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团配备的袖珍侦察机只有四架,不过这种装备因为速度快,侦查能力强,已经足够覆盖玛斯特城区,几分钟后,侦察机传回敌方的动向,敌军集结部队之后,没有向联邦军方向防守,也没有向后退却,而是分成几十股小部队,向四周扩散,从战术地图上,敌人的移动方向全无规律,就好像炸了窝的兔子,四处逃窜。
军团指挥部从敌人的移动速度上看出蹊跷,如果真的是逃跑,各个部队应该都是最快的速度,但敌人的行进速度只有三十公里左右,而且各部人数相若,分布均匀,这应该是敌人有意为之。
这是搞什么飞机?三军团的任务是围歼重创敌军,现在这个态势,敌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分散成一大片稀疏的面积,即使三军团有运输舰运载,也无法达成任务。
马斯特城地区是敌方区域,联邦军肯定没有对方熟悉地形,如果把自己的部队也分成数十分队,分头追击,一旦恩斯特军有什么诡计,整个军团战斗力分散,等于是自掘坟墓。
恩喻指挥官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刚刚随军的勘探工程部队发回消息,确认马斯特城区地下,未发现空穴回波,在这个地区,可以放心地进行地面部署,但恩斯特军这种应对,让恩喻难以下达追击的命令,在这个地区,恩斯特最近的敌军也在数百公里以外,在空中预警的帮助下,应该不会受到敌方的突袭。
把一场正面战役,打成了击溃战,这应该算没有达到要塞指挥部的要求,而且敌军还是主动溃散,‘变幻阵’指挥系统,在战斗中也有距离限制,如果超过一百公里范围,节点链路的延迟增加,也会造成战斗力下降,难道敌军已经看破‘变幻阵’的弱点,故意分散部队?
比起恩喻指挥官的犹豫难决,三军团的团级指挥者们却毫不在意,从战术地图上看到敌人未战溃逃,大部分人的反应都很开心,既然不用战斗就能取得一场胜利,这说明三军团威名远播,已经升级到不战而屈人的程度。
玛斯特城区虽然空寂荒芜,但从街道两旁高大肃穆的建筑中,还是能感觉到恩斯特族昔日的辉煌,对凌坷他们几个来说,上次进攻拉菲星的百耀城,时间是凌晨时分,一登陆就奔赴战场,根本没机会欣赏恩斯特人的城市,这次在空荡的玛斯特城区穿行,等于是近距离的了解一次恩斯特人文化。
联邦三族自身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芝华达族的建筑精巧细腻,处处能体现出芝华达族的超绝智慧,凌坷和科林都属于莱夫族,本族建筑属于厚重雄伟的风格,而高伊族建筑多半带有高耸的尖锐顶层,象征着高伊族追求卓越的灵魂。
玛斯特原本是毕达斯的经济文化名城,中心城区中像博物馆这样的艺术文化类建筑很多,在外墙上随处可见大型的墙体壁画,题材从生活到战争,非常广泛,在凌坷看来,一个如此喜欢绘画的种族,同时热衷于战争,这一点实在令人费解。
三军团前锋穿过中心城区,进入西区,恩斯特军中有一部分兵力是迎着三军团方向而来,这时候已经接近到五公里的范围,距离敌军最近的几个团进入临战状态,一部分远程战斗机械进入附近建筑的制高点,近战机械突前,准备战斗。
在面对联邦军的这个方向上,恩斯特军只有数万兵力冲过来,敌人仍然保持中等的行进速度,仿佛联邦军根本不存在一样,在其他方向上,恩斯军逐渐分散兵力,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圆形的扩散圈,这种应对,完全颠覆了恩喻指挥官的战场观念,对面的恩斯特军忽然变成难以理解的外星生物,让对手产生撞墙的冲动。
既然无法猜透敌军的意图,那只能打一场再说,无论对手如何变化,恩喻指挥官相信,只要战斗开始,用不了多久,联邦就能歼灭这几万零散部队。
三军团前列部队停止前进,横向移动,让出恩斯特军的前进通道,同时两翼加速突前,如果敌军依旧正常推进,三军团就会截断对方后路,包围对方。
凌坷的十二团位于这个口袋阵的底部,前方几个团让开之后,正好把位于后列的十二团露出来,几个人紧盯着战术地图,看到恩斯特这几股部队,泰然自若的进入包围圈,随后被联邦军断掉后路,无知无畏的敌人保持着一开始的速度,直向十二团位置而来。
“你妹,这样也行?”凌坷忍不住抱怨一句,凭什么又是我,敌军有三股部队分别被包围起来,向十二团过来的大约有八千多敌军,凌坷手中有五千架地面战斗机械,另一半是用于地下战斗的改制型,这部分兵力在地面上也能使用,至少远程的战斗单位战斗力是不受影响的。
凌坷调集了所有的远程单位,形成后方支援火力,前方是三千多架中近程单位。虽然兵力与敌方相若,一旦开火,友军会从两翼和后方同时进攻,按正常战斗模式推算,这八千多敌人,大概十分钟就能消灭掉。
第十一章 强劲对手
十五分钟以后,敌军进入五百米的火力范围,后路已经被联邦军切断,包围圈形成,联邦军率先开火,战术地图显示,敌方部队仍旧是一些常见类型的战斗机械,对付这些老对手,凌柯驾轻就熟,远程火力覆盖,近程战斗机械突前,中程的‘黑寡妇’随后支援。
敌军在进入包围圈以前,已经变成战斗队形,这让联邦军微微松了一口气,如果敌人还是毫无反应,那才让人惊惧,变换成战斗序列,至少能说明对手是正常的部队。
因为联邦军事先占领了周围一些制高点,在接触战中占据上风,恩喻指挥官还没有下达总共的命令,现在中间这八千单位的敌人部队,只有凌柯的十二团在战斗,双方的队列横跨三条街道,火力补给充足,制导飞弹在头顶呼啸而过,两旁的小型建筑在交火中轰然坍塌,头波射击之后,敌我两方各损失数百架战斗单位。
这样面对面的硬拼,无法体现出联邦战斗机械的技术优势,凌柯控制突击部队降低速度缓,不再面对敌人的火力硬冲,向两旁让出通道,把敌军放进来,等于在联邦的包围圈之中,又形成一个口袋状的伏击圈。
凌柯不明白己方已经形成的包围,军团指挥部还不让四周部队投入进攻,仅仅靠他一个团的力量战斗,敌人一两万部队,联邦军二十万,本该大家上去群殴,你却跟人家单挑,这一定是大脑进水,病的不轻。
茱莉亚曾想联络指挥部询问一下,不过凌柯制止了她,军团指挥官的战术考虑肯定与团级指挥不同,凌柯只需正常发挥战斗力即可,而恩喻指挥官要对整场战役的胜负负责。
战斗进行了几分钟,四周的友军仍没有得到进攻命令,凌柯在变换队形时遭受了一些损失,麾下的一万架战斗机械,有两千多架中近程的地下改进型,它们不适应这样平坦的城市地面,等于十二团用自己七千多战斗机械,对战敌方的八千单位,就算考虑到技术优势,恐怕要全歼敌军,自己也要付出一半以上的伤亡。
科林和昆娜帮凌柯控制两翼,凌柯自己操控中央的战斗机械,与敌军狠狠撞在一起,因为阵型比敌军分散,十二团在攻击密度上要逊色一些,凌柯采取弹性的包围策略,遇到敌方顽强反击,就被部队稍稍后撤,避过敌军锋芒,如果发现敌人弱点,就击中火力攻击此处。
从战斗中可以看出,这部恩斯特军属于精英部队,火力配合,阵型移动十分娴熟,就算凌柯操控的近战机械,也无法占到多大便宜,双方的战损竟然相差不多。
战斗开始后,敌军就开始争夺附近建筑物的控制权,附近几栋高层建筑非常坚固,远程火力从上面发射,不仅射程增加,而且视野广阔,调配火力方便快捷,对手当然不肯这样吃亏,双方的战斗从街道扩展到建筑内,逐层逐层的反复争夺。
战区右侧有一栋三十多层的坚固建筑,是凌柯右侧阵型的主要火力点,敌军把它当做了进攻的重点,调派上千战斗机械进入其中,想一举夺得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