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品富贵木门是哪里的 > 第53部分(第2页)

第53部分(第2页)

赵匡义说过吃一堑长一智,胡老大的事让他产生反思。赵匡胤将兄弟与忠心部下一起拿下去,只留下一个赵普,以后他悲催了。宋九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他没有本领将这些衙内变成自己手下,但河洲自己却能掌握着主动权。以后股份也会变动不休,但实际让谁有话语权,还是在自己控制之中。也就是这些衙内了。曹家的、韩家的、王家的、罗家的、郭家的、符家的、潘家的……九成也就是最早与宋九打交道的衙内。

胡老大说道:“小九,带我去吧。”

“你不会骑马,怎么去?”宋九说。去南方有两条路,一是坐船,人会很舒服,但速度很慢。二就是骑马,正好自己练了一段时间骑术,但宋九很是怀疑当初赵匡义给他马,恐怕不仅是让他在钢监来回方便,那时朝廷就有了自己南下的想法。

“小九,让我做你部曲吧。”

“胡行头,你又来了,我朝虽有僮、仆、佣、佃、客、旁、婢、奴、傔,但那一家敢真正收部曲的,你别害我行么?好好做,那个河洲上的事就交给你了,也离不开你。”宋九道。

胡老大前面到了开封府,当天傍晚就放出来。

他哪里知道其中内幕,只是觉得很憋闷,又认为宋九本事很大,仅是一句话就将自己弄出来,这一回南下,若事情办好,又能升官发财。想一想,觉得做宋家的部曲也不错,至少以后有一个保障。

主要还是搞不清楚,实际大多数人也搞不清楚,虽没有了部曲,仍有一些人将僮、奴、仆当成实际的部曲在使用。这个错误宋九不能犯,那会给人找很多把柄的。况且自己收部曲做什么?

但看着胡老大,宋九心中产生一个想法,赵匡义说了一句,这些衙内就是力量。宋九以前也认为他们就是力量,两人的力量含义大不相同,赵匡义的力气显然“磅礴大气“,也是力量的“真味”。

自己不说什么,只是淡淡说一句,石汉卿家仆役诬蔑胡老大,将胡老大抓起来,差一点坏了河洲大计,那么接下来会发生种种好玩的事。不过犹豫了一会,自己若真做了,会有效果,但恐怕瞒不过赵匡义。如果石汉卿还找自己麻烦,相信自己利用一下这个“力量”,赵匡义也就不会生气了。于是没有说,而是看着张琳。

张琳来了,宋九不欢迎。

与友情无关,这证明了一件事,张琼政治嗅觉太差,吕端是旁观者,都发现不对,他身在漩涡中,居然一点也不知道。若知道了,张琳也就不可能会来。

于是对张琳说道:“你过来。”

写下一行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又低声说道:“将它带你父亲。”

第八十章 诱、惑(上)

有人对书中一些礼仪产生怀疑,我再说一声,这是宋初,礼仪不是那么严格,不要将明朝的规矩往宋初代,因此我写北宋士大夫非人生活是礼仪很严谨,但那是仁宗时代。最有名的就是张琼之死,真相是赵匡胤先揍,然后让石汉卿后揍,活活打死的。吓得后继者杨信装哑巴装到死。又用玉斧将另一名大臣半嘴大牙敲掉,重臣就是有错,做皇帝的能亲自动手吗?请问礼仪在哪儿?有礼仪,但不规范,也不森严。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包括制订者陶谷的品行,若再喷,只有删贴了。

==================

张琳看着没头没脑的诗,开始犯糊涂,字面上意思好理解,不论多大的火上腾总有限的,也就是困难终是有限的,既然如此,勇敢去战胜困难吧。可下面一转,又说同样也有人面对困难可以选择理智的退却。

前后矛盾!

“九郎。”

“勿得多言。”宋九认真地说。

按理说张琼不会有事,赵匡胤不是歹毒的人,换赵匡义还差不多,弄不好就将张琼干掉。但也不大好说,赵匡义对大臣还是爱护的,无论寇准或者张贤齐,一大批能人在他手中提拨起来。不过张琼局面真不大好,除了赵匡胤,后面还有一个看不透识不穿的赵普,另外许多站在赵匡义一边的人同样对张琼反感。这些人力量都很大,一波接着一**,那什么都能发生。

能帮的就如此了,再让他帮,张琼也未必领他的情,他更不想深陷。

宋九又对三十几个衙内说:“我走了,回来就到了明年春暖花开之时,那时朝廷的桥要动工,正店以及其他的也要动工。河洲上民工就由胡大来解决,但有的需要诸位帮忙,你们要找一些勾当人、掌事、主管、博士、铛头、厨子、行菜、过买、外出鬙儿、酒家人师公、大伯、后作、上门下番当直、安童、老引领。”

也就是酒店各个杂役,包括中介人,管事的,打杂的,跑堂的,小役以及负责看管的人。

这些都比较好找,不过未来是正店,对各个杂役素质要求比较高。玉苹担心正店开不起来,各方面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这个杂役,大姐去正店都不行,举止与态度各方面都差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