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读孙子兵法 > 第41部分(第3页)

第41部分(第3页)

檀道济量沙充粮

檀道济量沙充粮

公元431 年,南朝的宋文帝派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436 年)攻打北魏。大半年来,大小战斗30余次,宋军屡屡取胜。只是劳师远征,后方粮草一时难以供应。进军至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时,粮食已尽,军心不定。擅道济只得领兵甫撤。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军,把宋军缺粮的情况报告了他们。魏军于是紧紧追击,宋军处于险境之中。这天晚上,擅道济在军营巡视一圈,见士兵因为吃不饱肚子,怨声载道,他心里也很着急。是啊,眼看就要断粮,魏军又步步紧逼,总得想个退兵之计呀!他找来一些心腹商议了一阵,最后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会儿,营帐之外燃起无数火把,征南大将军指挥数千名士兵往空米袋里装进沙子,一边装,士兵们一边高声数着:“一斗,二斗,三斗。。”另有一群士兵来来往往,把沙袋搬到东,运到西,看上去像是在分粮食。就这样忙乎了大半夜。

天快亮了,檀道济命令士兵把一袋袋沙陈列在帐外,袋口故意敞开着,上面覆盖少量的米,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袋粮食。

此时,魏军中早有人把宋军半夜里分粮食的事报告主帅。主帅很是疑惑,忙吩咐探子去查个明白。天蒙蒙亮时,几个探子打扮成老百姓,来到未军营帐前,看到一袋袋的粮食摆在那里,几个伙夫从上面挖出来做早饭。慌得他们连滚带爬地回到主帅那儿报告。主帅一听,心里暗想道:“檀道济一向诡计多端,分明是军粮足够,却叫士兵来诈降,谎报粮草已绝,让我们紧紧追赶他们,到时候他再突然来个回马枪。我得提防着点。”想毕,喝道:“来人啊,把那些来诈降、谎报军情的宋兵给杀了!”

且说檀道济因为兵力薄弱,很难摆脱势众的魏军,他就命令士兵都穿上整齐的铠甲,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高坐在兵车上,带着队伍慢慢地突出包围圈。魏军主帅得知宋军威武雄壮,从容不迫,恐怕宋军有伏兵,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后退了几十里。檀道济趁机迅即指挥全军加紧撒退,安全地向南撤回大本营。

杨政假招伏兵

杨政假招伏兵

公元1141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宋朝国力虚弱,金朝乘机兴兵,屡屡攻打宋国城池。那年金秋十月,宋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官职名)杨政主动出击,在宝鸡(今陕西宝鸡)迎战金万户(官职名)通检。

当时,通检得知情报后,龟缩在渭河北面屯兵驻扎。整个营地防守严密得如铁桶样坚实。

这天黎明,杨政率领精兵强将扑向通检军营。通检接报,忙点齐一万精兵,列队出战。

两方旗帜鲜艳,战鼓劲擂,战将在阵地上捉对儿厮杀。太阳冉冉升起,双方接战砍杀已五十多个回合,尚难决雌雄。

“金兵气焰正盛,看样子硬拼不行!”杨政思忖了一会,唤来一旁的裨将悄悄吩咐:“如此这般。。”

那位裨将得令,乘敌不备,单身匹马冲出阵地,策马奔到阵后一座山上。

他站在山顶,双手突然高举红旗,左右摇着,严然一副招引、指挥山后伏兵前来参战的样子。

眼尖的金兵看得清晰,以为山后真的藏有大批伏兵,急得扯直嗓子高呼:“不好啦,宋朝伏兵杀过来啦!”一时间军心大乱,惊慌失措地溃败而逃。

杨政见计谋成功,大呼:“冲啊!”宋军乘势追杀过去,金兵忙向城内龟缩。

通检慌不择路,气喘吁吁逃到城门。无奈,桥早被宋军拆毁,他长叹一声,给尾随追至的宋兵活捉。

成为阶下囚的通检做梦也没想到,那宋营裨将的挥旗是欺诈之计,那儿有什么伏兵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节:避其锐气

第四节:避其锐气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笔者字面理解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所以,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土气饱满,过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完全衰竭了。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所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