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青山为证 > 第24部分(第2页)

第24部分(第2页)

出了城门,他们边走边看身后有没有“尾巴”。柴万红心里有事,走得很快,而一旁的史来福几乎要用小跑才能跟上他。过了一个山头,他已经累得直喘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却是怎么也走不动了。

望远镜里终于出现了柴万红的身影,得到消息的李德明悬了数小时的心终于放下。从柴万红离开道现在,他和赵丞稷几个人一直轮流盯着城门。虽然也知道没有几个小时他是不会出来,但是大家依旧主动担负起了观察的任务。

赵丞稷理解营长的心思,他何尝不觉得这短短的数小时,竟仿佛过了几年一般。报告完消息以后,他主动承担起留守的任务,让这位年青的营长带着十来个人跑下山去亲自迎接这位兄弟。

看到李德明的身影,柴万红站了起来。面前那张参合着喜悦、担心和焦急的面孔,他心里暖乎乎的。城里的几个小时,对他来说,同样是备受煎熬的。在这一瞬间,他忽然之间明白,自己的命运已经和眼前的川军弟兄们再也分不开了。

含着热泪,柴万红张开双臂紧紧地和同样含着泪花的李德明拥抱在了一起。

“兄弟!”柴万红说了一句,喉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堵着,却说不下去了。

李德明没有注意这些,他站的地方有些低,激动之下竟一把把柴万红抱起来原地打了一个圈,这才笑呵呵地说道:“老哥!你可把握担心坏了。”

两个人分开,仔细看着对方。不一会都哈哈笑了。

“喂,老子进城逛了一趟,没掉一块肉,有啥好看的?嗯,安逸巴适得很。”柴万红一拳打在李德明的肩窝处,说了一句怪腔怪调的四川话,把几个兵都惹笑了。

“看来你这一趟收获不小。一定是好消息。走,边走边说。”柴万红开朗、兴奋的神情让李德明猜到侦察的结果一定是证实了史来福的情报。其实在这几个小时的观察中,虽然看不完整平遥县城的建筑情况,但是他的感觉就是不好打。现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城池再坚固,也只有几十个鬼子,他怎么能不高兴?

回到宿营地的时候,柴万红已经把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李德明。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李德明笑着说道:“你走以后,我也马上派出去几个小分队,严密监视太原方向,没一个小时报告一回。到目前为止,都报告说没有敌军增援的迹象,”

“看来我们侦察的任务完成得不错。”柴万红一边吃饭一边说:“我看马上把情报送回去,长官可能有些着急了。”

“我也是这个意思。唉,三十几个鬼子,我们这一营人马都可以杀进去。”李德明叹了口气,坐下来写情报。

“老哥,你说上头会怎么打平遥城?会不会真的喊我们这个营去打?”安排人把情报送走以后,李德明躺在地上问柴万红。

柴万红把最后一口馒头咽下去,接过身边士兵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才说道:“可能不会。人家都是骑兵,跑得快。虽说夺回平遥是很容易,但是想全歼他们却是不容易。我观察过,这支敌人虽然是骑兵,人数也少,但是居然有三挺歪把子机枪。估计是占领县城以后从后方拖过来的。而且他们还有几十个人的汉奸帮凶。”

“他妈的,小小一支三十个人的骑兵巡逻队,居然可以占领一座防守坚固的县城,这也算是中外战争史里的一大特色了。老子要是遇到那个县长,非一枪毙了他不可。”李德明想到这次任务,想到好好的一座城池的丢失,心里异常愤怒。

柴万红的感受却不像李德明那样强烈。从晋北一直到这里,他已经见惯了闻风而逃的各级官吏。见李德明还在生气,想了想,便看着李德明准备和他“分赃”:“我说兄弟,这可是你说的,行,我认帐,你枪毙那个逃跑的县长,我就负责枪毙汉奸。”

第二十五章 围城打逃

晚上的时候,派出去送情报的二娃子回来了。他是跟传令兵合骑一匹马回来的。到了目的地,不仅马口吐白沫,两个人大冬天浑身也湿透了。

对于他这么早回来,李德明很是惊讶,但随即明白了为什么。一边赶紧让人给他们端水,一边问那个传令兵:“大部队是不是已经出发了?有什么命令?哎,你坐到说,坐到说,不用站起来。先喝口水。”

传令兵抬了一半的身子又重重地落在了地上,喘着气,把一碗水喝了个精光,抹了一下嘴说道:“我是122师的,师长(王铭章)他们离这里大约还有五十里路。长官命令你们立刻兵分两路,从平遥县的东西两边绕到北面的公路边上埋伏。”

“是围城打援吗?哦,就是伏击太原方向增援的鬼子,是不是?”得知大部队离这里很近了,李德###里涌起大战前的一种兴奋。

“不是。”回答是二娃子。见几个长官的目光扫向自己,他赶紧站起来说道:“听他们参谋长说,好像是围城打逃。”

“对头,长官还说,让你们把鬼子的电话线在明天天亮的时候,全部剪断。”传令兵接着说道。

“‘围城打逃’?啥子意思?”李德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李德明的样子让柴万红一下子就乐了:“哎呀,我的营长大人,这‘围城打逃’,就是把鬼子逼出县城,在开阔地打他狗日的。你想,让我们把电话线割了,就是不让鬼子向太原求援,求援不成,他们不是只有跑?”

原来是这个“围城打逃”。李德明一下子躁红了脸,好在天黑,也不怕人看清楚,自嘲地说道:“我还不是急昏了头,反应迟钝了一点。二娃子,你龟儿子说清楚三,‘围城打逃’,你不晓得直接说‘围城打逃兵’?”

周围的人轰然大笑。

“营长,王师长就是这么说的,我又不敢改一个字。”二娃子委屈地看着李德明。见他没有理自己,也明白营长不是在埋怨,又看着柴万红,满脸都是佩服的表情,说道:

“柴副营长,你好凶哦,一点都没有猜错,跟到你也在场一样。”他边想边说:“我赶回去的路上遇见了122师的兄弟,听说我是送情报的,他们就把我直接送到了师部。那个王师长看完情报,也没有喊我离开休息,而是直接很高兴地对赵参谋长(赵渭滨)说道,我们侦察的情报跟八路军的情报一样,平遥城的鬼子不多。

赵参谋长就说,我们这么多人赶到平遥城,想隐瞒是隐瞒不住的。但是鬼子兵少,电话线又交给我们割了(又交给――又被),守城求援就是等死,他们肯定是要跑。这些虾子都是骑马的,我们又撵不上,不如在他们逃跑的路上打他们的埋伏。王师长说他也是这个意思。一边叫人向司令部发报,一边喊我回来。我不会骑马,他就喊这位兄弟送我回来的。”

“什么我好凶?我凶吗?”看见大家再一次忍不住发笑,柴万红心里明白,自己一定是把“凶”的意思弄错了,也忍不住笑了,向二娃子解释说:“这有啥子难猜的?看命令字面的意思,也知道长官是怎么安排的,顺理成章的事还需要猜?我可不象你们营长……”

话未说完,赵丞稷在身后拉了一下他的衣服,柴万红这才含笑不往下说了。

“哪个人莫的神经短路的时候(神经短路――糊涂)?经到说(经到说――总是提这件事),再说我就喊你在这里留守,迎接王师长他们。”李德明气乎乎地“威胁”道。

柴万红一愣,看见李德明的笑意,知道他在开玩笑,赶紧转移了话题:“行了,营长,我们还要赶路,不要说这些了。”

趁着夜色,部队离开宿营地向北挺进。大部队赶过来要收复失地和打鬼子埋伏的消息已经在所有的官兵之间传开了。兴奋、激动、紧张等等情绪在行军的道路上传染着。毕竟这是川军大撤退后的第一次军事行动。

1937年11月24日,农历10月23!李德明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在他的心目当中,甚至幻想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