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新世界1620 > 第106部分(第1页)

第106部分(第1页)

若干让人羞愧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大张旗鼓,于是推崇英雄、创造英雄、宣传英雄,成为国会对待这次北方战役谢幕表演的主题思想。

代表军人最高荣誉的“国会荣誉勋章”,颁给了至今仍在曼城市国立医院治疗的邓剑,而且国防部还将邓剑的军衔晋升为上尉。

游南哲少尉临危受命,接替邓剑指挥,在最困难的时刻还能保持部队稳定和战斗力,能力可圈可点,晋升为中尉,并被授予“优异服役金质勋章”。

北方战役总指挥官何语少校,即便犯下了许多不应有的错误,但问题本身不是何语所能主观处理掉的,而且战役成果也不算太差,所以责难和赞誉并存,被授予了“优异服役银质勋章”。

刚刚出院的斯科特上士,鉴于在军官受伤无法指挥部下的情况下,果断承担整个连的前沿士兵战斗指挥重任,战术应用得当,兵力调派反应及时……斯科特上士的表现,用广播电台里的话说,“作出了北方战役中不可替代的核心贡献”,被授予仅次于优异服役勋章的“金星勋章”。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斯科特上士从今天起,将晋升为军士长军衔,并将在西点军校建成后继续接受为其一年的正规军官培养,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军官。

不仅仅是斯科特,几乎所有北方战役的幸存士官,都被授予了“银星勋章”。几个劳苦功高的中士还顺利晋升为上士,也同样获得了进入未来西点军校深造的资格。

马卡洛夫下士以“勇敢得令人发指”的评价,提拔为中士。马卡洛夫的那个班,最终只活下来乔肆和于山两个小兵,乔肆被破格晋升为下士,将成为一名新的班长,而于山则破格晋升为一等兵,成为乔肆的助手。

至于参战的普通士兵,则人人都有一枚“铜星勋章”,伤员外加一枚“紫心勋章”,此外就是一大堆的阵亡官兵的功勋追授。

最后,所有参战官兵,都获得了一枚“北方战役纪念章”,以纪念这场“伟大的战争”。

热闹的授勋和晋升军衔仪式几乎持续了一整天,最后,所有参战士兵被当场分发了北方战役作战津贴,人人都获得了至少40美元。伤残者还额外多得500美元的特殊补助。阵亡者的家属,则获得了1000美元的军人阵亡抚恤金,伤残和阵亡者家人子女直接提为永久定居权,还享受国家福利若干……

军事基地的操场上,响起了陆军的《士兵进行曲》,所有的士兵都兴奋地挥舞着步枪,兴高采烈。

仪式结束后,获得休整假期的数百官兵,顿时让西点镇的街头巷尾热闹起来。在国家接二连三的胜利宣传与鼓吹下,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普通大兵们意气风发,挥金如土,西点镇的酒吧、饭店生意火爆,未婚女性秋波频频。

不久,西点镇又掀起了一阵从军热潮,超过30名最新移民到西点镇的愣头青们在若干见闻的诱惑下,走进了军营。

而在遥远的北方,奥尔巴尼登陆大本营的废弃地址上,坐落着40座军人坟墓,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宣告着这个国家的北方边境延伸到了这片土地。

(第二卷完)(未完待续)

………【第一章 澎湖战潮】………

在东方的地理与政治版图上,澎湖列岛一直有着不轻的地位,它扼守着东方帝国南北海路的咽喉要道。台湾海峡,一直以来都是福建沿海南北海路贸易的必经之路,而澎湖列岛就处于这个航路的最要害位置。

有正式文书记载的澎湖列岛的政治属性,是从宋帝国开始,澎湖列岛不断以各种名目出现在官方文献中。公元1225年,南宋福建市舶提举赵汝适《诸番志》称:泉(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明确定义澎湖列岛为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行政管辖。

1281年,蒙元帝国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且象征性地将台湾岛也纳入了元帝国版图。

明帝国时,澎湖列岛不仅仅成为防倭的军事重点巡防地,也正式列入了地方户籍管理单位。

到明帝国万历年间,澎湖的防卫,已经与福建金门、厦门及附近各海防融为一体。《澎湖厅志》卷五《武备》引《厦门志》曰:澎湖游击,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增设,属南路参将,驻厦门,而澎湖其遥领也。

澎湖游击将军,开始出现在明帝国的正式文献中,地方军政官职的设置,表明明帝国已将澎湖的海上军事防御建设看作整体国防建设的一部分。

但和许多大明帝国历史上负责海防的军事官员一样,澎湖游击将军的办公地点也是很狗血的远在厦门。

这样一个在历史文献里反复念叨了无数次的重要地点,在16到17世纪的百年间不断被轻视着。忽紧忽松的海防政策。导致福建海防一直处于“人来疯”的状态,有事儿一拥而上,没事就束之高阁,任由各种海外势力轮番侵占。

几年前,不知道从哪获得的小道消息,认为西班牙人将要占领台湾岛,生怕从此明帝国和日本贸易线被卡断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了以雷约森……为统帅的荷兰雇佣军,企图进攻澳门。

可惜严晓松那一句耳边的悄悄话,让荷兰人的突然袭击落了空。虽然历史上荷兰人也没有得逞。但这一次,同时被大明水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围拢群殴的雷约森输得更窝囊,海陆兵力加起来超过1000多人的荷兰军队瞬间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只剩下不到一半人逃往了澎湖列岛。

但历史的惯性依然,雷约森带领的残兵败将在澎湖马公岛的风柜尾站稳了脚跟,一座简陋的军事要塞也在一年多时间里成型,转而成为将来能够进占台湾的桥头堡,俨然一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卷土重来也未可知”的架势。

荷兰人握住了海路咽喉,自然让明帝国福建巡抚商周祚焦头烂额,最擅长的嘴皮子功夫在荷兰人那里直接没了效果,想要用军事手段,可整个福建沿海海防卫所都烂得跟什么一样,商周祚基本上是束手无策。

商周祚的政治生命也就如此走到了尽头。1623年,右副都御史南居益接任福建巡抚,这个被魏忠贤势力看不顺眼的老头被一脚踢到福建来收拾烂摊子,骨子可比商周祚硬多了,直接放出话来要对荷兰人来狠的。

公元1624年5月10日。大明帝国历天启四年,农历三月二十三。

福建泉州府厦门的官署里,颜思齐带着一众兴奋激昂的兄弟从跪拜大礼中起身,毕恭毕敬地从福建巡抚南居益的手里接过了官袍官印。

“圣天子圣明,方有大明四海靖平之世……振泉(颜思齐的字)多年来忠君爱国,护民御寇。圣上也有所耳闻,如今江南货殖兴盛,浙闽粤商路通达,振泉之功朝廷都看在眼里。然倭害才去不远,番贼夷寇又纷至沓来,这次振泉接任澎湖游击之职,任重道远啊!”

福建巡抚南居益摸着长须,对着眼前接受招安不久的大海盗淡淡说着,面容十分憔悴。

从去年年末开始,南居益就调派了福建一带的大明官军,连同前任澎湖游击将军多次进攻澎湖,结果一连数月都被只有数百兵力的荷兰守军给击退。前景堪忧之下,南居益只能听从“阉党分子”两广总督的建议,启用了去年才被朝廷招安、在他眼里“贼性不改”的颜思齐。

“巡抚大人放心,卑职一定整顿兵马,这次定要驱逐红毛番,复澎湖,固我大明海疆!”颜思齐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四周的兄弟也纷纷喝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