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青山一发 > 第18部分(第2页)

第18部分(第2页)

清朝政府除起用袁世凯外,别无他策。摄政王虽极力阻止起用曾背叛兄长光绪帝的袁世凯,但若是这样就无异于亡国。

武昌失陷后,满洲集团的唯一求生之道就是行立宪君主制。但满洲人岂甘心当一个放弃实权而徒拥虚名的君主?

革命派连立宪君主制也不肯同意,坚持创立共和国。简单地说,南北僵持而形成了对立场面,孙文身为对立中的南方代表,亦即革命派的领袖步步进逼。

十二月十五日,孙文所搭之船抵新加坡,三天后的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的英国租界召开了一场南北议和的会谈。

不久船抵香港。是十二月二十一日的事。当然,自第一次起义便是同志的陈少白亲自前来迎接。

广州已被革命派控制,胡汉民当了军政府都督。胡汉民与财政部副部长廖仲恺特地从广州前来迎接。

最令孙文喜出望外的是,身体不适且生活拮据的宫崎滔天也特地来到香港迎接他。

“宫崎先生,近来可好?”

孙文握着宫崎的手,用日语说道。

“好好,谢谢,谢谢!承蒙你帮了大忙。”

宫崎说道。帮了大忙是指孙文从温哥华托人送来百元赠金一事。

在上海的租界召开的南北和议根据速记记录,双方仅见了面,随即散会,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文明书局所议定的一份密约。十二月十八日,船抵香港时,孙文便获知该密约的内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此即中原(4)

密约包含下列五项:

一、组织共和政体。

二、优待满清皇室。

三、由最先推翻满清政府者担任大总统。

四、优待南北汉满军有功劳者,不追究战时杀害敌军之罪。

五、召开临时国会,恢复各地秩序。

此一密约是由黄兴派遣的顾忠琛和北洋军的密使廖宇春所签订。

这密约不啻答应“让袁世凯当大总统”。焉有人能抢先袁世凯推翻清政府呢?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师团)并配置新军的这项计划原是袁世凯所拟。除此一新建陆军外,中国别无其他兵力。要让中国成为共和国,最快的快捷方式便是说服袁世凯归顺。

在此之前,孙文等人一直在暗中对新军施以革命教育,若袁世凯肯归顺,则此事便可公开实行。

倘能如此,像三月二十九日那样因未及时绑上白布条而导致同志相残的悲剧便不会发生。

孙文也从伦敦拍电报,清楚表明自己的意思,共和国总统由黎元洪或袁世凯来当皆可。但赶来香港并登上船只的胡汉民却突然说道:

“逸仙兄,你似乎是打算赴上海,但我反对。你根本不知道袁世凯是何等人物。”

“我明白展堂君(胡汉民)的意思。谭嗣同等人被杀是因为遭那人出卖,保皇会的一群人对他也恨之入骨吧!然而,现在我们该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让四亿百姓发生流血惨事。若能利用他来达成此一目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孙文说道。

孙文早知,众同志必然会围过来群起阻挡上海之行。他决定不惜多费唇舌,要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个明白。

“我的意见与克强(黄兴)相同。我对克强说的也是同样的话,看来也只得送逸仙兄赴上海了。但请务必留意那个冢骨(墓中骸骨,指袁世凯)!”

胡汉民说道。“冢骨”一词是保皇派人士骂袁世凯的常用语,用法有些卑下。

“多谢!我会留意的。”

孙文感谢众同志的关心。与袁世凯合作的构想并非临时起意。在停留伦敦期间接受《岸边杂志》的记者专访时,他便提及此一可能性。

孙文欣喜能与宫崎滔天重逢,先前在惠州于一九○○年战死之山田良政的弟弟山田纯三郎也现身,继承其兄之志为中国革命尽心尽力。

孙文一开始便不对日本政府抱持期待,相反地,他对犬养毅、头山满的友情却有甚高评价。

在船舱内一人独处时,孙文安静地闭上双眼。

重阳起义失败至今已过十六寒暑,当初遭大清国视为叛徒而追缉受到香港禁止居留五年的处分。大清国当局向日本、东南亚各殖民地政府提出驱逐孙文之要求,让他在这个世界无地可安居。在美国则经过一番努力后,才争取到居住的权利。

如今他不必再顾忌任何人,凭自己的一双脚便能走遍全世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