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遗址可以领略到汉唐时期里坊制度的原貌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五代之后这种制度随着动荡的到来越来越不符合需要,到宋朝便被命令废止,宋仁宗甚至完全开放坊禁,只保留城市宵禁。
到徽宗时代连宵禁都被取消了。所以现在要想看到它的原貌真是不易!我觉得这个遗址保护工作做得很有意义。
从夏家庄坐或路,沿着南广济街(朱雀大街)五站就到广济街。
如果你在唐朝,眼前本该有座宏伟的承天门(长安的天安门),现在却被某商业大厦挡住了风水,致使北广济街(原唐朝太极宫天街)窄到如同小巷了。
大厦东侧是鼓楼广场,北侧连接直抵莲湖区政府(原明清两朝陕西巡抚衙门),西侧百米外有条很难发现的小路,向北可达建于明洪武年二十年()的都城隍庙。
城隍庙虽叫都城隍庙,巷子如今却被挤占得不像样子!很窄,不注意都难以发现。
之所以叫都城隍庙是因为皇帝说这里的城隍负责西北数省所有城隍的管理,所以老百姓都这么叫。管得着管不着,只有鬼神自己才知道。
但这一带回族聚居后,都城隍庙的规模和作用逐渐减弱,只有文昌阁还会被来府学参加考试的举子门时时想起,因此保留了些许香火。
横向从大、小皮院到城隍庙后面的庙后街,南到广济街,纵向西起洒金桥(原名铁炉桥)、西羊市,到东边的化觉巷和北院门,元代以后逐步形成回族聚居地,成为人们口中的回民街(下图上红色虚线标识区域,即今回民街)。
这一带许多人以餐饮经营为业,倒有许多西安脍炙人口的名吃出自这里。
我中午就在这里的天下第一碗吃的羊肉烩面,元,挺贵,但确实好吃而且肉不少!羊肉鲜美无膻气,很松软。
多说一句,回民街遍地买生、熟牛羊肉却没有感受多少膻气,真不明白人家怎么做的,会和这边差别这样大?
在唐朝朱雀门与含光门之间是鸿胪寺,主要掌管外事接待和少数民族管理。
各国使节与商贾即被安排在鸿胪寺北司坊内居住,所以形成了这一带以因商贸定居的西域和北地人士为主的格局。
毛皮、牛羊、兵器,广济街的药材,从广运潭随着进贡漕船运来的瓷器、丝绸、首饰等等,都是从(外城)开远门运进(皇城)安福门来,在这里集中、仓储,然后或递解到皇城的掖庭的内侍省,或者送往西市发卖(下图上黄色箭头表示方向、路径)。
唐时,西市主要用于贸易性货物的交易,东市则是长安百姓的菜蔬果品肉类等等。
这里有人会问,洒金桥?怎么没见到桥呢?其实以前有的。
传说唐玄宗铸了“开元通宝”金币,节庆时在承天门西侧的永安门上(永安门北是皇家金库右藏库)抛洒,赏赐给大臣和各国使节,所谓君臣共乐。
从此门前的被百姓称作洒金桥(后来有段时间也叫铁炉桥,大约和这一带的首饰生意有关?)。有桥就该有河呀?有的。
原本唐朝时,从南边安化门(长安右门,即正南的明德门西一公里左右)有清明渠自安化门内安乐坊进入,到皇城西南角社稷坛处入内城,沿含光门内大街向北直入太液池(隋朝大兴宫,即唐朝太极宫的太液池,现在是莲湖公园,在莲湖路南侧,免费)。
这样的路线有两个原因:西边安福门(现在玉祥门)地势高,雨水在此形成汇聚溪流,被隋唐建设者利用并引为金水河水源来源之一。
其次,后世住民将此河渠
当作下水通道。所以这条河宋、元、明、清都建有许多桥梁,而且形制美观、各个不一。
但解放后修下水道,然后认为该水道已无用,遂填埋并尽拆诸桥。故,今人不再能见到龙渠百桥的胜景了!
看过都城隍庙,顺便去瞄了眼南大街和北大街交汇处的钟、鼓楼。
一般的旅游者都会先注意到钟楼,因为马路在它周围形成了环形线,且很多与西安有关的作品中出现过,可谓大名鼎鼎的地标建筑。
其实西边还有个鼓楼。唐制,诸坊按钟、鼓开启或关闭坊门。那时城市面积大,全城有六处钟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