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臣权矫圣命 > 654 狗尾六(第2页)

654 狗尾六(第2页)

这也是一个传教的好机会,道教和基督教作为互换,也就是基督教在进入大明的同时,道教也进入了欧洲部分地区,但是成效远远比不上基督教的发展势头,在欧洲几千年的基督教思想统治下,道教还是有些吃不动。

但是印度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正是颠覆宗教的好机会,作为佛教的发源地,曾经佛教在印度被称为印度教,是国教。但是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却是一个伊斯兰教的统治思想,为了在印度境内发扬伊斯兰教,德里苏丹国曾经十分严厉残酷的打击了佛教,使其一度进入了蛰伏。

但正好又是伊斯兰教的狂热信徒帖木儿的侵略,打击了穆斯林在印度的统治,使佛教有些抬头,但是依旧处于伊斯兰教的恐怖之中,印度的百姓陷入了迷茫。

本来信仰是想获得安宁,信仰佛教求来世生活的好一点,但是在伊斯兰教的恐惧下,只好求个今世安稳吧,先顾个眼前再说。但是信仰了伊斯兰教之后,依旧会遭到屠杀,百姓的心里有些承受不住了。

佛教依旧没有抬头的迹象,依旧是以苦行僧的面目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朱标从各种探查出的情报得出这个结论,虽然自己也觉得有些牵强,但是他能推测出来的只有这些了,总比人家宗教统一昌盛时好一点。

就比如道教进入欧洲的情况,根本上很少有人去信,开始可能追随者很多,但都是一些来看热闹的人。出于猎奇心里和探听远东的大陆而已,真正相信的,还是基督教本身,等大家对于该了解的事情都了解过之后。自然就散去了,很少有人会信仰道教。

道教在欧洲国家也就是起到一个探路的作用,但是大量经费的产生总不能光是国库出钱吧,仅仅凭借大明国内信徒的供奉是远远不够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印度将其发扬起来呢。

只要印度成功的建立起道教信仰,在大明国内苟延残喘的佛教中人自然就没有了支撑,老子化胡说就可以得到肯定了,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机会,无论是大明皇帝朱标。还是道教的长老们,都看出了这个机会,谁也不会放过了。

道教的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受到皇帝的召见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教派进入印度的事宜,有了成功在高丽和琉球、日本诸岛的成功经验。他们自然知道需要准备什么,首先,就是开始筹备自己的人手,他们从各地将教内的精英分子全部调了回来,因为这次不比在之前那几个被大明征服过的属国内传教。

这次的往印度发扬道教,预示着佛道之争进入了一个决战时期,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可能是比明刀明枪的作战还要残酷的战争。

朱标这么想到,他在另一个时空的经验,还是在如今的从政经验都告诉他,信仰之争远远比国家争斗还要残酷,还要令人发指,但是为了大明的将来。他不得不发动这场战争。

在火枪和火炮面前,印度所频临的结局是什么,谁都可以猜测的出来,现在除了朱棣心里的疑问之外,咱们再把眼光放回大明内部。

方孝孺知道了南京的种种动向。难道一点表示也没有吗?

真的没有一点表示,甚至连太子的几次召见,他都十分淡然的只是做出抚慰之态,并没有大惊小怪之举。

为官几十年经验加上熟读经世的沧桑,使方孝孺把整个事情看的十分明白,但是他更明白,太子越有举动,越是对太子不利。别人可以慌乱,但是他们东宫是绝对不可以慌乱。

因为太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朱雄英是嫡长子,由皇后所生的长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是储君的身份,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动摇的,不光是方孝孺自己,而且他相信有很多人都能看出这一点。

暂时还未有子嗣算的了什么,太子不过才二十余岁的年纪,皇上还春秋鼎盛,这一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是说皇上会因为这样而起了换储的念头,那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方孝孺一点也不担心。只是冷冷看着那群跳梁小丑们的上串下跳,抚慰着太子不要做出过激的反应。

不过在冷静之余,他心里也偶尔会生出一丝警惕,自己能看明白的事情,别人难道看不出来吗?就算是杨杰的利欲熏心,但是解缙呢?

黄磊和彭方也算得上当世大儒了,虽然他们的思想不太一致,但是要说这几个人也沉迷于官场之中,方孝孺就有些不相信了。这几个人连出来做官都不愿意,可以看出他们根本无意于宦海浮沉。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信就算是杨杰和解缙势成骑虎,不得不这样做,但是永嘉派的那些大儒们也不会跟着他们一起疯。这种无异于挑战式的行为,难道他们就不怕扳不倒太子日后会遭到反噬吗?

按照常人的思维,永嘉学派和超儒学派要找靠山,就算是找不到太子,也应该向东宫示好,犯不着为了学术问题而正面向东宫宣布开战。难道就不怕万一圣意揣测错误,会导致储君登基后的反扑吗?

无论是解缙还是杨杰难道就不会去权衡吗?肯定有所蹊跷,难道是皇上有所暗示?

这些问题一直徘徊在方孝孺的心里,但从未向人说起过,一日,方孝孺正在府中整理文稿,老家人方显走了进来,道:“老爷,宪少爷回来了,要见老爷。”

方孝孺插上笔筒,说:“叫他进来。”

方显并没有出去传唤少爷,而是又走了两步,小声道:“是和太子一起的。”

听儿子是和太子一起,方孝孺不由眉头皱了一下,看着老家人的眼神,知道是方显等候他一起前去迎驾,不过方孝孺想了想,还是对方显说:“请他们进来吧!”

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自己的儿子来见,自然是来拜见,他做父亲的坐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和太子一起,若是太子独自前来,自己按照礼数自然应该前去迎接,但是他们一起过来,真的是有些为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