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懂的比常人多,想的也就会比常人更复杂。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只是想用自己的人所学,换取声望、权力和地位。
但也有人,真的是用尽毕生所学,为这世间万物,开辟道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长安新城,市中心开元大街一号,一栋八十八层高的写字楼顶层。
长袖华服的高大男子,负手站立在落地窗前,俯瞰着下面繁华的盛世帝都,口中喃喃自语般说出了这样一段千古名言。
“禀先生,这句出自天寿年间,时任弘文馆大学士横渠公所言。”
他的身后,一个西装革履的少年,恭恭敬敬的弯腰行礼,同时朗声说。
“确实如此,可天寿年间,我朝国力虽谈不上鼎盛,但也绝不衰微。
你可知,横渠公为何说出此言?”
他收回往下看的目光,转而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同时说。
“学生以为,横渠公是想以此,贺我朝盛世千秋万载。”
自称为学生的西装少年回答说,但仍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似乎只要他不说,就绝对不会起来。
在少年侧后方的办公桌上,就摆着一张合照。
合照上面,有三个人,一个是同样西装革履中年男人,一个是坐在椅子上身着单色华服的美丽妇人。
夫人怀中还抱着一个孩子,这孩子穿着迷你小西服。
眉眼间看起来和少年一般无二。
看来,这个少年估计就是这栋楼的主人或者是少主了。
不管如何,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沉稳的定力和完全挑不出毛病的礼仪。
这个少年必然不是普通人。
可明明自己西装革履,完全就像是个老板的样子。
却仍心甘情愿的如此恭敬对待他。
这就是,华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师生关系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句话可不是说说的。
哪怕是皇帝,都要如对待父亲一般的去敬重和侍奉自己的老师。
帝师都是超然的存在,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甚至比父母还要大,所以帝师在历史上都是深居简出,避免卷入政治漩涡。
但民间的老师都没有这种问题,哪怕是弟子出师之后,也能时常登门拜访去向老师请教问题。
也可以反过来,老师上门去指点自己的傻徒弟,避免他误入歧途什么的。
就和现在一样。
“肤浅!还是没把你教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