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涉及到国家颜面。
不好回答的。
“并不是。你们国内很多厂现在都已经停产,并不是因为生产了足够多的数量。整个苏联,有多少汽车属于私人拥有?”
“……”
契科夫怒了。
姓资姓社的问题,现在依然没有定论。
其他的苏联人同样脸色也不好看。
“那是因为没有开发市场潜力!国内没有市场,为什么国外也没有?欧美有很多先进汽车,咱们不说,可广大的第三世界呢?车辆,是加快经济发展不可少的工具……”
刘春来没有理会他们。
这番话,让陈玉和等人也都陷入了沉思。
看起来这不相关。
“如果我们开发的是十多万一辆的汽车,请问,我们国内市场上有多少人买得起?万元户越来越多,不管是拉人,还是拉货,十多万的车,他们用得起么?”
“可以作为拉客或是拉货来运营啊!”
有人提出来了。
面包车,不就是干这些的么。
“十多万,需要多长时间赚回来?别的不说,从幸福镇到县城里,就算每趟现在收费5角,哪怕把车里装满,一趟拉十多个人……”
刘春来又开始给他们算账。
按照这样的算法。
哪怕不算维修保养的费用。
一辆车,十多万,跑报废,都把本钱赚不回来。
“成本太高,谁会购买?而且拉的人本来就不多。作为私人使用,那些有钱的个体户们,他们能买这车,为什么不买更豪华的汽车?”
刘春来问道。
没人能回答。
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问题。
“技术,我不懂。但是我懂市场。再好的产品,都生存不下去。瓦兹面包车的技术,确实非常好,不管是动力还是运载力,西方国家不引进,可以归咎于双方阵营的问题。可为什么在第三世界也没有多少市场?第三世界需求不多么?”
刘春来问苏联人。
“第三世界买了很多的……”
契科夫不甘心地说道。
亚非拉美很多国家引进了瓦兹面包车。
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
可采购的数量,确实不多。
当初研发的时候,就考虑到,必须在极度恶劣的环境跟极差的路况下,也得能跑起来。
“多么?并不多!很多国家确实都能见到瓦兹面包车的身影,可根本不多,而且都是很多年前苏联援助的。”
刘春来撇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