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确实有它灭亡的必然,生老病死,自古都是如此。77dus。com
可大明远不是史书中那么不堪。
至少有无数的人,愿意为这个朝代而殉葬,哪怕是现在吴争面前,这个被世人唾弃的“奸倿”。
为让“奸倿”为这个国家殉葬的,真不多!
就象南宋灭亡,多少臣民慷慨投海自尽?
汉人王朝,历来如此。
可满清灭亡时,谁为它殉葬了?
树倒猢狲散,墙到众人推吧?
吴争心中感慨,同是朝代灭亡之时,相比之下,还是汉人更有风骨不是?
清廷编撰的明史,可信度有多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几个败类,哪朝哪代都在所难免,不能以偏概全不是?
面前的马士英,其实有着足够投降清廷的动机和理由,他不被明人所接受,被鲁王和隆武驱逐,所以就算他投降,没人会感到意外。
可他宁可辗转浙北深山老林之间,聚集义军抗清,终究没有走上降清这一步。
仅凭这一点,他就是英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铮铮阉党骨,落落东林草!
吴争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史书不可信!
看着面前这个老头,吴争突然发现心里也不是原先那般嫌恶了,他沉声道:“虽说我已晋候爵,可说到底,只是一个带兵的武臣而已,你就这么肯定,我会有面南背北的时候?”
这话令马士英眼睛一亮。
“靖海候不可妄自菲薄,当年太祖皇帝不也是起于市井吗?”马士英了。你放心,你的官职不会太不堪,本候自会安排妥当。”
马士英顺势起身,“候爷年少志高,乃天纵之才。士英若能附候爷马尾,必可名载青史。”
吴争无语,这马屁拍得真是有欠火候。
而以马士英的此时的名声,想要名载青史……真得很难。
或许真的只有到自己面南背北的那一天,才有可能,毕竟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嘛。
亦或许马士英也是想到,去应天府就算他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也无法洗清这个臭名声,才另辟蹊径,找上了自己吧。
但吴争已经不在意了,他本身就是个异类,天下人的天下,明人之大明,自然不可能清除光这一类人,不管是谁,不管之前做过何事,只要一心抗清,那么求同存异,让所有人参与进来,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重建大明,汉人的大明!
这一次谈话,费时很长。
二人对局势和政事交换了许多看法。
不得不说,与马士英一番话,胜读十年书啊。
这倒不是夸张,任何一个浸淫朝堂数十年的人,无论忠奸、庸臣还是能臣,说出来的经验那都是实践出真知。
有许多事,甚至是父子、兄弟都不会说得如此透彻的。
但现在,马士英既然决定投于吴争麾下,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交谈结束之后,吴争对马士英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