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生命道德理论由什么构成 > 第二章 年轻气盛(第1页)

第二章 年轻气盛(第1页)

五更刚过,天还没亮,苏云便自然而然的醒来。听到从厨房时不时传来的响声,他知道那是母亲正在忙碌的声音。

从家里到学馆有十多里的路程,赶路的时间都要一个多时辰,苏云必须在半个时辰内把上学所需要的物品准备好,同时还要帮家里养的家禽准备好食物,这是身为长子需要承担的一份责任。

这样的日子,苏云七岁时便已开始。

今天的骄阳格外绚丽,像是一团挂在天上的金色火焰,灿烂又温暖。

辰时还差一刻,背着书篓的苏云,头顶金色晨光,已不紧不慢的走在赶去学馆的路上。走着走着,他看到了前方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缓慢地前行着。

仔细一看,这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他的背有些驼,肩上挑着一副扁担,担子一头是一篮青菜,另一头是装进笼子的两只鸡和小半篮瓜果。

“四叔公,早上好。”苏云认出了老者。

四叔公是一个孤寡老人,也是苏云爷爷的一个好友;四叔公和苏云爷爷同辈不同堂,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不过苏云仍以亲属间的辈分称呼,这也是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

“哎!”四叔公脚步顿了一下,却是头也不回的应了一声,应完后还喘了两口粗气,很是费力的又要继续向前走。

“四叔公,你慢点,我帮你拿一点,你先放一下。”苏云热情的劝说老者,显然不是第一次如此了。

四叔公慢慢的放下了担子,起身后转头看向苏云,喘着气的脸上这才露出和蔼的笑容。

“三儿,好孩子,上学去啦?”

苏云这一辈同堂中排行老三,前面还有两位堂哥是他大伯的儿子;大伯和苏云的父亲苏大牛也是堂兄弟;而大伯的父亲和苏大牛的父亲才是亲兄弟。

“是的四叔公,你的担子有点高,我够不着,我帮你提这两只鸡。”苏云说完不由分说的提起鸡笼,接着问:“这些都是拿到城里卖的吗?”

“不用不用……会耽误你上学。唉,你这孩子。”老者想推脱但耐不过苏云,然后不好意思的说道。“是的,老啦,吃不了这么多,卖了好换些油盐回来。”

“哦,那趁早,我们开始走吧。”

“好,好,走!”

老者把担子两头的物品重新摊平,继续挑起了担子。得益于苏云的帮忙,拿开了活物的分量,剩下的都是死物的分量,这次老者不费力的就挑了起来。

就这样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很有默契的埋头赶起路来。

辰时三刻,急赶慢赶的苏云与四叔公两人终于赶到了汉中城。

汉中城为汉中平原上的唯-城池,虽处平原却四面环山。北面是绵延千里的秦岭山脉,南面是同样绵延不绝的大巴山山脉,两大山脉就这样紧紧的把汉中平原环夹在中间。

汉中平原东西长仅一百多里,南北宽才几里至几十里不等,是个小型狭长的盆地平原。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汉中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向来也是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塞。

自高皇帝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后,汉中也被誉为“汉家发源地”,可谓是一块十足的风水宝地。

此地还流传着一段与道教圣人老子有关的传说,据传在汉中城西北方一处叫小清宫道观里的记载写道:贤者东来,以华西瞻,南北拱有,巨龙起兮。神游太白,拔仙论道,隐者云集,山有灵兮。青牛西去,气紫天虹,三朝闻法,南山运兮。

说的是一段老子游览秦岭时发生的神仙故事,为这个继昆仑、蓬莱、南海之后的修行圣地,又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汉中城的百姓对于老子这样的道家圣人非常敬仰,每逢初一十五至小清宫里祭拜老子本尊太上老君神像的人络

绎不绝。

相传老子乃太上老君一介分身下凡,其在道学派与文学派乃至民间都有着众多的信徒。

至于分身之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不过老子成圣成贤后,仍然向西而去,却是有着大量的记载与传说,显然是确有其事。

而秦岭西连昆仑,昆仑则是太上老君的师弟元始天尊曾经的道场,这不禁让人猜测两者之间是不是有着什么必然的联系,才促使了老子在而暮之年仍然一路向西。

汉中城有五个区,中区是心脏位置,设有各个行政机构的办公驻地,东区则多为权贵居所,南区以各类商业为主,较为繁华,西区则比较混杂,以平民居多,北区有些特殊,除了部分给予军事用地外,其余皆划分给各种学术机构的学习场所使用。

苏云就读的私塾叫万林学馆,就坐落于汉中城北区,邻后于西区之间,成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初建者为当时一位名为韩榕的卸任文官,一直由其子弟传承和管理至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