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新世界1620 > 第109部分(第1页)

第109部分(第1页)

“范力已经非常熟悉荷兰了,有他在幕后坐镇安排,相信情报司的人会很顺利地和腓特烈五世接触上。”

鉴于一定程度的保密机制,除了总理齐建军、严晓松以及刘云,基本上在坐的部长们都不知道这次情报活动的具体细节,但看刘云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大家也就姑且认同了苏子宁一手炮制的欧洲走钢丝行动。

就在内阁部长们还在为一系列国内外事务进行着沟通调整的时候,北洋船舶公司的造船厂里,目前国家最大的“敖广”级飞剪商船的第三艘“敖顺”号正在进行着忙碌的舾装工程。

满载排水量达到2500吨的敖广级飞剪商船,自去年头两艘敖广号和敖钦号投入运营后,就成为了中华美利坚共和国海上贸易的标志,高航速和大载货量,使去年的海上运输量相比前年直接增加了五成。

如今,第三艘敖顺号经过5个月的精工细作,船体建造十分顺利,上个月下水后加快了舾装工程,就为了赶上年底之前的处女航——远赴英格兰伦敦的商务访问。

按照计划,届时整个商务访问团将由国内各大私营企业的代表组成,期待着直接进入英格兰的市场,海军的共和号轻巡洋舰将作为护航战舰随行。(未完待续)

………【第四章 疯狂的前奏】………

17世纪的棉布市场,是属于东方的天下,这种更加透气、轻便又容易印染压花的布料,从一开始就赢得了欧洲人的青睐。相比之下,传统的欧洲羊毛纺织品由于生产成本更高,工艺粗糙,一直无法和东方的棉布纺织品和绸缎相抗衡。

即便对东方棉布的各种恶意中伤遍布整个欧洲纺织界,但仅仅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的东方棉布进口渠道,17世纪初每年运往欧洲的棉布就有5万匹,17世纪末更是增加到每年100万匹以上!价格低廉到每匹进价只有1到2个先令(注)的印度和明朝棉布让所有的欧洲纺织商们都蛋疼。

这些不得不促使整个欧洲的纺织业拼命改进生产技术,扩大原料供应与生产规模,用一切手段降低成本,而且往往最新的工业动力技术,也首先应用在了纺织业上。一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欧洲的棉纺织工业化生产才彻底战胜了东方的棉布,和其他工业品一样,纺织品倾销也把落后国家彻底打成了原料供应地与消费市场。

棉布市场的历史演变,也成为了欧洲殖民主义一路迈向顶峰的商业标签之一。

1624年6月12日,周三。

曼城市外岛区北面紧邻移民临时定居与检疫区,是去年新规划的外岛区工业园。

北方工业公司的新金属冶炼厂、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期页岩油提炼加工厂,以及新华化工公司的第三期酸碱化工厂都还在紧张的施工阶段。一眼望去,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工程人员忙碌其中。

位于曼城市北方、后世奥西宁镇的铜铅锌银矿已经进入初步开采阶段,从去年开始,超过700的摩和克人战俘就开始了没有尽头的劳役。而西点镇周边的铁矿场、煤矿场以及油页岩矿场里,去年也补充了超过1000名摩和克人战俘和若干新归附的拿那根塞人。至于其他妇孺,则早就被佩克特人、莫希干或德拉瓦部族瓜分一空。

而在长岛新区的老工业区里,隶属于“杨雯雯新生活投资集团”纺织厂。成为了占地规模仅次于北方工业公司的新厂区。

杨雯雯在拥有了成衣与皮革制品生产线后,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棉毛纺织布匹的规模化经营上。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随着通用工业公司的**丝工程师们利用来自明朝华裔和欧洲的纺织工匠。以欧洲的纺织器械为蓝本,复制并改良出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蒸汽机版惠特尼轧棉机、珍妮纺纱机和卡特赖特动力织布机。

利用国内第一家私营商业银行“北美发展银行”的18万美元贷款,加上自己去年的资金收益。一口气从通用工业公司订购了大批纺纱机和织布机,杨雯雯终于实现了做纺织业老大的梦想。

进口的中南美棉花和欧洲羊毛原料已经堆积如山,如今正成批地进入厂房的各个加工车间,在动力机组的轰鸣声中流水线般成为了棉纱、毛纱和布料。

已经属于半个中远国际贸易公司老板娘的杨雯雯,一身简约高雅风格的维多利亚高档礼裙,正在任长乐的陪同下,傲然地走在纺纱车间。通道两侧,经过两个月技术培训的几十名欧裔或华裔纺纱女工正紧张地来回看守着一台台纺纱机,无数的纱锭在旋转,无数的棉纱在成型。

在隔壁的车间里。同样是近百台织布机在有序的运转着,同样只有几十名纺织女工在监护着机器,动力纺织机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机械运动下,一寸寸雪白的棉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生长。

“雯雯,你看我们下个月结婚好不?我已经提前给总统陈长远夫妇打了招呼。他们做我们的婚礼见证人呢!”

任长乐笑呵呵地前后左右跑着,为杨雯雯扇着小扇子,以驱赶纺纱车间的湿闷空气。

“我估计6月份的产量,就可以达到2万匹!只要原料足够,7月份达到3万匹轻轻松松!等8月份所有机器到位,每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5万匹!争取明年再扩大产能。达到月产10万匹的规模。我们的布匹标准更宽,品质更好,按每匹1美元20美分的价格批发到欧洲,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优势太明显不过了,还能有40美分的利润!”

杨雯雯没有理会任长乐的问题,只是认真地看着通道两排的棉纱,嘴里计算着收益。

“呃……”任长乐微微咳嗽两声,把小扇子往后颈一插,又赶紧地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你看,我把新房都设计好了,就在南区最好的地段修!300平米西式别墅,还带500平米中式园林!听说附近还会规划一所幼儿园,以后孩子入园就方便了!”

“我们这点产量,还不够喂饱一个葡萄牙。所以,任长乐,纺织原料是关键,未来我们还要弄毛织品,要充分利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进货渠道,最好是签订长期合同,掌握原料定价权……咦?说你呢,没听清楚吗!原料合同!”

杨雯雯皱着眉头,正在算着产量与原料供应的问题,一扭头,见任长乐正傻呆呆地在一张纸上比画着,顿时就毛了,一把就扯过对方手里的纸,揉成一团扔到了地上,然后一高跟鞋踩上去。

“我……”任长乐看着地面被杨雯雯一脚踏上的温馨小窝设计方案,顿感委屈,鼻子都酸了。

“我说话你就从不上心!”杨雯雯一把抢过对方插在后颈的扇子,气呼呼地在胸前扇着,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都快哭了的任长乐,“出什么事了,一副落水鬼的样子。我说啊,你就别亲自去跑巴西航线了。又远又危险,也该让那几个小伙子去历练历练,知道吗?实在不行,把阿德莱德给挖过来啊,专门给你跑巴西贸易,给他点股份都可以!”

一听对方关心自己的安危,任长乐又感动的双眼泛红:“没啥。我和葡萄牙人交道熟,价格行情什么的我最清楚了。”

“嗯,所以你现在要专心欧洲方面的进出口业务。和葡萄牙人、荷兰人打好关系,把我们的布和其他货都包销给他们,他们只需要运到欧洲倒倒手。光棉布就能每匹加价赚上不少呢!成衣和皮革方面,我已经和通过安娜,和西班牙圣克鲁斯侯爵家的贸易代理人签订了合同,以后也要你来看着点。”

鼻子又一酸,任长乐终于啥也不说了,就这样乖乖地跟在杨雯雯的身后,继续视察纺织厂车间。

最新的一批明朝移民已经在百慕大岛准备海运,李想的移民部又到了一年最忙碌的阶段。中午下班,李想带着大量工作资料返回家吃饭,顺带着在餐桌上继续处理公务。

“爸爸。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