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品富贵木门是哪里的 > 第140部分(第1页)

第140部分(第1页)

“那老臣就不清楚了。”

“这小子鬼鬼祟祟的,”赵匡胤忽然喜道,若是能想出来,未必是好事,大家能想出来,那么古人就能想出来,反过来说就不大管用。正是想不出来,说不定会想起用。又道:“派人传快旨,通知他,西北非是我朝其他地区,勿得放肆。”

唐朝时党项为吐蕃所逼,多向北迁移到凉洮兰松轨一带。安史之乱后,吐蕃挟逼党项与吐谷浑人,不断犯唐,郭子仪提议将党项与吐蕃分割,一部分是朝廷主持的,一部分是自发的,向渭州庆州灵州延州银夏等地迁移,中间还夹杂着大量吐谷浑人,以及少量吐蕃人。到五代时灵庆之间大族有野利、大虫、阿埋、韦悉、褒勒、强赖、埋厮、骨尾、屈悉保、白马、卢家、客户、牛儿。庆州北有野鸡、树夥。马岭有杀牛、喜玉、折思、拨相公。庆州还有拓跋彦超、石存,也厮褒。泾有有野利、野龙。环州有皋家,环庆间又有司家。府州有折家、尼也、薄备。南河套一带还有山前、山后、逸利、越利。麟州杨家,夏州拓跋氏。其中拓跋氏最强大,居然打败了后唐前来进攻的大军。不过汉化明显,许多部族改成汉姓,如穆姓,王姓,折姓,杨姓,李姓等等。

但总体来说,他们是依附中原王朝存在的,因为各自矛盾重重,一团散沙,暂时未成危害。

就是一条不好,进贡马。

非是市易,市易好,那是商贸,中原也缺马,但进贡了,不但要给市值,还有赏赐,以及中途损失。以至唐明宗时大臣范延光说了一句,由是邮传之费,中估之价,日四五千贯,国力十耗子其七,马无所使,财赋坐销,朝廷将不济。因此贡马才渐渐减少。但还是有,虽是党项人,对中原依附比较强。

后周时柴荣先是笼格拓跋氏李彝殷,拜为西平王。然而李彝殷一直脚踩两条船,只是后汉不强大,他也无奈之。柴荣察觉了,同样鞭长莫及。只要不公开背叛,由着拓跋氏来。然后下诏让折家李家对付麟州杨家。

老大杨业帮助北汉,老二杨重勋只好臣服后汉,但不是李折两家对手,杨重勋只好投降,然后再叛再降,到了北宋时看到宋朝越来越强,这一回终于老实了,担任着宋朝的麟州刺史。只有府州折家最忠心,柴荣多次诏折德扆出兵对付北汉与契丹。由是父子俱领后周节镇,李彝殷不大高兴,小小折家居然与我平起平坐。派使向柴荣提出抗议,柴荣回诏不同意,折家是我罩着的小弟,不服气也不行。李彝殷看到柴荣动怒,也害怕柴荣的武功。于是派使说诚惶谢罪。

宋朝继承的基本都是后周格局。

柴荣厉害,赵匡胤也厉害,因此党项诸族比较老实。

但这中间最好玩的眼下非是拓跋李家,而是折家与杨家的关系,杨家内部的关系……

其实不用赵匡胤下诏书,宋九也知道。

到了延州就开始吩咐四名学子以及两个大舅子,这里非是中原,咱们小心一点。

而且一到延州,宋九就换上了宋朝的官服。

宋朝官员来了,不是平民百姓,由不得你们胡来。一路所过,有羌户,有蕃户,若说血缘关系,天知道是什么血缘,这里自唐朝安置政策后,什么样的种族都有,铁勒人,回鹘人,突厥人,吐谷浑人,吐蕃人,党项人,还有许多逃亡战争来的汉户,以及其他不知由来的种族。让他们自己数,都未必能数清。

有的部族开化,有的部族封闭,有的友好,有的冷漠,有的充满敌意。不过后者都是绕开走的,没有必要去做俘虏。春天渐深,这里也算是塞外,但渐渐暖和。

到了府州地界,大家喘了一口气。所有地区当中,府家折家最可靠。

一行人到了府谷,这里水草丰美,宜牧宜耕,居住着不少百姓。前面就是一个小山坡,翻过这个山坡不远处就是府州城。

宋九来府州是问一件重要的事,同样道理,对于西北各部他都不大相信,那怕对朝廷也比较忠心的丰州王家。只能折家让他放心。

刚准备上土坡,一行铁骑从坡顶上冲了下来,只有二十几人,清一色的娘子军。党项女子很野悍,也有许多女兵,这个不用奇怪。一行人准备主动让过,可这群娘子兵不饶他们了,一下子散开,将他们堵住,喝道:“来者下马受死。”

宋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领头的一个中年美妇说道:“我是大宋三司判官宋九,请大娘子莫要误会。”

“什么宋九?”

美妇身边的一个俏丽女兵对美妇介绍,这回用党项语说的,宋九一句听不懂。他只是看着这个美妇,长得十分漂亮,英姿飒爽,不知道是那家的夫人。于是拱手道:“请问娘子尊姓大名。”

美妇听女兵说完还是喝道:“宋朝三司判官更要下马受死。”

潘惟德恼了,喝道:“你们折家想要谋反?”

他未上过战场,但平时也练了武艺,至少还能与潘美战上几合,于是拍马过去,美妇不屑地挥手,她以为潘惟德也是一名普通的侍卫,于是让手下的女兵应战。

女兵使枪,潘惟德使朴刀,两相打在一起。只几合,女兵不敌。又上来一个女兵,潘惟固也拍马上去。又上来两个女兵,潘惟固眼看不敌,哇哇叫道:“人多算什么本事。”

“好,那我让你看看人少的本事,”美妇骑马持枪冲了下来,让四个女兵回去,一人独战二潘。他们在打,宋九傻眼,这玩意儿自己有力气也使不上,不由抓脑袋,难道折家不是自己记忆中,或是在朝廷所看到的折家?正在他苦思不解时,二潘已被美女挑下战马,受了轻伤,还好未刺死。美女喝道:“儿郎们,将他们一起给我拿下。”

宋九要抓狂了,这些全是女兵,居然变成儿郎们,二十几个女兵哗啦一下子围上,根本没有反抗,一起被美女生擒活捉。(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佘太君(下)

面对这个变故,宋九也不知道,他只能好言相劝:“大娘子,我是朝廷命官,若有意外,不用天朝大军而来,只要一道诏书下达,相信李家一定会派大军前来征伐,大娘子何必做出亲者恨仇者快的事?”

宋九不是说着玩的,自柴荣起,李家与折家梁子就结大了。

真火拼起来,折家不可小视,但若无朝廷支持,还是干不过李家。那么历史走向会极度的混乱。

“那有何妨!”美妇枪尖不离宋九咽喉,眼光却是狐疑不定。

就在这时,更多铁骑飞奔而来,领头的中年汉子大声哀求道:“大姐,你别胡来啊。”

宋九终于知道这个美妇是什么人,折德扆有两个女儿,都很不了起,文未必有多少,武艺皆不亚于男子,甚至不亚于各个将领,一个嫁给杨家的杨业,现在叫刘继业,事北汉,但还不及另一个女儿名气大,那就是丰州王家王继美的妻子折氏,据说罕有人能是其一合敌手。当然,王家折氏在后来名气不大了,反过来这个折氏名气越来越响亮,渐渐演变成佘老太君。而且几家联亲也很正常,这些人家都是西北的土豪,为了政治故也需要互相联亲,象王家、穆容家,也就是穆家,折家杨家都互相联亲,包括杨文广的夫人一个汉夫人一为党项夫人,党项夫人就是来自穆家,是不是叫穆挂英,这个只有天知道了。而且穆家在北宋一朝扮演的角色也不大光彩。

因为好奇,宋九曾经刻意打听过。才知道历史与演义误差有多大,一度他认为杨业的父亲是杨兖。还为杨兖担任契丹元帅而失望。后来才知道自己想法是错误的,杨兖可能也出自杨家。但非是杨业父亲。杨业父亲叫杨弘信,李折二家合围麟州,折家未必真围,李家是真围,杨弘信与次子杨重勋投降后周。随后杨弘信死去,杨重勋复叛,随后又投降。后来避赵匡胤父亲名,于是一起称呼杨信。

顶替张琼的那个也叫杨信。

北汉还有一个节度使也叫杨信,是宋军的手下败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