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品富贵木门是哪里的 > 第209部分(第2页)

第209部分(第2页)

不久后派侍卫保护着大食使者赴京,一路将灾民驱逐,又刻意走最繁华的地方。来到京城后,派官员带他们参观京城热闹繁荣场所,安顿在驿馆里。

随着又于宫中设宴款待。

对海外君臣皆不大了解,只是从唐朝的一些史册里知道一些大食记录,因此将宋九喊来作陪。使者先献了国书,国王穆仪兹向大宋皇帝问好,一些客套话,然而希望他们国家的商人得到更多烧酒与镜子。对这份国书,宋九也真假难辨,说它是真的,应当来说这个穆仪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难道仅是为一个镜子与烧酒,刻意两国通好?说它是假的,也不大象,国书语气是尊重,并没有什么称臣的神马,那样宋九肯定断定它就是假的。大食传统也重视商贸。若得到更多的烧酒与镜子,宋朝这边能赚很多钱,法蒂玛那边做为一个中转站,所赚的会更多。因此可能这份国书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宋九坐在下首,不知是谁人安排,正好与陪伴大食使节的商人坐在一起。

可能是好心,你们在广州时认识的,可能是讥讽,你宋九实际就是一个商贾。但宋九并没有多想,与这名商人窃窃私语。赵匡胤看着他们,好奇地问:“宋九,你们在说什么?”

宋九站起来答道:“陛下,阿齐提问微臣,为何微臣免去官职。我在做回答。”

“说说。”

“微臣说我国文臣治天下,多用一本书,叫论语,有人看到了忠烈,因此投奔沙场,不顾生死安危,报效国家。有人看到了礼,于是替国家制度规章制度。有人看到了仁,因此成为良臣。有人看到了智,由是成为谋臣。我学问不精,只看到了爱人,爱百姓,又没有什么才能,只好亲自动手,带动百姓,弥补自己的不足。所有职位当中,我是最讨好的,苦无潘将军等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我就无法爱百姓。但名声全部让我占了,这很不公平。实际真正爱人的不是我,乃是陛下。微臣说你们来京城好几天了,应当看到京城的繁华,但再看看皇宫呢。许多民宅都比皇宫奢侈,而非是象西方一些国家,民不聊生,皇宫却是金璧辉煌。这才是真正的爱人。国家用人之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群臣不会有功而得意忘形,有过也不会沮丧,让他们继续改正。此乃明君用臣之道也,因此我有过,被免去官职,我则无怨。”

宋九也只能这样回答,难道我说之所以免官,那是政治斗争牺牲品的产物?

但同样一句话,听在不同人耳朵里却是不同的含义,特别是论语,宋九刚说完,殿中鸦雀无声……(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落幕

宋九苦笑,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误会。他不喜赵普,也用了手腕,那就是河洲。但那是在暗处的,在这时代没有人有本领将它放在台面上,说自己是对付赵普的。

若非自己南下,发生了许多事,他一直与赵承宗保持着不咸不淡的来往,还说了多次“好”的建议,只是赵承宗不听罢了。可在公开场合,宋九仍不想得罪赵普。

试问这个天下间,有几人敢公开对抗赵普。有,看看他们的下场。

有的大臣眼中闪过哀怜的眼光。

河洲争来争去的,那是小一辈的事,赵普不能直接插足,那样会让人产生没有肚量的看法。河洲也占着理,于私善待百姓,于公交税,各种利于国家技术的研究。

但直接得罪赵普,别以为没漏洞,有心找宋九的漏洞,仍有。赵普想弄死宋九很难,但想将宋九送到沙门岛多半还是能做到的。

然而谁敢说?

宴会散后。

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坐看着赵普如何出手报复。

不过谁都没有想到这是赵普最后的辉煌。

这两年发生的事,一次次地超过赵匡胤的底线。宋九搪塞地说了一句话,因为沾到论语,大臣没有一个说话,赵匡胤是看在眼中的。他又想到以前种种的事,柴宗训之死,堂帖胜过制书,以及去年下半年三司倾尽手中力量,只征来了十万石粮。导致北方几十州府百姓年底大饥,若非宋九写信去广州,若非是自己急调陕西粮食。今年春天可能会出现大麻烦,所为者何?

甚至在各州县长史眼中,只有中书,没有他这个皇上。

不过赵普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赵匡胤动得极其小心翼翼。先是下了一诏,堂后官十五人,从来不曾替换。宜令吏部流内铨于前资见任令录、判司簿尉内,拣选谙会公事、有行止、无违阙者十五员,具姓名奏。当议差补,仍三年与替,若无违阙,其令录除升朝官。判司簿尉除上县令。

这个堂后官就是指中书门下政事堂服务的最高级别小吏。分为诸房堂后官与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诸房堂后官的职责,在点检审核各房守当官、主书、录事、主事所处理的各项业务公文书;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则是将各房转呈上来的公文书,做最后的勾检稽核。

他们名是官,实际为吏。

然而从他们职权来看,其权比许多官员权利更大,可以说是首相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这份诏书绝对没有问题,这些老吏久掌中书门下许多重大政务。却没有迁升,时间长了。他们必然不思进取。但以他们资历,担任知县,各州通判,司法司户录事与县尉主薄足够了。将他们换下去,补充十五名没有违制或犯过重大错误的小吏进来,那会替中书增加新鲜血液。

诏书前面下达,后面让武德县尉姜宣乂为眉州别贺,充堂后官,又以新成州录事参军任能、前郫县令夏德崇、前三原县尉孔崇照进入中书担任堂后官。

还是没有问题。

但是这些堂后官一换,赵普就等于膀子砍掉了,大腿削断了。因此赵普提出了反对意见,陛下,你换掉一批堂后官可以,但不能全换。他们初来乍到,不熟悉中书事务,全部换掉,中书就会瘫痪。赵普一反对,威力十足,吏部内流铨正在准备继续选堂后官,听到赵普反对,不敢再选拨了。因此只选了姜任夏孔四人。

赵匡胤被赵普弄得苦逼了,内流铨不将人数报上来,他就没办法将赵普手下这些堂后官一起替换掉。一怒之下,将旧堂官刘重华等四人召到皇宫,直接说了,你们这些堂吏擅中书权,多为奸赃不法,希望你们改邪为正,岁满无过,朕赐予你们上县知县官职,若继续象以前那样,朕必将重惩不怠。

这是第一回合。

赵匡胤动手,却让赵普掰了过来,两人打了一个平手。

看到两人开始恶斗,参知政事刘熙古,也就是赵匡胤登上帝位后论功臣时,霸府第一功臣幕僚,他夹在中间,表示很难受。皇上,你老人家我得罪不起,赵普,你老人家俺也得罪不起,四次上表,以有足疾求致仕。赵匡胤不悦,我用你就是分赵普权势的,因此同意,以他为户部尚书致仕。

第二回合开始。

赵普在做木材生意,在他带动下,许多官员也做木材生意。供备库使李守信受诏,替朝廷于秦陇间替国家经营木材。看到其利可观,将国家的钱帛挪用过来,替自家经营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钱。

邸报上所说的很简单,及代归,为部下所告,也就是赵匡胤下诏将他诏回来,用其他人代替他,但部下将李守信挪用公款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