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极品明君 > 第208部分(第2页)

第208部分(第2页)

天子在抱怨自己干得比牛还累,吃的比鸡还少,成天还遭臣下的抱怨,百姓的不理解,士兵们的白眼,总而言之,朱祁镇的模样,就差点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莫说是那徐有贞傻了眼,就算是那跟随朱祁镇时间久了,已然成为了朱祁镇的贴身秘书地万贞儿差点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好不容易这才憋住,水汪汪的大眼横了朱祁镇一眼。

总算是注意到了自己有些失了天子颜面的朱祁镇干咳了两声,恢复了天子威仪。“……朕身为大明天子,尚要以身作则,他们这些宗室子弟,难道就那么的问心无愧吗?”

“陛下此言大善。”徐有贞不由得眼前一亮,朝着那朱祁镇纳头就拜,对,朱祁镇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果然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想一想吧,身为皇帝,都要为大明的子民辛辛苦苦地做事,呕心沥血以期望能够让天下百姓的生活安宁富足。

而那些宗室呢?完全就成了一批蛀虫了,对国家和人民都没有丝毫的贡献,反而还有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供养他们。凭啥?至少跟朱祁镇这位大明至高无上的陛下两相一对比下来,朱祁镇自然就站在了道义的至高点上。

如此一来,天下间,还真没有能够因为这个理由敢跳出来向朱祁镇表示反驳的宗室藩王。

而当群臣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毕竟,能够从那宗室的口中捞出大量的粮食以及税赋,对于他们而言,这又是一个刷声望的大好机会,虽然这一次不是组团刷皇帝,而是组团刷宗室,嗯,效果虽然差了点,但也不至少差得太多。日后的史书上,肯定会记上这么一笔。

宗室这边,绝大多少人强烈反对,或者说,极不甘心自己的食禄被朱祁镇这个无耻的忘本的败家天子给削减,哪怕是少一个子也不行。

可问题是,大明的宗室,直永乐年间起,就再也没了有朝野的话语权,或者说大明宗室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或者说是昔日永乐帝的手段之下,他们已经丧失了应有的话语权。

可是看到了那位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的过去和现如今的职务,转念一想,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于,朱祁镇甚至还砸出了一个重磅的肉包子,让那些非嫡长子的宗室子弟垂涎不已,想一想吧,这些宗室子弟虽然混吃等死的占不少数。

可问题是,他们想不混吃等死也不行啊,毕竟当初有祖训在,宗室子弟不能与四民相同,也就是说,不能当官,不能种田,不能经商,不能干活。

那人还能干啥?每天吃喝拉撒睡?那天长日久,就算是原本有满腹才华的也要变成满脑肥肠了。

可毕竟每一个人都有热血的,特别是年轻人一辈,特别是这些知道在未来,自己最多也就只能领一点刚刚够糊口的俸禄,那还不如博上一博,毕竟,若是真的成了一代名臣,那也是能够流传千古的事情。

老朱家的子孙们虽然真的没有做官也没做田经商干活计,可书终究是读的,可以说,他们与普通的读书人都拥有着同一具梦想同一个世界。

只不过,那些有人实现的可能,而他们,只能在醉生梦死中想象罢了。而今天,朱祁镇给了他们机会。

所以,年轻一辈的宗室和年长的,就形成了两派,一派反对,一派赞同,只不过,他们的声音,朱祁镇直接无视掉,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事情,必须由自己来做,一句话,自己这个明白事理的穿越者皇帝如果不把那些日后影响大明未来的根子给掐掉,难道后人还能比自己更明白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吗?

等到他们真的发现的时候,那事情,怕就是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第四百零七章 特殊的新部门

时间缓慢地在历史的时空里流淌着,对于那些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而言,时间是如此的缓慢,而对于那些寄生于星球之上的生物,时间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便会转瞬而逝。

短短不过数年时间,大明,已然发生了一种近乎天翻地覆的变化,宗室不再是大明身体上的巨大吸血蛀虫,或者说,宗室对于大明所产生的危害性,正在逐渐地下降,但凡是做官者,皆不可再享受宗室俸禄,除非辞去官职。

而现如今的宗室俸禄,也不过是最早规定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至少够你活着。想要养家糊口,也堪堪够而已,若是想要过上奢靡的生活,对不起,没门。

而做了官,自然也有做官的好处,当然,出于群臣的强硬反对,最终,军队还是禁止宗室子弟进入,但是,室宗子弟却可以做兵部的官员,当然,只要不涉及直接控制军队的工作就行。

而作为派驻到那朝鲜半岛成为了总督的朱祁钰的干劲很足,他所要做的不光是抚慰监督朝鲜半岛北部的百姓和官员,同样也把那朝鲜半岛南部的一切事情监控于眼中,随时向朱祁镇这位大明皇帝陛下汇报关于渗透朝鲜半岛的诸多情况和进展。

不得不说的是,因为朝鲜的相当一部分读书人向来倾慕中原文化和历史传承,甚至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华夏民族的后裔血脉,而大明对于朝鲜民间的文化入侵又作为其渗透朝鲜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

可以说,大明的手段正好迎合了一部分的朝鲜士人的心理,再加上,朝鲜的百姓并不关心谁在统治这片土地,他们所关注的是能不能吃饱饭而已。

而大明用军事实力控制了朝鲜的朝廷,而又以金钱和利益诱惑了官员阶层,再以文化侵入来渗透和影响士人阶层,使得大明对于朝鲜的控制力,正向着朱祁镇乐于看到的方向在发展。

而除了朱祁钰之外,另外也有两位王爷自告奋勇地跳了出来,一位是与其同辈的堂兄弟赵王朱祁镃,而另外一位则是他的叔伯辈的荆王朱瞻堈。上书朱祁镇,也希望能够为大明朝廷效力,为国家作出贡献,而朱祁镇很是善解人意地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一位被封至九州岛成为了第一任的九州总督,而另外一位则被赐封为了虾夷总督。

朱祁镇当然也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让这些家伙们能够尝到甜头,至少,他们到这些地方当官,自然,也就能够从这些新占之地的产出之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而因为需要成年累月地在那边生活,自然,家眷也得带过去,而他们的家丁役仆、甚至还有他们的侍卫,皆尽都给迁往这些地方生根发芽。

而等到了朱见深登基之初时,大明宗室的册封制度已然发生了变化,变形成了定律,皇子但凡封王者,必须到新地盘去镇抚一方留在当地生根繁衍,而不再像过去一般,只会寄生于大明的富庶之地吸血吃肉。

而为国家极大的减少了供养宗室的开支,这件大事,自然被载入了史策,成为了朱祁镇这位英明神武的大明帝王的又一项英明决策。

“这艘战舰可真够大的,如此巨舰,犹如一巨殿行走于大海之上,怕是天下间,何处都能去得了。”须发花白,双目却仍旧神光湛然的石亨拍了拍那结实的船舷,深深地吸了一口那带着咸腥味的空气,不禁感慨道。

“这是自然,不过,这靖海号只不过是宋级的战舰,最大的远洋战舰唐级比这靖海号还大上将近三分之一,满载几近五百人,火炮二十门,不需要任何补给也能航行一个半月。”站立在那石亨身旁的是一位年轻的水师将领赵普,年纪最多也就是三十出头,不过,已然成为了这艘东洋舰队的主力战舰的舰长。

而站在另外一侧的东洋舰队都督方国强一脸欣然又有些妒忌地言道:“是啊,曹公公所率领的远洋舰队之规模,可是有我们东洋舰队两倍有余,其中的许多船舶都是最新的型号。可惜陛下却要求所有新型号的船舶都要优先交给远洋舰队使用。不然,咱们东洋舰队的实力,也不至于是四只舰队里边最差的。”

石亨抚着长须笑道:“话虽如此,不过尔东洋舰队目前所需要关注的,也不过是倭岛、琉球群岛诸岛而已。而其他的舰队,如那北洋舰队,不但要巡视海事,监视朝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