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帝师李鸿藻、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也跌跌撞撞赶来弘德殿。

恭亲王见四大军机大臣都到了,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对同治皇帝说:“今日早朝我已说了,驸马景寿虽然和我关系亲近,但他掌管神机营的事,我不同意。圣母皇太后当年没杀景寿,那是我不想看着我的妹妹年纪轻轻就守活寡,替他求情,已是法外开恩。他已当领侍卫内大臣多年,应该知足了。”

“驸马他是先帝老臣,多年来尽心保护皇上安危,我看这次木兰秋狝,是皇上亲政以来第一次秋狩,由他掌管神机营,抽调洋枪洋炮队护卫皇上和两宫太后的安全,再合适不过。”军机大臣李鸿藻针锋相对。

李鸿藻是清流派的领袖,经常和洋务派的恭亲王唱对台戏,恭亲王反对的,李鸿藻就支持。凡是恭亲王要做的,李鸿藻必拆台。清代还算尊师重道,李鸿藻是同治皇帝的老师,两宫太后也很尊重,恭亲王奈何不了他。

“够了,我找你们来,不是想再听一遍你们在朝堂上的争吵。”同治皇帝一拍御桌,站起身来道,“今天朕想谈谈载澂。”

同治皇帝把载澂刚如何擅闯弘德殿,说的那些无礼的话和拂袖而去的情景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恭亲王听了满头大汗,这坑爹的儿子一直是他的软肋,没想到竟然这么不懂事!

李鸿藻和文祥听了也直摇头,觉得载澂做得太过分。

同治皇帝即位后,慈禧为了平衡恭亲王的权力,对奕譞也十分器重。皇帝设宴招见时他可以不叩拜,奏事可以不书姓名,他现在主管神机营,同治皇帝平日也很听他的话,醇亲王奕譞出列圆场道:“载澂这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顽劣一点,也不失我旗人的血性,皇上别小题大做了。”

李鸿藻听了,正色道:“这哪是小题大做,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载澂这是不懂礼数,以下犯上,欺君之罪,必须严惩。子不教,父之过,恭亲王责任不可推卸。”

李鸿藻不愧是清流的领袖;屁大点事都能扯到江山社稷,不过这次同治皇帝听了很满意,问文祥,“大学士怎么看?”

文祥和恭亲王在咸丰年间就私交甚好,但李鸿藻说得头头是道,他见同治皇帝怒气冲冲,不好公开支持恭亲王,于是说了一堆废话:“恭亲王当年留京与洋人周璇,积极出谋献策剿灭太平长毛和捻贼,挽救大清的危局,又开办总—理衙门,功勋卓著……”

除了李鸿藻,没人为自己说话,同治皇帝气得一抬手,掀翻了太监送来的参汤,啪的一声,通透的和田玉碗摔破,汤水流了一地。

恭亲王不再说什么,自愿领罚,于是文祥按照同治皇帝的意思,草草拟了一道圣旨:“传谕在廷诸王大臣等,朕自去年正月二十六日亲政以来,每逢召对,恭亲王语言之间,诸多失仪,不胜枚举,着革去亲王爵位,降为郡王。其子载澂,对朕无礼,革去贝勒郡王衔,以示薄惩。”

文祥拟旨完毕,呈阅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点头同意,对文祥说:“去吧,就照此颁布。”

过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慈禧太后就有懿旨,传同治皇帝马上去乾清宫。他换上金黄的滚龙袍,头戴镶有蓝宝石的龙冠,坐上御辇奔乾清宫而去,宋骁飞这个新来的太监和九个太监在后面跟着御辇一路小跑。

到了乾清宫,同治皇帝在阶前下了辇车,从御道走进乾清宫的大殿。宋骁飞站在门外,低着头在外面候着,不时朝殿里偷望。

文祥、恭亲王等王公大臣和慈禧在大殿。同治皇帝拖着沉重走了进去,坐下后目光停留在了恭亲王身上,脸阴沉得像要下暴雨,他痛斥文祥:“你这狗奴才好大的胆子,朕不是已下旨,将恭亲王的爵位革去,为什么他的顶戴花翎还是依旧?”

文祥道:“圣母皇太后已收回皇上的成命。”

“皇上,你这戏唱的是哪出呀?哀家还在这大殿上坐着呢。”慈禧面不改色,道:“你果真为了载澂生这么大的气?”

同治皇帝如实禀告慈禧:“恭亲王为圆明园和景寿驸马的事,对朕多次顶撞,无礼冒犯。朕革去他的亲王爵位和载澂的贝勒郡王头衔,以示惩戒。”

慈禧太后望了恭亲王一眼,说:“恭亲王,重修圆明园,这事当初哀家首肯了的。”

“启禀太后,臣开始也是支持皇上修园的,还上贡了白银两万两,以资修园之用。但后来修园的臣工禀报,圆明园离皇城四十余里,已经损毁严重,重新修葺恐怕费资甚巨。臣这有一折子,还请皇上和太后过目。”恭亲王把一奏折交给内侍太监。

慈禧看完,命太监传给同治皇帝过目。同治皇帝打开一看,是《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附议此折的,还有文祥等十余名御前大臣与军机大臣,他们皇皇大论,洋洋洒洒三千多字,要求圆明园的工程停工。

慈禧说:“恭亲王虽常有悖皇上的意,但哀家看他还算是个大大的忠臣,削去爵位,诸位王公大臣恐怕会有想法,还是算了吧。”

“皇上日理万机,操劳国事,还要为臣下的不肖之子忧心,我实在惭愧,回去之后,我把他送到宗人府,不让他再出门半步。”恭亲王跪在地上,说:“微臣三、四两子俱幼殇,王妃过于溺爱载澂,他没教养,冒犯皇上,还请太后和皇上念及臣的苦处,网开一面。”

慈禧说:“恭亲王言过了,都是小孩子,闹着玩的。哀家看这事也就不用太追究,恢复载澂的贝勒爵位,扣他半年的俸禄即可。”

同治皇帝孤立无援地在坐在龙椅上,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把折子重重扔到地上,摘下头上的黄龙帽,哭着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朕什么事都作不了主,还是皇帝吗?朕将皇位让出来怎样?”

话说到这分子上,大殿里一片安静,慈禧喝了一口茶道:“皇上你这是说气话呢!这样吧,正好醇亲王最近身体抱恙,提出让贤,交出神机营,只要你额娘皇太后同意,景寿掌管神机营的事,就依你了。”

同治皇帝实现了自己政变的第一步,道:“儿臣谢过母后。”

宋骁飞在殿外低着头,把这一切尽收眼底,观慈禧的言行,对恭亲王和一帮王公大臣都掌控有度,相比较而言,同治皇帝有点孩子气,难怪他的圣渝不仅出不了紫禁城,连弘德殿都出不了。但宋骁飞不知道慈禧为何还是答应让驸马景寿掌管神机营,也许她是给东宫慈安太后面子,或者她也想看看,同治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第十四章 荣禄中计

荣禄和李鸿章个头差不多,一米八左右的长腿欧巴,长得帅在朝廷是出了名的,要是出个大清美男公务员排行榜,他估计能进前三。他帅到什么地步呢,据说男女通吃,和年轻时候的醇郡王奕譞都传过绯闻。

他是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世代军官家庭,所以武功不错。在1861年辛酉政变前,荣禄基本上是一个无名小辈,因为贪污还差点被拉到菜市口砍头,醇郡王奕譞很器重他,不只把他从阎王爷那救了回来,还花银子给他买了个四品官。男人对帅哥的欣赏,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很难被中国人理解和接受,所以当时流言蜚语满天飞,攻击他俩有一腿。

在1861年的北京政变中,二十五岁的荣禄表现出军人的良好素质:执行命令不折不扣,砍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关键时刻还冒死替慈禧挡了一冷箭,得到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的赏识。到1874年,三十八岁的荣禄已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都虞司有自己的亲军营,成员一般均选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他们主要禁卫内廷、行宫、陵寝,扈从皇帝和太后的出行车驾,同治皇帝要操纵神机营的军士在木兰秋狝搞政变,必须把布库们安排进亲军营。而且,神机营洋枪洋炮的弹药也归内务府管理,要用时必须提前申领,搞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