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臣权天下 > 211 又去代表贺寿(第3页)

211 又去代表贺寿(第3页)

“你买的东西,算是赏给你了。”庞煌挥挥手,自然不可能两份礼品一起送过去,太丢人了。然后说道:“去找王连。调集所有关于中书省右丞相汪广洋的资料,拿过来让我看看。”

王连,自然是庞煌留在南京的学生之一,就是负责归纳整理情报,并定期发往北平给庞煌的,但愿从王连的情报里能看出点什么吧。

稍后,关于汪广洋的情报拿了过来,庞煌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就汪广洋最近几年的表现看。只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懦弱不堪”。

洪武三年杨宪在中书省时,汪广洋是他上司,他却常受杨宪限制。后被朱元璋轰出中书省,去小地方做官。后来,皇帝又令他回到中书省。与胡惟庸同做丞相,可他尸位素餐。整rì酗酒,毫不插手胡惟庸所做之事。

但是洪武三年之前的汪广洋是什么样子呢。庞煌也需要了解一下,因为和老朱要庞煌问汪广洋几句话,其中就有关于洪武三年之前的事情。

庞煌继续看下去: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曾经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chūn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徐达常遇chūn收复山东之后,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理山东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再出参政陕西。洪武三年,左丞相李善长病,中书省无官,召汪广洋广洋为左丞。

这时,庞煌看到一条记载,说洪武三年,汪广洋弹劾李善长,罪名为:“大不敬”!

庞煌吃了一惊,先开始看了汪广洋最近几年的表现,那只能用“窝囊”两个字形容了,但是在洪武三年之前,却是风评很好,而且颇为干练,转折点,就是在洪武三年,汪广洋弹劾过李善长之后,才变得沉沦起来。

这里面有什么原因,或者有什么关联吗?

而且又牵涉到了李善长,想起了前些天李善长在凤阳给自己挖的那个坑,到现在还让自己忐忑不安,而现在看,汪广洋的沉沦,似乎还是和这个有关,庞煌不由心里升起一种jǐng觉来。

这个老狐狸到底想要做些什么呢?

又没有造反的野心,已经是位极人臣,你还有什么远大的抱负没有实现,在这里捣鬼呢?

认真查看资料,让庞煌对于现在的局势,或者说是对于汪广洋有了一种新的了解。

首先汪广洋是有能力,而且懂得或者善于玩弄权术的,要不然,也不会当初受到重视,以至于做到大明的丞相的位置上去。

其次,朱元璋本意想用汪广洋牵制胡,让他们斗得不亦乐乎,最终大权还是在自己手中。但是汪广洋现在的做法,无疑是让老朱失望了。

后得出结论,那就是老朱虽然失望,但是还没有绝望,似乎对于汪广洋还是抱有一定的期翼的。

想好了这几点,庞煌于是沉下心来,琢磨着怎么去给汪广洋拜寿,该怎么找合适的机会问汪广洋话了。

翌rì,也就是汪广洋的寿诞,至于延请宾的过程就不必累述,反正不管怎么样,汪广洋仍然挂着中书省右丞相的职司,而且有一个侯爵的爵位,前来捧场的人还是不少的,至少不比徐达那次贺寿人少。

唯一的区别就是,好像现在的大明分成文、武两个派别,徐达那次过寿,武将去得多,文官相应的少一点,大都是礼物到而人不到。

而汪广洋过寿,则是文官系统来的人多,武将少的可怜,大多也是礼物到而人却不来。未免太泾渭分明了一些。

这种区别,最大的好处就是,汪广洋的寿宴摆的是中规中矩,不像是魏国公府上那样,满府邸内宾满地跑,到处是人,而汪广洋的府邸内,却是大多彬彬有礼的聚集在宴会厅内,相互气的敬酒寒暄,好像多年未见一样。

几乎没有什么波澜,唯一的波澜,也可能就是庞煌代表着皇帝前来贺寿,并且送上了价值不菲的贺礼,让众人不由一阵的揣摩,心想莫非汪丞相又要被皇上重用了吗?

于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内,庞煌成了大家的焦点,敬酒者几乎接踵而来,半天都没有停歇,要不是庞煌声称自己身体抱恙,喝不得酒,恐怕这一轮敬酒就把庞煌灌得七晕八素,办不了皇帝给的差事了。

但是也并不是谁的酒都能拒绝的,比如说几位尚书、御史中丞和中书省的几个参政,通政司的人,最重要的是徐达也来了,酒还是要勉强喝上几杯的。

重要的是庞煌也需要用几杯酒来盖盖脸,寻找合适的机会。

稍过一会,酒意上来,本来酒量就不高的庞煌开始脸红了起来,装作不胜酒力的模样,寻了汪广洋,想要找个地方歇息。

驸马都尉的这个要求,汪广洋总不好意让一个下人带着其去休息,斟酌了一下,看着庞煌的眼sè,遂决定亲自走一趟,将庞煌带到了一处僻静的书房内。

“驸马都尉在这里休息可好,老夫就不打扰了!”汪广洋这样说着,却是没有要走的意。

“父皇除了让我来贺寿之外,还有几句话,想让我代替他老人家问一下,不知道汪大人有没有时间呢?”庞煌看了汪广洋一会,突然说道。(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