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才做出具体要求,对于任何顽抗的部族,一律剿灭,实行**在江西实行的政策,打击土豪劣绅,平均分配田地,没收伊斯兰寺庙的产业,创建苏维埃政府,对反动分子进行游街和批斗。盛世才特别指出,没收的粮食和财物,一定要上缴,部队中的内务人员和政工干部,要严肃军法,对于私藏者一律严重处理。
打完电话,盛世才脸上浮现出一丝阴冷的笑容。
阿富汗的部族的富有程度,远远出乎预料。虽然阿富汗这个国家土地贫瘠,物产不富饶,但由于长期处在东西交通要道上,商贸发达,累积千年下来,财富惊人。另外,自阿赫美德。沙赫统一阿富汗后,数次入侵印度,掠夺大量财富,跟随阿赫美德。沙赫一起出征的阿富汗各部族,哪一次不是满载而归?到后来虽然王朝几次变换,国家逐渐凋敝,但部族的实力却没有损耗多少。
就以这次进入巴达赫尚作战为例,从剿灭的五个部族中,盛世才共获得黄金三千多公斤,白银六千多公斤,外加珠宝玉器古董无数。这些财物,都被盛世才秘密收集起来,作为将来苏军西去后发展的军资。
而这么多财富只是一个省的收获,难以想象若是把西行路上的那些部族全部都剿灭,又会有多少收获?
想到这里,盛世才又接连打了几个电话,招来心腹进行密商
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上的重要城市塔塔尔斯克,连续的狂风大雨,再兼频繁出现的雷暴,使得日军的进攻出现了停滞。
但当从苏联的情报机构得到西西伯利亚的工厂企业正在紧急迁往中亚地区,同时塔塔尔斯克城只有安家军两个集团军共八个师的军队这一确切情报后,日军大本营丝毫也不顾忌前线的实际情况,下达了各军继续进攻的命令。
连续两天两夜,双方进行了惨烈的攻防战。由于安家军空军的战机不能起飞助战,阵地经受了日军一轮又一轮冲击,至十四日,炮兵部队的弹药储量已经不到三个基数,而由于极端恶劣的天气,飞艇无法进行补给,战况因此急转直下。
十四日下午,日军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
首先依旧是了无新意的炮火压制,日军集中四百多门大炮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炮击,在连日炮火的蹂躏下,安家军阵地前沿的树木和杂草早已从地面消失,只剩下一根根黑漆漆的树干矗立在那儿,掩体与掩体之间的战壕,还有通往后方的交通壕,大部分被夷为平地,裸露在外的混凝土块表面被炸得坑坑洼洼。
炮火停下后,日军出动了大批步兵,在新调入西伯利亚作战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掩护下,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击。
身着土黄色军服、全身上下早已湿透的日军,犹如密密麻麻搬家的蚂蚁,从南北十余公里长的战线上,发起全线突击,妄图一举突破安家军第七集团军固守的防线,进而一举突入到塔塔尔斯克城内。
当日军的前锋推进到距离安家军一线阵地不足百米的时候,安家军的阵地上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担任北线攻坚任务的第一军司令香月清司,身上穿着雨衣,从被雨水淋湿的望远镜镜片里看到安家军阵地的情况后,心中一凛。但他知道现在不是退却的时候,不管是为了攻进塔塔尔斯克后部队可以获得一块干燥的休息地,避免部队出现非战斗减员,还是为了日本进军西伯利亚后需要达成的目的,都迫使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下达冲锋的命令。
去年刚刚推出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怒吼着开始加速,步兵蜂拥而上,准备一举突破安家军的防线。
这时候,拦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由混凝土堆砌而成的七十余度仰角的陡坡,坦克无法继续前进,只好倒车后退,给步兵让路。早有准备的鬼子兵,迅速从后面把一架架云梯抬了过来,准备爬坡。
这时候,安家军阵地上枪声大作,通用机枪从混凝土掩体里面喷射出条条火舌,交织成一张张致命的火网,无情地收割着鬼子的生命。
这些掩体的位置,经过远东军工程专家精心的计算,几乎不存在射击的死角,安家军藏身其中,操纵着机枪,随心所欲地攻击着鬼子。与此同时,无数身影从战壕中跃起,奋力把手榴弹丢到陡坡下面,在那里,大群鬼子兵聚集在一起,而担任掩护任务的日军九五式中型坦克已经退到了后面。
手榴弹在日军群中间爆开,掀起漫天的血雾,侥幸躲过攻击的日军还没来得及庆幸,更多的手榴弹从天而降,把他们笼罩在火光之中,后面的数十辆日本中型坦克为了挽救步兵的生命,用机枪和坦克炮轰击守军阵地。
第七集团军防空部队的88高炮和步兵装备的火箭筒,毫不示弱地展开还击,连续击毁十几辆装甲厚度达到25mm的九七式中型坦克,余下的坦克手见势不妙,再联想到部队中盛传的三天前坦克部队的惨况,仓皇逃窜。
看到自己的士兵惨遭屠戮,香月清司又惊又怒,为了挽救前线部队,命令炮兵再次进行压制炮击,用密集的炮弹把安家军的阵地覆盖,掩护攻击部队撤退。
日军炮兵的轰击极为准确,安家军阵地上暴露出来的火力点和掩体,立刻淹没在日军的炮火中,射向鬼子的弹雨出现短暂的停滞。
幸免于难的鬼子兵,慌忙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往回跑,可是,安家军并没有放过他们。在步兵攻击的这段时间里,一门门大炮已经从防雨的掩体中被推了出来,迅速锁定目标,对撤退的日军进行拦截炮击。
四十多门120mm、150mm口径重炮同时开火,随着惊天动地的声音炸响,双方阵地的中间地带,腾起巨大的烟雾,中间不时闪现爆炸的火光,纷飞的弹片把妄图逃回去的日军切成了碎片。
日军投入攻击的六个步兵联队,最后只有不到两成的士兵回到出发阵地,而被击毙的人当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没有找到完整的尸体。而安家军的损失微乎其微,只有数百名士兵在敌人的炮击中阵亡。
八月十五日凌晨,在依旧下个不停的蒙蒙细雨中,日军攻击部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时光,无声无息地推进到距离安家军防线百余米的地方潜伏下来,等待攻击命令的下达。
第一军司令香月清司和第三军司令俊六经过精密策划,为了使兵力更加集中,改全线进攻为重点进攻,精心挑选的地段不是守军阵地前沿坡度较小,就是在前一天的战斗中损毁严重。
西伯利亚时间早晨六点整,日军指挥官一声令下,潜伏多时的鬼子兵纷纷跃起,呐喊着向安家军的阵地冲了过去。
为了增加攻击起发时的突然性,日军不但把进攻之前的炮击给省略掉了,而且没有出动坦克进行掩护,计划用步兵的灵活性与冲击中的高速度,打安家军个措手不及,一举突破阵地。
日军的种种举措显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攻击部队冲出几十米远的地方,才遇到安家军的抵抗,并且只有部分火力点及时做出反应来,无法形成交叉火力网以阻止日军的前进步伐。
当鬼子的前锋冲过最后几十米距离的时候,安家军的大部分火力点才开始射击,在藏兵洞里避雨和休息的安家军将士,被剧烈的枪声惊醒,纷纷冲了出来,往交通沟突击前进,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前面的鬼子已经冲到战壕里面之后,迅速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沿着战壕向两端突破,遇到掩体就把手榴弹丢进射击孔内,使刚刚形成的火力网再次出现缺口。鬼子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形势岌岌可危!
反应过来的安家军第七集团军第第二十师、二十一师将士,毫不退缩,用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与鬼子兵展开了战壕争夺战,无论敌人如何冲击,绝不后退一步。
日军仰仗着兵力上的优势,在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的帮助下,进行多路突破,迅速把安家军各部分割开来,然后逐个掩体、战壕进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