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卫弘运送五千石的军粮抵达滇池城外。
从僰道出石门关,抵达滇池城外,花了十余日的功夫。
这对长达两千余里的五尺道来说,已经算是十分了不得了。
若是换做轻骑快马传递急报,只需两三日便能穿行这两千余里的五尺道,将南中的消息快速传递到蜀地境内。
由此可见,汉军在战后着力修缮的五尺道已经初见成效。
诸葛丞相将要亲征南疆的密报已经呈送到正昂公的桉头,外加卫弘已经从犍为郡府借到了一笔数量庞大的粮食,让这位经营益州郡呕心沥血的老人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诸葛丞相此番亲自出征南疆,携带五万正卒和十万辅卒,共计十五万兵马前来益州郡。
加上南中方面组织的二十五万军力,大汉此番出征南疆出动了四十万大军,起码要征战半年以上,益州郡作为汉家大军的大后方,需要积聚五百万石的粮草。
益州郡内的农作物要比蜀地早熟一些时日,八月中旬已经到了收割的时令。
今岁益州郡的庄稼收成尚算不错,但正昂公却很清楚,想要收集五百万石的军粮,着实困难!
近来传到耳边的都是好消息,让正昂公颇感欣慰,他看着卫弘笑着道:“前不久传来孟获大举蛮兵侵犯永昌郡府境内,李恢将军已经带兵前去围剿了。”
“围剿?”卫弘不大明白正昂公为何用了这个词,蛮族与汉军对峙在哀牢山脉的南北,既然两军对峙,又何必用得上“围剿”一词呢?
正昂公解释道:“是双柏一带,出现了大量的蛮族细作,他们伪装成游走商队,想要诓骗永昌关门,接应孟获所率领的蛮族大军进入南中。”
卫弘眯起眼睛,察觉到了这桩事情的诡异之处:“蛮族怎么会知晓双柏一带,这可不像是孟获往日侵略南中的做派……”
正昂公点了点头,承认了卫弘的猜测是对的:“你说的没有错,是雍闿,李将军抓到的蛮族头目说,雍闿投奔了孟获,鼓动了蛮族出击汉家南中,所以李恢将军已经带兵前往边界驻防。”
卫弘赶忙请问道:“太守大人,可否需要征南先锋军协助李恢将军部?”
正昂公摇了摇头:“当务之急还是益州郡的秋粮收成,你麾下的兵马大多屯兵在益州郡产粮重地,这件事关乎诸葛丞相亲征南疆,万不能懈怠……”
“至于双柏一带出现的小股蛮兵,不成气候,李恢将军亲自出兵料理足矣,就不需要你出兵了。”
既然是正昂公的嘱咐,想必是和李恢共同商议的结果,看来出现的小股蛮兵确实不需要自己分心。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诸葛丞相既然已经决定了亲征南疆,想必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筹措的粮草是否齐备。
眼下南中诸郡陆续到了秋季收成的时令,正昂公仔细地叮咛卫弘这件事也在情理之中。
将这些公务一一告知卫弘后,正昂公摸着胡须说道:“待丞相领兵平定南疆蛮族后,老夫也想告老还乡了,到时候即便朝廷不同意你的请设南疆都护府,老夫也会举荐你为继任的益州太守。”
卫弘有些错愕,没想到正昂公好端端的说起了这些话。
看着正昂公严眼中的宽慰和关切之意,卫弘终是笑着摇摇头说道:“太守大人,您老当益壮……”
卫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正昂公抬手打断:“你小子能说什么话,老夫心中有数,大可不必,老夫的意思是想告诉你,只要尽心为朝廷效忠,朝廷和诸葛丞相也不会亏待你!”
卫弘耸了耸肩,认为正昂公的这番话大可不必。
……
……
翌日后,卫弘抵达牧靡,这里是益州郡北部的最大产粮地点,也是征南先锋军最关注的屯田地。
卫弘到牧靡的时候,秋收已经进入了尾声,朱安笑着说道:“卫将军,今年风调雨顺,益州郡乃是丰年啊!”
看着朱安的憨笑,卫弘算是明白了牧靡今岁的收成应该不错。
牧靡当地的百姓流传一句话引以自豪,即“牧靡熟,雍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