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懒仙 > 第115部分(第1页)

第115部分(第1页)

头。

方慕南记得去年刚拜陈抟为师时,他为了多了解自己的师父一些,曾上网查看过不少陈抟的资料。在那些资料中,他看过有一则记载,说陈抟曾揽镜自照曰:“非帝即仙”。可见陈抟的志图与抱负,而陈抟字图南,也有欲图南面之意。古代帝王皆坐北而朝南,故帝王君临天下亦称“南面”。还有一则记载,说后周世宗柴荣病故后,陈抟得知消息,便乘白驴,从恶少年数百,欲为入州,中途闻赵匡胤登基,大笑坠驴曰:“天下定矣”便回转华山,专心做道士修仙。

陈抟虽是道家中人,但其实学贯儒、道、佛三家,涉猎极广,博学多才,对儒家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邵雍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被视为理学开源之人。因此后世有尊称其为“儒师道祖”,又称其两宋道德文章系于一身,流风所被,甄陶群杰。整个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深受他的影响。

方慕南如今所学,尚不及自己这位师父的万分之一。但他并无任何的惭愧,也无要发力追赶之意。就如他先前在雷峰塔上的那点感悟,人与人是不同的,他为何要与自己的师父去相比,非要去与师父比肩?根本没这必要,陈抟也从没这般要求过他。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能达到什么成就,全看他自己。师父有师父的路,徒弟有徒弟的路。不可一条道走到黑,要走自己适合的路。

儒家修入世法,与俗世有着紧密的联系,俗世的政权更替,也对他们有着更直接的影响。一个俗世政权倾其全力打压,也让他们饱爱打击,没落到一蹶不振。

满清对儒家的打压,道、佛二家并非袖手旁观,当时不少儒门之士都曾转变身份化作羽士或僧人以避祸,许多典籍也被保留了下来不少。但儒门修行讲心,更多的儒士选择坚持自己的信念,威武不屈,最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而留存下来避祸的儒士因自己的心志不坚,而致使修行不进反退。

儒家的修行无法去靠外力的帮助,一切只能靠自己,在这种外有打压,内有不稳的情况下,只能没落。时至今日,儒家努力所流传下来的,只剩文化,而无修行。孔氏嫡系中虽有传承,但一直以来却无人有甚成就。

方慕南看着眼前的祭孔典礼,感受着那一丝浩然之气涤荡,心中思绪翻飞,对儒家的兴衰与没落生出无限感慨。遥想儒门兴盛之时,大儒、鸿儒的威能,举手抬足间,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激荡,排烈天空,不知是番怎样的光景?

遥想着这副画面,方慕南心中忽然生出一个想法,有了一件法器的创意。便是把脑中的画面画出来,确切而具体地,是把这一座万松书院画出来,炼制成一件图画法器,书院中再画有许多大儒、鸿儒讲学,可将敌摄入,然后画中大儒、鸿儒们出手对敌。

万松书院乃是零七年西湖新十景之一的万松书缘,方慕南忽然联想到其它景致亦可画图为器,譬如柳浪闻莺,便可使无数的柳树、莺鸟对敌,柳丝缠敌,莺鸟飞啄如剑;花港观鱼,亦可让无数鱼儿飞游如剑;南屏晚钟,连净慈寺一并画入,钟声一响,鬼怪辟易,佛光普照,皆被渡化;雷峰夕照,飞塔横空,镇压一切………

方慕南这般一想,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想干脆把这些景点都画入,制成一本图册。便如师父传给他的《封印神录》一样,不过他的这件法器书页却不是空白,而是一幅幅图画,每一幅皆是西湖的一处景点,除了封印镇压敌人,亦可使出对敌。

选多少景点呢?西湖十景前后加起来就三十个,还有元代的钱塘十景,清代的西湖十八景与乾隆二十四景。这些总共加起来是六十四景,其中有不少重复同景,有些景致也不大适合御敌,要有些删减。

方慕南从西湖十景开始,一一想着,设计对比,这一想,却想得太入神,直到乔依叫了他好几遍,才回过神来,问道:“什么事?”

“你想什么呢?”乔依注意到他出神呆住,有些担心,这才叫他,关切地问道。

“哦,没什么”方慕南笑笑,道:“我只是在想,明天要不要来看这祭孔大典?以前没看过,想看,可又不想明天起早,耽误睡懒觉”

“你也太懒了”姗姗趁机挖苦讽刺。

可惜方慕南从来只把别人说他懒当作是夸奖,不过便是夸奖,对象是姗姗的话,他也懒得理会,直接无视。

乔依建议道:“你不想来的话,可以在家看电视,明天早上九点有直播。要是不想早起的话,可以到网络上看,什么时候都有。”

方慕南点头道:“我明天再看吧,能早起的话,还是来看现场,不知道明天人多不多?”

“应该会很多”乔依也不能确定。

方慕南抬腕看了看手表,道:“好了,我们不打扰了,还有几个景点要看,后面的梁祝书房也还没看。”

乔依道:“不打扰,我们也差不多忙完,可以收工了。不如,我们两个陪你们一起去吧”

“不用麻烦了,你忙你的”要是乔依一个,方慕南绝不会推辞。但多了姗姗,他就不作考虑了。

“不麻烦,我们真的忙完了。”乔依说完,还请她栏目组的同事、旁边的摄影师作说明。他们的工作,确实是忙完了。今天的任务本也就不重,除了过来拍几个排练的镜头,也就是提前先来熟悉下环境与流程。

方慕南最后却不过乔依的盛情,答应了让她们作陪。

第六十章一龙二凤

第六十章一龙二凤

梁祝书房在毓秀阁中,毓秀阁是一座体现江南民居风格的围合小院,上为接侍厅,下为梁祝书房。书房的厅堂内,以东阳木雕的形式塑造了梁山伯和祝英台正在同窗共读的雕像。墙面用壁画的形式展现了梁祝草桥相会、柳荫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等场景,同时还摆放了梁祝“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以明代服饰为蓝本的梁祝“穿戴”过的服饰。

除了毓秀阁外,有关梁祝故事的其它景点都在书院右侧的石林中,依自然地势巧妙点缀、排布,有观音堂、草桥亭、独木桥等,都是梁祝十八里相送的场景。

因这些地方都与伟大的爱情故事梁祝有关,故而这里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更多。男男女女们来万松书院多是为了结缘,对于书院本身及其文化传承却是没什么太大兴趣,故而明道堂等主体建筑的游人倒少,反而这些地方的游人却多。

一对对男女恋人们都是恩爱甜蜜的样子,相依相伴,一起在“梁祝故事的发生地”怀缅为了追求爱情而不惜付出一切的伟大先辈梁山伯与祝英台。

方慕南一男跨三女,吸引了不少成双成对的男男女女们或诧异、或羡慕、或猜测、或好奇等种种不一的目光。而且他身边的三女都非常漂亮,可称国色,且分属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白羽裳知性娴雅、乔依温柔婉约、姗姗娇俏可爱。

要说现在社会,美女也并不鲜见,尤其是大城市中,街头随便走走,都可见不少姿色出众的女性。但像白羽裳三女这般万里挑一的却也并不多见,尤其还各具特色,又是聚在一起,且共同陪伴着一名男性,这就不能不让人注意,吸引众人的目光了。

方慕南一向追求低调,现在却被弄得这般高调,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不过他心性修为早已大是不同,被许多人瞧着虽心中不喜,却也无甚不适,只作视若无睹。乔依与姗姗都是市电视台的主持人(乔依的外景记者也可称之为外景主持人),也是早作惯了公众人物,习惯了被许多人瞧着。白羽裳也非凡人,且便是世俗身份的大学讲师,站在讲台上,也是许多人瞩目的位置。

四人也不理会别人目光如何,只自顾游览。到得草桥亭时,却发现这里竟也有一处被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且组合不下于他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