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权臣养崽失败 > 704 朝野九(第2页)

704 朝野九(第2页)

解缙笑道:“敬夫兄好灵敏的消息,不过刚来一日,此等丑事也被敬夫兄见笑了。”

摇摇头,黄磊说:“皇命加身,领旨分忧,又是深的士子爱戴,哪里算是什么丑事,大绅兄谦虚了。”

两人只顾说话,却将杨荣放在了一边,半晌二人才发觉,便转了话题,连忙向杨荣致歉,三人之中,黄磊只是山野之人,虽然民间声望颇高,但是并无官职,只是暂时为三皇子的幕僚身份。

而解缙告老多年,却有个国子监祭酒的身份,虽然是闲职,但是算是桃李满天下,而最有身份的,就算是杨荣杨阁老了,现在正是当权人物,虽然他们约会之前,说明了是以文会友,不说出身,但是解缙和黄磊将其凉在一旁,也觉得不妥当。

但是三个人心里又是清清楚楚,之所以三人凑在一起,却不是什么志同道合,而是暗中的三个皇子的代表,算是谈判,还是算是妥协找个出路呢?

杨荣,当朝首辅。景泰二年进士,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文渊阁大学士,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因为长期喝北平以及西域打交道,所以是坚定的太子一系的人物,这次的会面,就是以他牵头而成的。

解缙,当之无愧的二皇子一系的领军人物,二皇子朱文清正妃的父亲,谁不拿他马首是瞻呢?

而黄磊的身份,的确显得有些尴尬了些,要不是近十数年来在民间的声望,本来也参加不了这次商议,但是为首的杨杰被皇帝禁足在家中养病,不得已,杨荣才找了这个二号人物出来,想来是能说上话的。

三方能坐在一起聊天,说来还是皇帝朱标的功劳,据说皇后有恙,宣二皇子进宫侍候,之后就没有了任何消息传出来,而太子去镇江迎接齐泰,暂时也阻断了联系,三皇子进皇事院署理一些事情,连同驸马都尉裴伦,都一起进去后,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这些大臣们,很快地就看出了端详,皇上是想隔开大臣和皇子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这样来杜绝党争。但是据礼部、工部和户部、军部等等各个衙门的官员接到工作来看。皇上依然再为明春的出巡做完全的准备,却是没有丝毫停顿。

看来大家都在转移视线的齐泰父子的事件已经宣告破产了,唯一取得成绩的是。清华义学的学子们成功的将太子和齐泰的船队隔绝在了镇江,以民间之力向朝廷施加压力,在之前是很有效果的办法,因为大家都知道,景泰皇帝是最在意民间感受的。

但是为什么这次是杨荣延请解缙、黄磊前来半山圆叙事呢?更大的原因就出在这个方面,和躺在床上愤怒的方孝孺一样,杨荣也看出了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太子去迎接齐泰父子的船队,却被困在了镇江。这样以来,对于太子的声望可不是打击不小的问题。

这个敏感的时候,太子稍微有点错误,就会被无形中扩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方孝孺和杨荣的关键问题。

事情总要有一个解决的方法,方孝孺威望虽然高,但是最近体弱病多,害怕经不起折腾,而杨荣只好勉为其难,前来做这个中间人。

解缙和黄磊何尝不知道原因,这也正是两人之前谈诗论画的原因,杨荣不明说。谁也不会把事情挑开,而且,二皇子和三皇子都在京师之中。虽然联系不上,但是总是不用着急,而且没有什么危险的事情发生,故此出现了开始的那一幕。

这种情况之下,杨荣虽然是一朝阁老,也只能认下了刚才的冷落。还要和颜悦色的和二人谈话,思虑了一会。杨荣沉声说道:“两位都是当世之大儒,好多事情都不用多说的,老恩师前几年置身于佛道之变,儒家正统之说,已经耗尽了精神,今天特地遣我来问一句,难道事情就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吗?”

解缙、黄磊两人无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就连杨荣也觉得有些滑稽,向政敌这么说,他杨荣算不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呢?

无奈,真的很无奈!!

换个场景,在看看皇事院的众生们吧!!

二皇子朱允熥自从接过皇帝的任务后,如同抱着一束长满荆棘的刺槐,不知如何下手。今日已是第三天了,皇事院宗亲会议马上就要在东角门殿内召开。他独自一人坐在寂静无声的几案前,反复细阅奏章。的确不知道他的父皇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都是泛泛而论,没有一个奏折落到了实处,按照这些奏折上所说的,如果属实,按大明刑律,齐泰全家就有可能被斩或削爵充军。

“唉,这件事干宗亲什么事情?为什么又要交给我来处理?”朱允熥掩卷长叹,“父皇的行动如同神来之笔,谁也琢磨不清楚到底什么原因?”

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矗立在东角门殿门口的屏风,没有人,朱允熥早已经屏退了左右,虽然他心里知道这里的人大都是来监视他的,但是他想独自待一会的要求,作为一个皇子,还是没有人敢反对的。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惨然的苦笑,两颊微微泛起红晕,仿佛是在滚滚血潮中拼命挣扎,仿佛是在闪闪刀光里瞠目结舌。

离开座位,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想道:唉,要是母亲在或者外公在就好了,他们肯定可以给我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但是自从进了皇宫,就好像与外隔绝似的……。

一束明丽的阳光射进殿内,匾额上镌刻着太祖皇帝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四个大字“刚柔相济”。那“柔”字写的比其它三字明显小了一圈,“刚”字则如怒目金刚,如利剑出鞘,如惊雷激荡,如烈火燃烧。连忙定了定神,低下头凝神片刻……。

……朱允熥不愿再想下去,拂去纷扰的思絮,将各个大臣弹劾齐泰父子的奏章又细览了一遍。

辰时之后,在京城的几十位皇室宗亲相继来到东角门殿内。

“今日请各位宗亲到宫里来,”朱允熥清了清嗓门,看了一眼在下首两旁落座的皇室宗亲,语意温和但很严肃地说,“为的是请大家对大臣们弹劾靖海侯齐泰父子的事情慎重公议……”

他顿了顿,皇亲们有的抿茶,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正襟危坐,对朱允熥宣谕的议案似乎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惊奇的反应。因为前几天大臣们在乾清宫早朝时启奏的情形,早己传扬开去。

但是这些事和皇事院的宗亲们有什么想干,本来就莫名其妙的王爷们,谁把这个当做一回事呢?

现在已经是景泰三十年了,大都在京师的藩王都是在外就藩十数年的宗亲,而且都是朱允熥叔叔辈的,连皇帝也要喊一声弟弟,谁又能把朱允熥看在眼里,更何况朱允熥不是太子。原沈王朱模,原安王朱楹,原唐王朱桱等虽已现在回京闲居,但也不是朱允熥能够镇压的住的。

当然,还是汝阳长公主夫婿驸马谢达,怀宁长公主夫婿驸马王宁,永嘉长公主夫婿驸马郭镇等等,仔细看看,只有朱允熥和副手驸马都尉谢伦两人的辈分最低。

又让值守的侍卫将礼部尚书谢伦的奏章朗读了一遍。(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