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发现,徐来真的开了一家新公司。
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算是有关部门的熟人,也只能查到徐来开了一家公司。
具体这家公司是什么,谁也不清楚。
神秘之中带着期待。
很多人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徐来,或者通过人给徐来带话。
“那个,徐大厨,我家里是做冰箱的,我爸他让我问问……”
“徐大厨,我二舅他是做餐具的,他托我向你打听一下,要不要餐具。”
“徐大厨,你需要桌椅板凳吗,我家里……”
在东湖学院里,一些同学私底下找到徐来,皆是问出了类似的话语。
“如果,我是说如果啊……如果你需要聘请厨师的话,我想推荐一个人。”
就连之前帮过徐来的化学系郑教授,也被说动,前来说情。
对此,徐来真的是有些无奈了。
众人对他开新店,都表现出了异常的关心。
但徐来非常能理解。
因为这群人已经看到了自己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
自己开店,那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开一个店那么简单。
这背后有很多看不见的隐形收益。
举个例子!
开店需要冰箱炉灶等设备吧?
需要锅碗瓢盆等餐具吧?
需要装修吧?
试问一下,如果可以在他的店里放上带有品牌logo的产品,会给品牌方带来什么效应?
“徐大厨他店里用的是xx牌的冰箱,xx牌的餐具,店里的装修是xx的装修队……”
恐怕,等新店开业的那天,网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人将这些东西扒出来。
三亿粉丝的美食博主,徐来徐大厨的选择,东西的品质会差吗?
显然这是一波“硬核”的广告,会在无形之中带动一大波消费。
谁能占领先机,谁就能分一杯羹。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徐来点头,那些品牌商甚至愿意用倒贴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送给他。
“感谢各位的关心,目前没有开新店的打算!”
“一切的疑问,等到4月1日就全部清除了。”
“各位该吃吃该喝喝,不要再浪费公共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