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70部分(第2页)

第70部分(第2页)

盛宣怀笑着说:“我每次来。除了汇报经济工作,就是给大总统添麻烦。”

宋骁飞道:“我们就不用客套了,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吧。过去的天朝中国。就是一个积土飞扬、凋零残破的破庙,虽然紫禁城里倒是有几间琉璃屋瓦的金色大殿。但国家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乞丐。现在国家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你在东北三省和内蒙的垦殖区就解决了三百万人的就业问题,真是了不起呀。我听铁路总长詹天佑说,南满铁路的报告显示,东北每年的大豆产量达到200万吨,今年创纪录达到了600万吨。”

盛宣怀说,“那我还是照例先汇报这半年的经济工作。托大总统的洪福。这两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改良后效果不错,田地的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翻,中国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吨。基本上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贵州、四川、新疆和中部各省的棉花也喜获丰收。这也有詹天佑的功劳呀,铁路一通,各种贸易就好说了。如果大总统在凉爽的九月乘新修成的京汉铁路从你的家乡河南出发,经过天津、山海关、沈阳这长达1600英里的铁路到哈尔滨,你可以看到沿线一望无际的红高粱。经常连绵二三百英里不中断。”

宋骁飞点点头,道:“我有时间一定去看看。红高粱好呀,高粱杆不仅可以饲养牛马,在冬天还可以烧秸秆取暖做饭。‘粮食足,天下安’。这下我就放心了。原来我到过河南灾区,亲眼看到很多农民饿死,很揪心呀。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淳朴的百姓,他们吃不饱饭,家人被饿死,肯定是**,而不是天灾。农村的土地改革,还要加快步子,步子迈得大一些。如果工业经济的形势好,国债可以多发一些,早日把大地主的土地赎买过来,分给贫农。”

盛宣怀点点头,说:“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政府已经在努力推动土改了,中国的失地农民其实并不多,80%的农民都是自耕农,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土地。现在一些国营企业的股份,也开始卖给地主,再过几年,就可以完成农村土地改革。按照大总统的指示,政府购买的土地都已经包产到户。”

80%的中国农民都是自耕农,这跟宋骁飞印象中的“打土豪分土地,到处都是白毛女”的历史不一样,宋骁飞的印象中,晚清时期的中国农村应该到处是大土豪才对,他大吃一惊,问盛宣怀:“你确定农村的农民八成都是自耕农?”

盛宣怀说,“中国农民往往勤劳俭朴,经过几代人的积蓄,往往会从祖上继承一些土地。得了钱,往往也喜欢买田地。在江苏、湖北等地,自耕农甚至占到了90%以上。”

宋骁飞点点头,看来“实践出真知”,自己这个大总统,还应该多到实地去调研,不能被过去脑子里的“历史”洗脑了,带有xx目的历史完全就是垃圾,宋骁飞问盛宣怀,“看起来农业没多大问题了。现在中国的工业怎么样?”

盛宣怀说:“中国的茶叶、丝绸、地毯、瓷器和漆器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了,大量出口到美国、英国等国家。现在中国的矿业资源,也被国内外找矿专家认为是资源丰富,在世界上位列前矛,北满的金矿、热河的银矿、云南的铜矿、湖北的铁矿、湖南的锑矿、福建的磁铁矿藏量都很惊人。大总统的二舅子席家辉已经成立了中国矿业开发公司,购买国外公司的开矿设备和技术,开发这些矿产。”

宋骁飞道:“这些矿产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你要把我一个底线,就是国家和民营公司合作,一定要控股51%以上。国营公司的收入,要大部分上缴国库,用来开办学校,大力发展中国的教育。老百姓看病,以后最好由国家花钱。”

盛宣怀点点头,说:“这我明白。”

宋骁飞说:“除了找我谈经济工作,你还有什么急事吗?”

盛宣怀道:“确实有事。现在各省主要还是军人当政,现在实行了三四年。虽然刚开始,军人服从命令,有利于中央政府的政令畅通,各地抓经济也很积极,但是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很多军人看到商人们富了之后,眼红了,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贪污受贿,还有的将军,自己做生意。这现象在云南尤其严重,云南省省长张勋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银行、钱庄、金店、铜矿、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他家的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有人估计,张勋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达五六千万银元之多。而且,现在有些军官骄傲自满,凌驾于法律之上,各地警察很难到军营里抓人。”

宋骁飞点点头,道:“我听说过这个张勋,他的辫子还没剪呢,思想保守得很。我早就想处理他了,只是碍于他跟了我大哥徐世昌多年,是他的心腹,前阵子又忙于和日本人打仗,就耽误了。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将他革职查办。”

盛宣怀道:“这是体制上的问题,光处理张勋一个人,恐怕无济于事。老话说得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望大总统从长计议,可以效仿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杯酒释‘政权’,让军人们交出政权。”

宋骁飞点点头,说:“这事急不得,也没那么简单,搞不好会激起兵变!你先回去吧,我会想办法解决军政不分的问题。”

盛宣怀说:“我也知道各地的将领,都是大总统从北洋军官学校带出来的。而且一旦解除了他们的政权,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让他们向大总统和国家保持忠心,那也容易生乱。但长痛不如短痛,还望大总统深思熟虑。”

宋骁飞点点头,说:“这事要有耐心,慎重去办。现在俄国人还对东北和外蒙虎视眈眈,如果此时军心不稳,共和国则危矣。”

盛宣怀点点头,道:“我等大总统的好消息!”

第 137 章  杯酒释“政权”(下)

ps:

求订阅支持正版,求点赞,求月票

入夏后的天津,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湿热的气息。在中国士官学校(原来的北洋军官学校)可以容纳万人的大操场,整齐站着九千余名即将毕业的陆军和海军军官,从主席台上看去,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主席台的背景,悬挂曾国藩和宋骁飞总统的巨幅肖像画,每一个军营的公开场所都挂着他们两人的“领袖”肖像。

之所以军营里挂曾国藩的肖像,而没有悬挂李鸿章的,是因为宋骁飞的治军思想,主要借鉴了曾国藩的治兵之道。

军队的思想工作极端重要。很难想象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能打胜仗。古代军队,忠君是 第 137 章 的淮军并没有继承老曾的治军之“精神”,这是一大失误,所以他重新补上,在全军推广,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和《曾文正公全集》几乎人手一册。另外,宋骁飞的治军思想还借鉴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学说,还效仿西点军校,强调军队的纪律和荣誉,这套理论被整合为中国特色的治军思想。

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军官,一个个穿着笔挺的军装,在夏天的骄阳下昂首挺胸,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也纹丝不动,他们正聚精会神听着校长段祺瑞站在主席台上致辞。“今天,我和各位很荣幸邀请大总统来为我们训话,大家热烈鼓掌!”

台下的毕业生哗哗鼓着掌。宋骁飞、徐世昌、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人都在主席台上就坐。段祺瑞的话音刚落,宋骁飞一身戎装。面带微笑,信步走上主席台,抬手示意大家停下掌声,开始讲话:“谢谢诸位。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每年中国士官学校学生的毕业典礼,不管有多忙,我都会安排好时间亲自参加,我为你们每一个人今天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我没有其他的话要讲。还是重复以前开学典礼给你们讲过的话,你们温故而知行,牢牢记住!”

宋骁飞说:“曾文正公曾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这一段话是很紧要的,大家要知道:以前中国为什么会乱起来?为什么会有太平长毛和匪徒?根本原因,就是国人缺乏忠诚,只讲虚伪变诈,只相信枪炮而不相信正义。我们学校的军官,要‘以忠诚为天下倡’,如果能够忠诚自勉,将虚伪的恶习克除,做实在的事情,外国人怕死,我们不怕死,外国人畏艰险而我们反过来勇于负责,刻苦耐劳。则中**队,就战无不胜!”

台下的学生又热烈鼓起掌来,在中国士官学校总务长荫昌的示意下,挥舞着拳头,齐声喊道:“中**队威武!大总统万岁!”

讲完忠诚,宋骁飞继续讲怎么“带兵”:“天下强兵之道在将,上将之道,以志为帅,以浩气举事,严明果断!你们将来都将是中国优秀的军官,曾文正公生平躬艰,平定长毛历时九年,都是以‘打脱牙齿和血吞’的坚忍沉毅的精神处之,从不责备别人和环境,这是曾氏的伟大,也是他成功的要诀,我们应当效法,尤其是带兵的人,平时一定要和部下同甘苦,战时一定要和部下共生死,绝对不好自己有苟活之心,而责人同死。”

台下的掌声继续响起,宋骁飞继续讲军队建章立制的重要性,“如果人说,我们中国的军队,只能完成一个任务,当完成了任务之后,就一定会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这已经是一个历史定律。曾文正带的湘军,还有我的恩师带的淮军,莫不如此。但我看,自古以来,任何军队,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泰西各国的军队,为什么能长百年不衰?例如英国海军,抵御了拿破仑、威廉二世等好几次世界大战,至今还是称霸全球。这恐怕是外国制度化的原因,而我们的淮军和湘军,一直以来都是靠亲情、乡情、师生情来掌控军队!北洋舰队为什么能打败日本?就是因为我们早早就建立了现代的制度,严格操练!所以对军队来说,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赏罚分明,这才是钢铁之师,威武之师!”

说到激动处,宋骁飞举起拳头,道:“当然,一支军队有了纪律只能保证他是支军队,不是乌合之众,还要强调荣誉和责任!有了纪律、荣誉、责任,军队的训练就会事半功倍,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当兵,荣誉感也会很快诞生,有荣誉感的军队,会视死如归,这种视死如归,不是野狼一样没有理智,而是为了理想,而心甘情愿的牺牲。军队就有了钢铁意志,或者说军魂!有了责任感。我们的军魂,就是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