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计谋看是简单,实则极其厉害,百姓是最容易上当的,他们更喜欢相信那些离奇的传说,每个人都喜欢自命不凡,故此对那些玄而又玄的谎言深信不疑,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们会对任何相反意见嗤之以鼻。越是这种人,越容易被人利用,而这种人却很少知道反思,一旦他们被谣言控制,便是一股可怕的不安定因素。
欺骗百姓的最好手段就是借助宗教的力量,百姓们一旦相信自己的神,便丧失了基本判断力,神明叫他干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哪怕让他们去死。
故此,曹操派去冀州很多神棍,让他们冒充太平天师,四处鼓动民心。
除了这些太平教众之外,曹操还派到冀州许多学者,这些人号称一方名士,满口说得都是仁义道德,用圣人的标准审视眼前的所有人,他们进入冀州之后,立刻以名士的身份与冀州本土名士交往,向他们宣传圣人之道。
天底下最容易受骗的两个群体就是百姓和读书人。百姓喜欢情绪性盲从,而读书人更喜欢信仰性追随,任何与他们信仰想通的理论,都会被他们无条件接受,从而大肆宣扬。
曹操的手段很快被沮授发觉,他立刻找到袁尚,叫他查操那些招摇撞骗之人。
袁尚刚刚当上冀州牧,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哪有闲心约束百姓,故此对沮授的提议并未在意。
沮授又去找袁绍,无奈此时袁绍已经病入膏肓,说话都费劲,根本没能力管理冀州政务。
愤怒的沮授又去找荀谌,如今他是冀州长史,许多大事都由他做主。
荀谌见到沮授之后,听他将事情始末讲述一遍,不由得长叹一声“哎,先生忠心,可照日月,怎奈袁尚好大喜功,此事难办”
沮授道“先生何出此言”
荀谌道“民间之事,乃是曹操之谋,我已对袁尚多次警告,怎奈此子狂傲,不肯作为,荀某也曾私下处理此事,却被陈琳等人联名告发,说我滥用权力,阻塞言路,反遭袁尚训斥”
沮授道“先生随史君多年,威望无人可比,倘若连先生也不能说服袁尚,莫非我等只能坐以待毙不曾”
荀谌苦笑道“史君将冀州交于袁尚之手,便是取死之道,可怜我等多年辛苦,付诸东流”
沮授道“即是如此,沮授甘愿舍了此处,另寻生路”
荀谌道“何为生路,放眼袁氏子弟,何人可为一方之主”
荀谌的一句话,让沮授大吃一惊,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让沮授放弃袁家,投靠别人。
沮授迟疑的说道“沮授随史君多年,纵然不能保冀州平安,也当护袁氏子弟周全,其他去处不做考虑”
荀谌也意思到自己刚才有些着急了,其实他早就投靠曹操了,至从袁绍将冀州交给袁尚,荀谌便知道袁家气数已尽,于是便私下与曹操取得联系,打算为他做内应,助他夺取冀州。
原本荀谌很看重沮授的能力,他希望将沮授田丰等人一并拉到曹操麾下,如此一来,他便立下一件大功,哪曾想沮授对曹操很不以为然,直接拒绝了他的招募邀请。
为了不让沮授多心,荀谌又将话题拉了回来,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对袁尚的失德之处大加抨击,搞得沮授也义愤填膺起来。
离开荀谌之后,沮授暗中派人去了幽州,将曹操最近的举动讲给他听,要他多加小心。
韩越可不像袁尚那样养尊处优,他第一时间下令,清缴幽州境内的太平教天师,同时缉拿青州名士杨巡、王淼、邓让等人。
韩越的行动很快遭到民间反弹,首先是渔阳数十名太平信徒跪在官府门外,高呼“苍天”,接着民间又出现大量鸡鸭死亡,随后又有一些乡镇百姓集体中毒。明显有人在蓄意破坏。
为了抓住这些别有用心之人,韩越叫司马懿亲自处理此事。
这司马懿十分狠辣,他没用几天时间,便将捣乱的百姓抓住,就在渔阳城外,当着所有人的面,对犯事者严刑逼供。
这几个闹事的百姓一半都是妇女,其他几人也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怎么忍得住严刑拷打,单单一阵恐吓之后,便都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招认出来。
百姓们得知事情始末,无不对太平教恨之入骨,大家围着几个闹事的百姓指指点点,骂骂咧咧,混在人群中国的其他太平教众也不敢吭声。
为了杀一警百,司马懿叫士兵将这些捣乱教众暴晒于太阳下面,直到将他们晒死为止。
经过这次打压,幽州境内的太平教老实了很多,再也没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提什么“苍天已死”的屁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