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吃食与范二在吴郡时吃的,并无多大的差别,可相比于他最近所食的炒菜和蒸米饭,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单从饮食上,范二便不得不佩服范宣子一家安贫乐道的高尚。
范二从来都是一个吃货,单是口腹之欲便无法禁绝,所以对素食动物向来是敬仰有加的。
众人吃过饭、洗过手,漱过口,又重新看茶后,范宁这才说起捐藏书楼的事。
范宁刚一说起要给皇太子捐藏书楼时,范宣子父子当时就面面相觑起来。
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这种有损节操之举,却又因儒家道德的约束而保持了沉默;及至听说这样的举动是为了变相资助那些失学孩子时,他们才算是松了口气,纷纷开口为范宁的大义点起赞来。
范二随后接过了话题,拿出了设计方案照本宣科地谈起了藏书楼的设计方案。
范宣子和范辑对大型工程的建造属于外行,他们听了范二口中不断冒出的专业术语时,自然而然地以为范二是此道中人。
可一听到藏书楼的初步预算是百万钱,且会在随后增加投入时,他们又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凉气。
一百万钱!
范宣子对这个数字并不陌生,顾恺之就曾经为瓦官寺募捐到了一百万钱!
问题是,范宁的声望能与当年的顾恺之相比吗?
范宁的知名度或许比当年的顾恺之更甚,可他是因为得罪了人而闻名的啊,他真的能让世家大族心甘情愿地捐钱出来?
范宣子对自己目前所做的一切、对范宁目前所做的一切,是有着清醒认识的。
有教无类或许只是圣人的大义,这样的胸怀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如果将教育普及到底层的平民,世家大族势必会失去垄断知识的优势,他们或许因为颜面而隐忍,但骨子里必然是反对的。
范宣子自然能认识这一点,但他不是乡愿,他也没有因为部分人的反对而放弃更多的人。
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
可作为逆行者而言,这样的道途处处都是藩篱。
范宣子此时想的是,“以留名青史而诱惑那些大族和商人,真的靠谱吗?”
有了这个想法,范宣子对范二的滔滔不绝也就只能报以一笑了,他能从中看出范宁和范二对这件事的执著,可他除了默默祝福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对范二提出的向名士和士族借书的计划,范宣子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当时就表示会把自己的所有藏书借出来。
得到范宣子的积极回应后,范宁顿时就热泪盈眶起来。
范宣子的一百多部藏书,再加上范宁的一百多部藏书,要是算上重复的一些书籍,不过是二百多部书而已。
这些书对一座庞大的藏书楼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而已,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是吗?
这些书对藏书
楼来说或许无关紧要,但对每一个孩子而言,却是他们的全部。
只要启动了抄书工作,孩子们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了,而他们重返校园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