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东离淡淡道:“投状的好像不足七人。”
宋城垂眸,“因为我们集体选出来的另外两人不肯,说自己无妻儿老小,宁可跟将军共黄泉。”
所以只有五个人脱了罪名。
“这只是你一派之词,不足为信,何况若是真有冤屈,他颜琛上告就是,何至于如此,逻辑不通,简直可笑!”
李阁老冷肃指责。
宋城却猛抬头,盯着他,“稽查官是太子府的人,阁内一半也是太子的人,加上朝堂一面倒,连两个盟友都督都反相指证我们,铁证如山,辨无可辨,我们如何能有法子?将军本想问询邯炀颜氏族内消息,苦等之下却只得到颜老太爷艰难避开暗目传出的一个消息——他说,大势已去,要么引颈就戮,要么另谋生机。但我们都没想到将军会选择这样的法子。”
他这言语已经很直接了。
大势所趋,谁的大势?
□□。
因为当年除掉野王跟颜氏所得利益都在太子!
而细想来,当时查问此案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的人,这就是当年颜老太爷看破的大势。
他或许期待自己儿子远在邯炀之外,能看破局势,苟且偷生,就算不能洗刷冤屈,也起码能保得一命,因为在邯炀的颜氏所有人都被看死了,逃不出去,必死无疑。
可颜琛回去了,被看押回去的。
他选择了必死的路,让宋城等人活了一命。
不过谈及□□,李阁老这些年好像~~跟皇后那边联系密切。
当年身上多少也有这样的标签,而他的门生当年也多有参与此案的。
这就耐人寻味了。
李阁老似乎察觉到其他人的表情跟眼神,手掌微微曲起,忽一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颜琛被定罪斩刑时,可是被敌国之人救走了,如此便是铁证,如今你竟这般说话,不觉得可笑吗?”
的确,这就是这个案子被判死后再无可能翻案的最大关健。
“太子已被珏王谋害,我倒觉得这是你宋城为了珏王才故意攀咬的!真是齐心险恶!”
李阁老一提,其他阁老跟宗室长老倒也想起来了,这宋城女儿似乎跟珏王差点成亲了。
莫非...
宋城却抬头看向蜀王。
君臣对视,心知肚明,他的女儿宋玉宁就是珏王设计暗害的,他不可能为了珏王出面,那是为了什么呢?
蜀王只知道宋城说他是为了求生,为了家人的生。
有势力威胁到宋家了?是谁?
太子已死,那就是皇后?
对了,珏王之前代表皇后,宋玉宁遇害,多少跟皇后也脱不了干系吧,或者说当年叛国案时太子还算年轻,未必有这么大的能耐钩划如此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