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远东海军逃到巨港、棉兰港、吉打邦港、马塔普拉港等港口的舰只,无一例外,全部受到日本人的盛情款待,在投降的当地荷兰殖民官员的协助下,兰印殖民当局用以维系殖民统治的战列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炮舰、布扫雷艇、鱼雷艇、潜艇、医院船、修理舰、运输舰等舰艇,悉数落入精心布控的日本人手里,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中损失的战舰,又从荷兰人身上补充回来了。
尤其可悲的是,不管是荷兰政府,还是兰印殖民政府,都还认为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控制在自己手里,满载着援军从荷兰国内向兰印群岛开来的荷兰舰队,穿越浩瀚的印度洋,正在向巨港驶去,等待与其远东舰队汇合后,再找日本人的晦气。日本人也根据荷兰舰队穿过苏伊士运河的时间,张开了血盆大口,坐等荷兰人上门。
殖民地遭到日本的突然袭击,荷兰政府已经开始向英、法、美等国寻求帮助,但英、法这个时候已经自顾不暇,美国人也被菲律宾的叛乱束缚了手脚,在如何对待日本侵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竟然一片沉默,平静得让人可怕。
日本政府早已展开了危机公关,二十四日上午十点,日本首相、外相登上客轮,赶赴美国进行外交斡旋,同时,驻美大使斋藤亲自赶到美国国会,向议员们解释,称这仅仅只是针对荷兰政府对于日本侨民人身财产安全漠视的一种惩罚性措施,日本绝对无意与美利坚为敌,实际上,荷兰在上次欧战后公然庇护战争罪犯德皇威廉二世的行为,是对所有文明国家的一种背叛,日本对其展开制裁,在国际法与公理上是完全行得通的,日本大使郑重承诺,将确保美国公司在兰印群岛的一切利益,这将是日本在西印度洋走出的最后一步。
日本驻美大使还秘密接触共和党、民主党的要人,传递了日本在结束兰印群岛的行动后,会把目光盯向苏维埃,明年将趁着苏联内乱之机,与德国、意大利一起,分别从远东、乌克兰平原和黑海三地,对这个横跨欧亚的红色大国展开猛烈攻击。目前,苏联内战双方斗了个两败俱伤,正是自由民主国家出面收拾残局的时候,若是美国对日本展开制裁,那么日本必将破产,不仅无力进攻苏联,就连欠各大财团的钱也无法筹集,这是一个双败的灾难性后果,应尽量避免。
美国看似民主,但实际上政府和各大党派的政治决策,都操控在各大财团手里,美国的资本家们刚刚在德国经受了一番金融惨败,急需找一个国家替自己补血,而日本是当前最好的对象。
这里先谈谈美国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惨败,这和当前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有何关系,又如何与日本发生了联系。
欧战结束后,大量的美国公司在德国做各种投机生意,这些投机公司主要由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控股,英、法、美诸国要求德国支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但是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德国,显然无法筹集这批款项,于是只好全力开动印钞机,就这样,历史上最疯狂的金融灾难在德国发生了,超级通货膨胀席卷整个国家。当在德国人被超级通货膨胀洗劫得一贫如洗时,华尔街和英国的金融家们却在热火朝天地发着大财。
如此可怕的通货膨胀犹如“巨大的财富收割机”,在德国货币剧烈的贬值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财富转移。与以往任何武力驱动的赤裸裸的掠夺相比,这种转移更文明也更残酷。“任何一个手上有一些美元或英镑的外国人,在德国都可以生活得像国王。几美元可以使人过得如同百万富翁一般。外国人蜂拥而至,四处以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抢购德国人的家庭财富,不动产,珠宝和艺术品。”
巨大的社会财富遭到疯狂的无形洗劫,无数德国人倾家荡产,美元或英镑的购买力被成无数倍的放大,巨大的财富在这美元英镑与马克间的狂跌和暴涨过程中,悄然易手。针对德国的金融灾难,在巴伐利亚的监狱里,希特勒就提出:“黄金本位和货币对比,是造成德国人民灾难的根源。”
胡佛总统在解决德国债务解决方案前都会征求法国的意见,于是他在金融家圈子里失宠了,于是,他只能下台。为什么呢?在赔偿问题上,法国的态度是如此的让华尔街的巨头们难过,法国政府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高压政策,使得美国的贷款和投资在德国、奥地利有相当一部分被德国当局冻结了,而且法国得到了德国赔偿的主要部分,而这些钱的最终来源却是华尔街,这样,华尔街的钱就通过德国流到了法国,而德国却无法偿还美国钱,仿佛按次投资,金融巨头们的钱就在无形之中化为无有。
看法国越来越不爽的华尔街银行家们在二九年召开会议,摩根、洛克菲勒等银行家和美联储的超级金融讹诈专家们聚在一起,商议该如何使德国从法国的高压之下“拯救”出来,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被选中领袖就是希特勒。在与希特勒的接触中,刚开始华尔街的银行家开出的条件是“主张进攻性的外交政策,煽动报复法国的情绪”,希特勒的要求也不含糊,只要给一亿马克,什么都答应。巨头们觉得希特勒太贪心了,一亿马克实在高得离谱,他们提出降低一半的反报价。还未掌权的希特勒也不计较,立即爽快地答应下来,到三一年十月,华尔街的银行家召开了又一次会议,与会者还有英格兰银行的董事长诺曼,他们认为花在希特勒身上的一千万美元已经不够用了,决定进一步支持希特勒。在此期间,华尔街为希特勒支付了足够的金钱以使其可以扩大冲锋队的武装和政治影响。
德国国会纵火案发生,希特勒向华尔街银行家们提出还需要至少一亿马克来完成最后的夺权行动,华尔街支付了五千九百万马克。三三年一月,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华尔街资本开始在德国大量投资,希望收回他们在希特勒身上下的本钱。而缺乏经济实力的希特勒毫不客气地利用美国人的钱重振德国的经济。摩根系的美国通用电气总裁欧文,联合欧洲投资公司最主要的金融投资者,在此后几年,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亿马克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8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所以德国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笔美国资助的520亿马克的巨额金融资助,整个德**事工业得以迅猛发展。
在希特勒的诱惑下,美国的金融巨头除了在纽约商业票据贴现市场上对德国工业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资,还不惜将大量的黄金储备直接运往德国,希特勒也实行了金融制度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德国私有中央银行手中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在摆脱了以国债为抵押才能发行货币的低效率高消耗程序之后,在华尔街资本的帮助下,德国的经济疯狂上升,德国的失业率在三三年时高达30%之多,到了今年,竟然出现了劳工紧缺。本属于美国银行储户的数量巨大的金钱被送给了德国,而且没有任何抵押。美联储委员会和美联储银行仅仅是靠德国人的商业票据就发放美国货币。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被注入进德国的经济体,这个过程到三七年底的现在仍在继续。德国廉价的商业票据在纽约定价和延期,被抵押的是美国政府的信誉,而支付费用的是美国人民。希特勒当权后,美联储立即运出了价值七十五万美元的黄金给德国,以稳定其统治,随后另外三十万美元的黄金以同样的方式运往德国。仅在三三年五月中旬,就有高达一千二百万美元的黄金被美联储运往德国。几乎每个星期都有驶往德国的黄金运输船。
进入三六年底,希特勒羽翼渐丰,在与华尔街大亨们合作之余,开始慢慢着手对付美国人了。希特勒认为:只要国际货币制度还是以黄金为本位的,则能够垄断黄金的国家就能使缺乏黄金的国家屈服,其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外汇来源,迫使必须靠借贷来维持生产。为此,希特勒提出其经济理论: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的黄金并无实际意义。
所以希特勒玩了一个无比阴损的手段:一、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二、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三、停止外汇自由,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进行转移;四、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由于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对美国而言犹如穿心一剑。这种政策是将德国的经济还款以物品出口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们资本扶植起来的德国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流入英国和美国的市场,去赚英国人和美国人的钱,将振兴德国经济的经济负担,巧妙地转嫁到西方各国的身上,而西方各国则因为德国逐渐拥有利用美英资本援助建立起的强大武力,而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不仅完全摆脱了自二三年以来超级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灾难,也从席卷全球的严重衰退中第一个快速恢复过来,以惊人的速度装备起来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而这一切,都是以西方列强的经济大衰退为代价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又因为希特勒的金融转嫁,进入三七年后,陷入了二九年以来又一次金融大衰退的泥沼中,失业率上升到百分之十七的可怕高位,英、法诸国更是因此中苦苦挣扎。
当德国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工厂建立起来,武装起强大的军队,美英法诸国却在大衰退中,勉强维持着锈迹斑斑的生产车间,难怪在德国吞并奥地利后,美国议员麦克法丹痛斥华尔街银行家和美联储拿着美国纳税人的金钱去资助德国的经济战争机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巨头们自身也是受害者之一。
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开动生产机器,向日本倾销过盛的工业品,那么所有的金融家和企业主,都将处于破产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允诺,被资本家们默默地接受了,各大财阀都指示自己的代言人,只要日本不危及到美国核心利益的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由得这个流氓国家去撒泼,要知道日本通过劫掠中国华北和浙东一线得到的大量黄金、白银及各种古董字画,此刻都存进了各大银行的保险柜里,填充着在德国投资失败而面临的巨大损失。若是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再对苏联发起进攻,那么卷入战争的德、意、日、苏等国,必然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届时华尔街的资本家们,就可以通过种种金融手段,夺回在德国蒙受的惨重损失,甚至还可以大捞一笔。
同时,在民众方面,主张和平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经历过一战磨难的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远远地超过了我们今天的人的想象,孤立主义势力代表参议员纳埃,曾引用大量机密文件证明正是美国的金融财阀、军火商与英、法勾结,卷入欧洲争端,从而把美国拖进了战争漩涡。纳埃在全美各地发表演讲,大声疾呼说:“上次大战,我们的参战目标半点也没有达到。我们做到的,只是不惜重大的生命牺牲,让银行家和企业老板们不愁收不回债款、卖不出东西罢了。”
对于任何敢于发动战争的行为,美国民众都坚决予以抵制,目前美国国内最流行的是宣扬和平主义的反战小说,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军人》、海明威的《告别干戈》、马克斯威尔。安德森的《胜利的荣誉值几个钱?》等等,接受广播和报刊杂志采访的美国人,都异口同声地认为,“卷入上次战争已铸成大错,决不应该重演。”
罗斯福在连续两次召开紧急会议,并与国会议员协商无果后,只得对此保持沉默,暗中却加大了对美国海军的建设力度。美国的各大财阀们,闷声发大财,源源不断的工业品继续输向日本。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一向标榜中立的荷兰,已经被美国无情地抛弃了,进攻爪哇岛的日本军队,在方面军司令官石川浩一的统领下,巩固了在巴达维亚的统治,安抚民心,设立军管政府,严谨杀戮和强奸、抢劫等行为发生,这才统帅大军,缓缓向茂物城逼去,兵锋直指爪哇岛荷兰军队主力所在的万隆。
与此同时,占领安列丹、克腊千、泗水各地的日军六个混成独立旅团,编成三个战斗支队,一路上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把驻扎在爪哇各地的荷兰守备部队和土著军队,一一无情地消灭,然后自北、西、西南方向,向万隆缓缓进逼。
其实以现在日军的优势兵力,顺势拿下万隆已不在话下,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日军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围困万隆的守军,吸引荷兰自欧洲开来的援军,对于现在的日本来说,每一条战舰都是宝贵的,通过荷兰人的慷慨大度,充实日本海军的实力,没有比这更痛快的事情了。
尤其是,若果手里的人质掌握得多,将来与荷兰政府的谈判也就越有利,要是能够获得荷兰政府公开的承认,那么日本就真正拥有了兰印群岛,石原莞尔的周密计划部署,才算是真正圆满完成。
如今日本陆海军上下,无不对石原莞尔毒辣的目光所赞佩,毕竟在兰印群岛上获得的收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在中国的所得,尤其是在工业设施与能源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第一次让日本从上到下,对石油和钢铁制品自给自足有了一定的信心,对于与美国决战的最终目标,也多了几分期待。
法属安南的状况,比起英、荷殖民政府要好一些,毕竟法**队号称世界第一强大的陆军,并非浪得虚名,但随着安南民族独立政府的出现,依然让法国政府和安南殖民地政府,感到一丝从骨髓里发出的寒意。
法国布置在安南的五万军队,主要分布在交趾支那首府西贡及周边地区,人数大约为三万五千人,其余的一万五千兵力,顺化周边地区布置有五千,河内周边六千,万象和琅勃拉邦周边两千,金边周边两千。法国人编成的安南军二十万人,主要布置在东京地区,其中中安边境布置了十万,防止滇南的安家军南下或者东进,其余的十万人,平均分布在安南各地,充当法国地方殖民当局的打手,维持治安,镇压暴乱,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对付只拥有少量热兵器的革命者足够了。
在这一回,一心造反的人们,拥有了大量的热兵器,胜负的天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有所倾斜。自二十五日凌晨起,起义的烽火,遍及整个法属安南,其中交趾支那的西贡、中圻的顺化、东京的河内发起的起义,最是惊心动魄。
在顺化城,由徐子良、胡学览、阮海臣、黎国柱等人领导的,以安南国民党、越南独立同盟为主体的起义部队,大约有两万人,至二十五日晨八时止,基本肃清了顺化城内外的法军及安南军。
不为人知的是,这支部队中,有近半是洪兴社的社员,换言之,只要穿上军装,他们就是最强悍的安家军战士,在战斗力方面,自然绝无问题。
随后,起义部队向南攻占了香水镇,继续攻向岘港,试图占领岘港的法租界区,但遭到港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