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对这里再一次免税,同时加强移民,进一步分化这里的民众。国家又进入了和平的快速发展时期。
项少龙二次为相,国家稳定、繁荣,他工作的重心转到了造船业上来,把目光放在了东方的沿海岛屿上。
经过十年的发展,东方沿海岛屿尽皆纳入版图。大秦的势力伸进了太平洋,也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蓄积着能量。
东方海岛没有仙山,只有还很落后的部落。他们看到了大秦的先进和繁华,很自然的心生向往,仰慕文明,不再甘心继续做个野蛮人,收服他们很顺利,基本不费刀剑。
秦二世十年(公元前201年),项少龙再次卸任丞相。萧何以五十六岁的年龄,接任相位。
中科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也累累硕果。
商品玻璃、水泥被造了出来,冶炼技术也突飞猛进。数学、物理、化学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进一步刺激生物、医药的发展。
商品玻璃被应用于门窗,光学玻璃的出现对光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同时显微镜的出现为进入微观领域打开了大门。
而水泥则为国家的基建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材料。
项少龙没有刻意追求热武器的出现,因为热武器过度的杀伤力,让他望而却步。但项少龙也知道,只要科技的发展程度到了,这些东西自然就会出现。
如今的大秦,无论经济、军事都是冠绝当代。由东向西、从南到北,地域之广阔,旷古绝今,东南方向伸入太平洋,北方则深入草原,直达人迹罕至的酷寒之地,西方控制西域,只有青藏高原,暂时还没有涉足。相对于人口的稀少,大秦也无力再继续扩张了。
学校、医院被大量建立,人民受教育程度虽然达不到后世那么普及,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后普及教育依然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办教育能办亡国的,教育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
随着识字人口的增多,项少龙又推出了报纸业。但这些报纸是国有的,是作为国家的喉舌,可不是给人用来针砭时弊,妄议朝政的。
报纸向民众灌输国家、民族的概念,也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观念,爱国主义也开始成型。
他为国家设计了国旗、国徽,并把这些都印在了军队的制式军装上,空前地增加了凝聚力,以后这个民族无论遇到什么危难,都能团结一致,保卫家园。
民主思想项少龙是不敢传播的,那会要了自己的命。而且以此时的人口素质,真要是民主了,也就天下大乱了。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民主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吃错了,照样毒死人。
时代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领路人,项少龙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够了,接下来自有后来人继续操劳。自己保住了自己的富贵,又推进了民族的发展,回头看看这一生,满足了。
扶苏真的是一个好皇帝,对项少龙异常尊重。项少龙和他谈了很多对未来的畅想,对世界的认知,他无论对错,自己是否都能理解,先都记下来,回去再慢慢琢磨。
项少龙觉得和扶苏的关系,要比和始皇帝更和谐。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才使项少龙对国家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抑制豪强,打压土地兼并,优先发展农业的同时,不忘手工商业的发展,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让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起来。
卸任丞相后,他没有舍得辞去中科院院长的职务,虽然他已经什么都不做了,但一直还挂着院长的名头。他很在意这个头衔,对科学的迷信,让他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个科学家称号。他也一直为提高科研人员的地位而努力。科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起着重要作用,意义非凡。
项少龙的几位夫人相继离世,没有子嗣,不能不说他还是留有遗憾,尤其在年老之时,感觉更加强烈。年轻时没觉得,后来被封为晋王,就不敢再想了。身为异姓亲王,是荣耀,也是枷锁。
项少龙不是没有晚辈在他身前尽孝,比如妮夫人的儿子赵盘,也有各位夫人家族的晚辈,每一个人对项少龙都是极尽孝顺,就算项少龙不肯利用权力为了他们徇私,走后门儿,可在他们的生活和培养上,还是不遗余力。可这些人终究不是他的血脉,心中还是差了一层,说到底项少龙也就是个俗人,思想境界还差得远了。
项少龙在度过他八十岁生日之后,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扶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举国哀痛,铭记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对于他富有传奇性的一生,争相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