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战将 > 第9部分(第2页)

第9部分(第2页)

“知道,他和你也有关系?”

“何止是关系?他父亲许七还做过我家的长工呢。”

原来,1927年马日事变的祸首许克祥也是湖南湘乡人,老家距离陈赓家只有几里路。许克祥家里原来很穷,他的父亲许七是个碓匠,专替人做舂稻子用的碓子,在乡里间走街串巷谋生。每年夏、冬二季,他都要到陈赓家里干两次活。穷小子许克祥十几岁就当兵入营吃粮,22岁投入宝郡守备区卿衡部,才当上连长,后来辗转多个主子,先投入朱泽黄旅任营长,可是军阀赵恒惕主湘时,他又投奔陈嘉佑旅任营长,不久陈嘉佑旅被赵恒惕解决,他又同陈旅另一营长陶峙岳(解放前夕在西北起义)拖着队伍投往湘西镇守使蔡巨猷部,被委为刘叙彝第9旅毛炳文团的营长。蔡巨猷号称“湘西王”,他的手下专为川、滇、黔等省贩卖鸦片的客商护运烟土,抽收过境税。许克祥的老婆是妓女出身,善于逢迎,因为与烟商交往甚密,从中分得不少利润。后来,他用这笔靠老婆弄来的钱在湘乡老家购置田产100多亩,才帮老父亲“脱了贫”,结束了他在陈家打工的历史。

陈赓讲完这个故事后,说:“由于选择的道路不同,我这个大地主的儿子成了共产党员,他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人却成了反革命分子,一个人的阶级立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我希望你们都来做红色教授。”

他这番话对背上了“社会关系复杂”和“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包袱的教授是莫大的鼓舞。

(4)

1957年,反右派运动在全国展开。军事工程学院一位老教授在政治上讲过错话,受到群众的批判。

运动快要结束时,学院把这位教授的言论送到北京给陈赓过目,并打电话向他请示:

“要不要给这位教授戴右派分子的帽子?”

陈赓回答说:“老教师有点旧思想是难免的,不能要求他们一朝一夕彻底改变。有错误也是允许的,老同志也有犯错误的嘛!解放军里头就有这样的人。这位教授在建院中是有功劳的,我看算了,不要戴什么帽子了。”

15和妹夫同被授予大将

1955年9月,我军实行军衔制度,战功赫赫的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为我军十大将军之一。在这次授衔中,与他一起成为将军的,有他当年的同事,有他的下级,还有他的连襟陈锡联,但是这些不是他的闪光点,正如他说的:“我与谭政一武一文同授大将,才是最有意思的事!”

而事实上,陈赓与谭政同授为大将,确实是一段值得一说的佳话。

一是他们同是湘乡老乡,两家相距不到10里,三代世交,同为当地大户人家。

二是谭政比陈赓小,也是如卢冬生一样,是由陈赓“带上革命”的。

三是谭政还是陈赓的亲妹夫,也就是说陈赓是谭政的大舅子。

陈赓与谭政是三代世交。陈谭两家,一个在柳树铺,一个在楠竹山村;陈家是武将出身,陈赓的祖父曾是曾国藩湘军的猛将;谭家是书香门第,谭政的祖父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绅士,两家都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田地上百亩。两家门当户对,几代相交,过往甚密。谭政的父亲谭润区与陈赓的父亲陈绍纯同是教书为业,互为密友,有趣的是,谭润区是新式学堂东山高小的教员,却倾慕旧学,而陈赓的父亲陈绍纯是当地有名的私塾教师,却心仪新学。

陈赓大谭政3岁,两人同在七里桥谭家祠堂蒙馆读书。谭政原名世铭,别号举安,6岁时,被父亲送入蒙馆读书。在蒙馆,他结识了先他而来的陈赓。因为父辈的友谊,两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私塾毕业后,陈赓考入谭政父亲谭润区执教的东山高小,可当谭政也向父亲要求报考东山高小时,却被身为新式学堂教员的谭润区拒绝。因为迷信旧学,谭润区对儿子今后的学业定了“两不准”:一不准升入改革后的东山高小,二不准赴省城报考中学。他的愿望是让儿子继续读私塾,掌握正统的封建礼法,结果,对陈赓父亲陈绍纯说:“请看在我们几代相交的情份上,收下小儿。”

陈绍纯满口答应了,并为他提供食宿。

10岁的谭政虽对父亲的安排不愿意,却也无可奈何。陈赓在东山高小学习不久后,他则进入陈家,在陈绍纯的私塾读着四书五经。陈赓有个小6岁的四妹,叫陈秋葵,活泼可爱。结果,10岁的谭政与7岁的陈秋葵天天在一起,读书、玩耍,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分的要好。

此时,湘中农村时兴早婚,子女到了十一二岁,家长就要为他们提婚论嫁,并且定亲。看着谭政与秋葵两人情深意笃,陈谭两家的长辈喜上眉梢。不久,两家择定吉日良辰,为他们定下了婚事。

这时在东山高小学习的陈赓不时回家,他把自己在新式学堂里的所见所闻说给谭政和妹妹听,这使得谭政的心不安分了,在陈赓的怂恿下,一天,他对父亲说:

“我也要去报考东山学堂。”

谭润区一听,急了:“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做首词,就像说话似的,还叫什么白话诗,这哪是什么诗?平平仄仄在哪里?讲授的什么物理、化学,那样不是洋玩意?你看周围100里,谁用氧气加氢气做水?天上早就有这玩意儿!”

什么物理、化学,还有新诗、白话文,这对天天念着八股文的谭政来说,哪知道是些什么?“氧气加氢气做水”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结果,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硬顶着嘴:

“新学就是好,讲科学,我不上新式学堂,就跟不上潮流!”

但任凭儿子怎么说,谭润区就是一条:“不许你胡说!洋学堂好不过老私塾!”

结果,谭政一出门,陈赓又来了,叽里咕噜几句,谭政又撞开了父亲的房门:

“你说去年湘潭饥民抢粮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呀,抢大户,抢米抢谷,要饭吃!”

谭政把眉头一皱,大声说:“我不是问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