是不将两家人这么多年的交情放在心上了。
同行是冤家,两家盐场距离比较近,而李家盐场因为食盐更加精细的关系,他们的生意一直比王家要好一些,两个盐场里的人平时看起来比较和睦,王家盐场里的人多少还是还是有一些怨气的。
今天在去找他们商谈的时候就给对方加一成的价格,十几万斤的食盐,并不是李家盐场在十几天之内可以草草生产出来的。
“什么,你想要加价?你知道这样杨大叔要多付出多少银两吗?”。听了李凌的计划以后张武大声吵吵起来,多出一成的价格就要多出一万多斤细盐的钱,这是多么巨大的数量!
张武出身军人世家,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替边军节省开支,能省的一定要省。
“李。。。。。。,李大哥,这恐怕不行,所有的开销都是计划好的,就算是我爹爹同意,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杨颍还是决定提醒自己的未婚夫,父亲虽然负责这次军需品的采购,也没有权利擅自决定动用这么大的一批资金。
“这些多出来的钱我不是让杨伯伯拿,而是由李家来出这个笔钱,最多这单生意我们不赚钱就是了,无论如何也要凑齐你们所需要的食盐!”。
杨伯伯这个时候来购买盐场的细盐已经是帮了他们的大忙了,李凌怎么还能想着赚他的钱,降一点价格出售,就算李家支持朝廷了。
张武见对方并不想损害他们的利益也就不说话了,提高收购价格是当前最有效的办法,这样才可以在预定期内拿到足够的食盐。
“如此就多谢李家哥哥了!”。杨颍对未婚夫充满了感激,不能按时的将食盐运回去,她父亲可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大少爷,不好了,王家盐场被人给烧了!”。三人正在讨论的时候,小八的父亲匆匆的跑了过来,告诉他们一个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