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就更不悲催了,在宋九的治理下,这几年整个广南日新月异。
但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
一两年。三四年也就罢了。
这几年候仁宝做得还不错,至少不能算是一个昏官,然而他一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呆就是九年时光。
眼看他要奔七了。想家了,实际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辞职告老还乡。那么就是卢多逊也无辄了。人家六十多岁,完全好退休。这是宋朝。不是黑暗的明朝。
但候仁宝又不想这样退出官场,因此苦思良策。
机会便来了。
正好交州节度使丁琏死去。黎恒掌权,候仁宝便向赵匡义写了一道奏折,陛下,交州现状混乱不堪,朝廷出动少量军队即可征服交州,我希望乘坐驿车迅速赶回京城,当面向您描述具体方略,以保万无一失。
再来说说交州的情况。
当时宋九撤出,潘美也同意了,自有原因。那时广南兵力比较少,又因为一些蛮部不服叛乱,必须分兵镇压。若是交州平静,可能宋九与潘美也就将交趾占下。但当地百姓反抗激烈,再加上地形复杂,有许多热带雨林地形。还是好占有的,不用朝廷援助,就可以将交州占下来,可是潘美与宋九都有犹豫。想占领,必须进行很长时间的镇压,刘鋹将国库烧掉,再加上赵普当权,与宋九有些小矛盾。朝廷不可能会支持。那么必须从广南征用兵力,动用物资。整个广南不是仁政了,而变成苛政广南。而且这一打,最少好几年,由于赵普,变数太大。
于是草草收兵。
还是有变化的,削弱了交州力量,使得交州更贫困,同时又在谅山地区扶持了几个亲近宋朝的大部族,导致交州至今未拿下西北山区。
然而它终是一个国家,如果那么容易占领下来,当时潘美也就占下来了,况且还有尹崇珂、王明等文武双全的名将在广南,何必等到今天。
当然,现在广南情况变好了,无论经济或者百姓数量,能动用的兵力,皆不是当初的广南可以相比的。然而广南能拿得出手的大将在哪儿?候仁宝?
再说各州县奏折情况,除了关系不错的大臣密奏折,第一步到达的地方是在中书,而非是皇宫。
候仁宝奏折到了中书,几位宰相将它呈给赵匡义,赵匡义很高兴,决定火速召候仁宝回京。
但只要他回来了,能不能让六十多岁的老人再去广南?
看样子候仁宝回家在望了。
然而朝中处理政务的不是宋九,若是宋九顶多诙谐的嘲讽一句,汝年数渐高,欲回中原以养天年,明语即可,何苦置国事于不利?
那么候仁宝会回来,顶多贬官,朝廷也不会仓促地讨伐交州。但宋九不在。还有一个人明白,潘美。可潘美在河东,无权干涉国政。
这时卢多逊发话:“陛下,交州内乱确是天赐良机,朝廷应出其不意,率兵突袭,若先召仁宝,交州必测得风吹草动,做好准备,那时我们难以攻占交州。不如任仁宝为交州转运使,预先准备粮草,同时选派将领,率一二万屯荆湖兵一同前往,如此一来,征讨交州如同摧枯拉朽。”
赵匡义同意了卢多逊请求,以候仁宝为交州水陆转运使,孙全兴自邕州从陆路发起进攻,刘澄从广州出发,从水路发起进攻。想复制宋九与潘美的那次战术……
这一战还要准备几个月。然而候仁宝接到诏书后整傻了眼。
此战胜了宋朝也占领不了交州,兵力太少。又无名将。败了宋朝也不会伤筋动骨,不过后来会有些麻烦。实际还是北方。若无北方牵制,甚至只要不给李继迁崛起机会,交州算不上什么。
然而这道诏书影响深远,最终让赵普抹下了脸面、良心,也成了卢多逊的葬礼。但交州并没有放在赵匡义心上,诏书下达后,没有再过问了。
一个国家强大,不仅是军事,还有文治。
自讨伐太原后。兵事不断,然民不怨,这就是治理的功劳。
先是治卫、澶、濮三州河堤,再治济、贝、郑三州河堤。然后凿尉氏县界新河九十里,数旬而毕,居民利之。
程能上书,诸州府民事徭役未尝分等,虑有不均,望分九等。上四等户令充役,下五等户并与免。也就是将原来的五等划为九等,明确规订五等以下的贫困户免役。它不可能真全面执行的,但在封建国家能提出来这一条。无疑有着积极意义。赵匡义准之。
诸州马多死,殿直李谔坐监牧许州,盗官菽二百五十石。马死者千五百匹,械系送阙下。与内侍梁守忠以及主吏三人斩于市。斩宦官冯彦琛,坐部修军垒擅没入官瓦木。阳武县令张希永坐与主榷酤吏赵赞前后盗取羡余官钱二百三十四贯入己。查证得实,二人皆杖杀。
第一例可能是死了一千五百匹马,第二例是悲催的太监,第三例那可就正宗的士大夫了。仅是贪污了二百三十四贯,就斩首示众。事后得知,宋九茫然,赵大杀贪官,赵二杀贪官,那么赵大的刑不上士大夫从何而来的?
但对赵二的做法宋九很欣赏。
高薪养廉可以,但高薪了再贪了,那就必须得杀。
八段使段仁诲主修天驷监,筑院墙,侵景阳门街与民居,百姓告发,这是为公家办事的,然而赵匡义怒,决杖段仁诲,贬为崇仪副使。
三司使王仁赡密奏,近臣戚里多派亲信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城,所过并渡又不纳税,至达京城又厚结执事者,悉官市之,多取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