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懒仙 > 第113部分(第2页)

第113部分(第2页)

因时间不够,方慕南只带白羽裳游览了宝石山,没有继续登葛岭,还有葛岭另一端的栖霞岭。在栖霞岭上也有好几处景致,有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湖山春社、有乾隆时西湖二十四景中的黄龙积翠。黄龙积翠这一景,也即是八五年西湖新十景中的黄龙吐翠,两者重叠,现黄龙积翠自也被黄龙吐翠所覆盖替代。最后,还有零七版西湖新十景中的岳墓栖霞。

下了宝石山,于森林酒吧取了寄存的自行车后,方慕南便打算直往柳浪闻莺。可这一段路太长,他却不愿骑车,便寻雇了一辆小客货,将他和白羽裳连人带自行车一起拉往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东南岸,古杭城清波门外。在南宋时,此处乃是皇家的御花园,称作聚景园。作为皇室园林,那时的聚景园便范围极广,南起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等。

南宋灭亡后,这一座南宋皇室的御花园也被蒙元铁骑踏破,更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墓地,使这一座聚景园成为了散景园。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观宇,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了柳浪桥、华光亭这两处破旧陈迹。

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直到清中期才逐步恢复柳浪闻莺旧景。但清末又战火纷飞,惨遭劫难。到建国时,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和沙朴老树各一,钱王祠旧屋一座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这里为坟山窠。

建国后,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开发和建设,如今柳浪闻莺已成为了一座占地二十一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玉兰、梅花、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湖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与花港观鱼隔湖相望。

方慕南与白羽裳在柳浪闻莺公园前下车后,仍骑自行车前往游园。柳浪闻莺虽扩建、改建许多,但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的主景与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了许多各色柳树。

低垂青丝,如少女想着心事的是垂柳;柳丝纤细,风中飘动似贵妃醉酒的,为醉柳;枝叶繁茂,树头若如狮头的是狮柳;远眺象少女湖水旁浣纱漂丝的,则叫浣纱柳。品种繁多,不可胜数。百柳成行,千柳成烟,细柳丝绦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正是“柳浪闻莺”之名的由来。

景区之一的闻莺馆不远处,置有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蓄养各色莺鸟,营造出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正是阳春三月时,连片的绿柳拂动如涛,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临水眺望,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柳浪闻莺北,西湖博物馆旁边有零三年复建的钱王祠,与岳王庙隔西湖相望,这也是零七西湖新十景之一的钱祠表忠。游完柳浪闻莺出来后,方慕南也带白羽裳去随便看了看,不过忠就不必表了。

从钱王祠出来,已是下午四点多近五点。方慕南估算了下时间,带白羽裳去游零七新西湖十景的万松书缘。万松书缘便是指建于凤凰山北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明代开创心学一派的大儒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此书院乃是明清时浙江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更是许多知名文人的汇聚之地。王守仁、齐召南、秦瀛、袁枚……这些当年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才子,由此也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在民间,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台是结伴就读于万松岭上的传说,万松书院因而也被称作“粱祝书院”。因为这个著名的爱情故事,故而零七年西湖新十景评选时孕情含意地叫它“万松书缘”。

其实万松书院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取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诗意,称作“万松书院”。创建年代晚于梁祝故事发生年代的近千年,但也不能阻挡人们把这美丽传说附会于此。其实不管有没有,真的还是假的,只要联系起来了,那就能作为旅游宣传的卖点。反正只是传说,游人们哪还考证这个。

由书成缘,因缘成书,便因为这个传说,以至今天的万松书院,演变成了青年男女们寻觅良缘的好地方,四时假日,游人如织,属结伴的青年男女最多。陌上花开之时,踏青履痕之间,那一双双、一对对,叫人羡慕美好姻缘。

方慕南与白羽裳也夹在这成双成对的游人中,看去与别的青年男女们并无分别。而因白羽裳的美丽,还让方慕南得来颇为不少的艳羡目光。

被这成双成对的氛围所感,方慕南瞧了白羽裳一眼,大着胆子牵住了白羽裳的手。只觉触感柔软滑嫩,有如凝脂,又有如细羽。白羽裳微一僵后,轻轻挣了一下没有挣脱,便也任由他牵着了。

现在的万松书院也是近年重新建成的,由九九年起,历经三年,于零二年十月方才建成向游人开放。重建后的万松书院,占地约六万平方米,是西湖周围惟一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公园。

书院的主体建筑有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等。在中轴线上,学斋、御碑亭等分列两侧,其他的亭台楼阁则依据自然山势,星罗点缀。书院内嘉花茂树,修篁奇石,交布其间,周围苍松掩映,小溪潺潺,遥可望雷峰夕照、宝石流霞,近可听松涛泉流、虫鸟和韵。

其中毓秀阁原为接待各地访问学者的处所,现辟有“梁祝书房”,展现梁祝当年刻苦攻读、促膝并肩两无猜的场景。明道堂为书院讲堂,陈设展示中国历代科举文化。大成殿为祭祀孔子处,设有“孔子行教图”壁画。

作为一个向游人开放的收费公园,重建后的万松书院设置了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文化主线。明为“明清知名学府”、暗为“梁祝爱情之地”,中轴线上以古代书院的布局为实景,而在右侧石林中又依自然地势巧妙点缀与“梁祝”十八相送有关的场景,如观音堂、草桥亭、独木桥等等。

第五十七章偶遇

第五十七章偶遇

万松书院的石牌楼有三个,成品字型排列。中间石牌坊正面书“万松书院”,背面书“太和元气”;左边牌坊正面书“敷文书院”,背面书“道冠古今”;右边牌坊正面书“太和书院”,背面书“德侔天地”。

太和书院和敷文书院都曾经是万松书院的别名,这三个名字分别代表了书院的三个时期。牌楼上祥云环绕,正面雕着双龙戏珠和梅兰竹菊,背面雕刻福禄寿图案。

石牌楼算是万松书院的山门,走过石牌楼后,经过一道长长的石砎,才到万松书院的主体建筑。

第一进为仰圣门,这是书院的正大门。仰圣即为瞻仰圣人与圣人之学,提醒人们步入书院必须衣冠整齐、心怀崇敬。第二道门为毓粹门,毓粹,意为培养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过了毓粹门后,便是万松书院的第二进明道堂。古代书院承担着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明道堂即为万松书院的讲堂,现陈设有工艺巨著《中国科举大观》。两侧厢房分别为居仁和由义二学斋。原为书院学生自习和住宿的场所。取意于孟子的“居仁由义,体用己全”。现在这里只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