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是县学的风云人物,现在林川出世一下子盖过了他的风头,肯定让人心里不郁。
这其中的憋屈,不服,不是亲身经历的话,常人可能难以想象!
这位广平兄想到句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现化用在这里便是,县学届有优生出,各领风骚年。
嘿嘿~别人气,我不气!笑看风云再起!
曾兄也不想想,别人十二岁中小三元,的确很优秀,出阵子风头不是理所当然吗!
羡慕强者,议论新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自己不过是其中一员罢了!
思绪间,许广平也对着卷子仔细阅读起来。
因为卷面整洁,他阅读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将文章全部看完。
“好!好一个‘提纲挈领’之文,写得真好!”
他手中书一拍掌心,忍不住夸奖起来,但一想到旁边还有个曾兄在,又连忙噤声,省的触了曾兄的霉头,自讨一个没趣。
却见曾文华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
许广平一挑眉毛,打了一个哈哈,找补道:“曾兄,咱们不看它了,不过是二篇太平之文罢了,走走,咱们吃饭去。”
曾文华面色有些难看,哼了一声,就和许广平慢慢走远了。
边走,曾文华边反思,最后嘴里忍不住嘀咕一句:“确实是篇好文章。”
“啥?”许广平怀疑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
“没事!”曾文华,字翰之。曾秀才的长孙。
~~~
“明德,刚才那人是不是对你有什么意见啊?话语里似乎多有不平的样子。”
等曾文华和许广平两人走远之后,李默小声地对林川说道。
原来两人正好站在他们身后,自然将曾文华和许广平的对话全都听在了耳中。
林川摇摇头,有意见是真,心里不平也是真,不过都是一些少年意气罢了。
那人,他认识。长房疏堂大伯母的侄子,族兄的表弟。
但林川并未与李默多解释。
“哦,成溪说那个人啊,我知道他是谁。”
这时,李宗瑞这位居仁斋老大哥不知从哪走了过来,笑呵呵地向林川他们说道。
“宗瑞学兄!”林川和李默连忙朝他拱手作礼。
其余几位新科秀才一见,也朝老生行了一个后辈礼。
“哎呀,你们不必如此客气,我等都是生员,没有高低之分,直接喊我名字就是了。”
李宗瑞还指望林川这位小三元能在学业上给予自己一些方便呢,自然不敢大咧咧的受林川之礼,连忙也拱手还礼。
几人相顾一笑,接着李宗瑞便徐徐道来:“此人名叫曾文华,字翰之,乃城东桂平坊人士,上届的廪生,中过县案首。
之前曾在城东社学就读,与我的一个族弟正好是同窗,因而听他说起过。”
“这曾秀才,据说从小就聪慧过人,在社学里就表现很出众。
后来考中了秀才,院试同样也是名次排列靠前的增生,本来他中县案首时说过有希望中小三元的,结果…差点点…”
结果自然是失败了,小三元虽然不比大三元,除了依靠自身实力外,运气的成分也很重要。
听完李宗瑞的话,林川立刻明白曾文华为何会对自己有些敌意。
一般来说,自己未达到的目标成就,外人达到了还没什么,一旦是自己的亲戚达到了,那就让人很没面子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