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06肖劲光 > 第37部分(第3页)

第37部分(第3页)

房子的事,花了许多周折,总算有了;机构成立,人员也都就位了;大政方针和指导思想也明确了;随后,中央军委又任命王宏坤任海军副司令员。

王宏坤最初一直在红四方面军工作,抗战时期任三八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桐柏军区司令员,调前任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任命罗舜初为海军参谋长,罗舜初从延安时期起就是肖劲光的老部下,后来在肖劲光领导的十二兵团先后任四十军政治委员和军长,调前也一直在四野任职。这样一来,海军的领导班子也基本配齐了。

下面的工作如何展开呢?肖劲光煞费苦心。

海军司令部会议室。

肖劲光站在一张草制的海军发展规划图前,仔细阅看。那是罗舜初刚从司令部拿来的。

刘道生、王宏坤、罗舜初等人围坐在一张简陋的会议桌上。大家在交流近段的工作。

“前几天,我到几所学校转了转,虽然马不停蹄,但总体印象是有了。”

刘道生说,“这方面的工作要大大加强啊。”

听到刘道生提起学校的事,肖劲光马上转过身来说:“是我这个校长不称职。”肖劲光一边说一边走过来坐在桌子靠窗的那一面,继续说,“我有一个想法,各位看怎么样?”

大家都转过脸,看着肖劲光。

肖劲光说:“我们现有的海军人员中,有一些是原国民党海军成建制的起义投诚过来的,这些人对我们很有帮助。但就我所知,国民党溃逃时,还有大量的海军人才散落在各地。有的转业于商船海关,有的任教于一般学校,有的服务于其它机关,还有的则流失在民间,生活无依。如果能把这一批人搜集起来,充实到学校去,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呵!”

王宏坤听了,首先表示赞同:“是不是设法通过有关部门清理登记一下。

凡无政治问题,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者,集中抽调录用。“

“舜初同志,就这个问题,司令部先向中央打个报告。具体工作也由司令部做。”肖劲光说到这里,又补了一句,“当然在喽,政治上还要政治部把关!”

罗舜初点头领命。

肖劲光收回视线,说:“中央吹了风,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同志也说到过,让我们搞一个海军三年建设计划。这个计划怎么弄,今天大家在一起务一下。”

于是大家开始热烈的讨论。

参谋小王在那笔走龙蛇。

大家谈到了三年之内要建立多少支舰队,多少个航空师,多少个海岸炮兵团;初步提出了自造、改装和购置的舰船、飞机、岸炮的数目;设想了需要多少个基地、水警区、巡防区、修建多少个码头、仓库、机场、阵地等等;从长远看,三年内要开办那些学校,培养多少万名干部;总共需要多少经费,采取那些渠道如何解决;还需要办哪些配套工业,如修造工业、石油工业、建筑工业等等。

一个三年规划的大致模样就出来了。

“图画是美丽的,哪有这么多钱呢?”刘道生叹道。

“听说苏联最近给我国三个亿的军事贷款。我们先下手为强。找一找中央,说不准真能抓住喽!”罗舜初说。

王宏坤又道:“本来嘛,就数海军基础差、没有底子,多给海军一点也是应该的。不然的话,这千里海疆守不住,其它什么也弄不成。”

肖劲光点点头,转换话题道:“现在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亟需加强。这两个方面,毛主席很重视,一个是‘治’的问题,毛主席说,建军容易,要治好一支强大的海军却不容易。最近,我听下面反映,有的舰队在配备舰员的时候,把‘以解放军为基础,团结改造旧海军人员’的原则都变了,改成什么‘以原海军人员为骨干’。有的人认为解放军是‘土包子’,文化低,不懂技术。有一些原海军人员,在配舰时,把上舰人员的名单都拟好了,借口解放军不懂技术,拒绝解放军上舰。这不仅是一个人员比例配备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组织原则问题。毛主席说,海军要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所以,这是一件大事。”

刘道生接口说:“我也听到了不少类似的反映。我想,我们应该制定一条明确的组织路线。”

“这个想法很好!”肖劲光马上赞同道,“有一条明确的组织路线之后,下面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才理直气壮。”

“第二个问题呵,”肖劲光接着说,“是向苏联学习的问题。我们聘请了大批苏联军事顾问、技术专家。这些人的态度是友好的,工作态度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特别是他们既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点必须肯定。当然,他们中间有少数人过分相信自己的一套,处理问题主观、武断,不大考虑我国国情,也是实际情况。最近,有几个地方为此类问题,双方发生争执,有的争吵得很厉害。个别地方已经影响到了双方的关系问题。这一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据说,有些苏联专家也确实不讲理。”副司令员王宏坤补充了这样一句。

刘道生说:“我听说有一位领导干部,为一件事和苏联专家意见有分歧,双方大吵起来。我们这位干部质问苏联专家,‘斯大林那么英明,也还讲个军事民主呢,我是听你的还是听上级的?’把那个专家气得不得了。这怎么可以呢!”

大家对此各自发表了意见,统一了看法。

讨论务虚会,开得很长,开得很有成效,把海军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下一步就是如何行动问题,肖劲光想。

1950年6 月30日。中南海。

周恩来走进小客厅,过来和肖劲光握手说道:“让你久等了,肖劲光同志!”

“总理太忙了。我也刚到一会。”肖劲光说道。

周恩来一边坐下,一边说:“朝鲜战争爆发了,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呵。

战火隔一条鸭绿江烧,我们坐不住呵。所以,有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