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红楼之庶子风流 > 第七百六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2页)

第七百六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2页)

赵青山倒吸了口冷气,道:“这些都是……松禅公教的?”

柴梁轻笑了声,摇头道:“松禅公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其长不在兵事。青史之上,如这般打仗法,也是闻所未闻。先去敌国买粮,整整一个半月的功夫,运出不知多少粮食。除了粮外,市面上的商货,如盐、菜、肉,各种牲畜,全都买。谁能想到,这样做,能让安南国内的商货价格一日三涨?安南国也有贪官,他们甚至敢把官仓里的官粮,甚至军中武库里的军粮给倒腾出来卖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一切都已经迟了。计毒,莫过于绝粮啊!古时也并非没人使绝粮计,可绝一国之粮,这等魄力……啧啧,太傅,仆大开眼界,大开眼界。”

赵青山呼出了口带有羊肉汤膻味的长气,柴梁面不改色,只眉心跳了跳……

就听赵青山缓缓道:“为了应对战争,安南阮氏横征暴敛,民怨沸腾。锦衣卫早就安排人潜入安南,煽风点火,各处传播安南原为华夏故土,因当年战乱,被阮氏割据。如今正常经济往来,却被阮氏朝廷克扣杀害,因此引发战争的消息。并且传言,因得知安南缺粮,大乾准备了百万石粮食,却不能进入安南救助……这是在操控民心哪。底层百姓,见识浅薄,又过的苦难,自然愿意相信。阮氏民心已失。大乾王师却带着大量粮食、盐、肉入安南,一举击溃安南大军后,用从安南买来的粮米来安抚人心,安南一下就安定了下来。而之前花出去的银子,则在安南贵族那里十倍的追缴回来。安南最肥沃的土地,在红河平原,全被安南王室和贵族瓜分,这些,就是大乾最大的收获。”

柴梁叹道:“一环扣着一环,连大军的粮饷,都能就粮于敌。等百万齐鲁移民在红河平原站稳了脚,之后源源不断的百姓都会迁移过去。九边的三十万大军,十五万在红河平原,十五万在暹罗的湄南河平原。这两处平原土地加起来,虽只两湖大小,但这两处都是一年三熟,如此,就当相于三个两湖!元辅,了不得啊!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不过如此。储君英明至斯,仆心中既惊喜振奋,又有些担忧……”

“担忧?”

赵青山原本听得面色振奋,可听到柴梁这个说法,不由拧起眉头来,问道:“怎么个说法?”

柴梁忧声道:“仆常为殿下之才感到惊艳,但惊艳越深,心中担忧愈重。仆怕……天妒英才啊……”

赵青山闻言面色骤然一变,沉声喝道:“文孝,浑说什么?”

柴梁面色凝重,道:“元辅,不瞒你说,仆总觉得不真实。青史之上,总有惊才绝艳之辈,但如殿下这般,年不过十六,就已是经天纬地之才。仆自认修心坚韧,然每每思及殿下所为,惊艳之余,都必生出惊恐之心。”

被柴梁这般神神叨叨的说了阵,原本还不上心的赵青山,也渐渐生起毛骨悚然之意来。

天妒英才这四个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老头子完全无法想象,太子若是出现了闪失,这社稷江山,该何去何从……

可是,这等近似荒谬的鬼神之说,谁敢诉诸于口?

想劝都没法劝哪!

再者,又从何劝起?

“文孝,你到底是何意?”

赵青山毕竟是赵青山,一阵心绪动摇后,忽地凝眸看向柴梁,沉声问道。

柴梁看着赵青山,缓缓道:“元辅,仆以为,殿下最令人惊艳的成就,非促成北疆都护府以八万大胜二十万的盖世武功,而是,对新党的鼎力支持,以及对内阁新老更替法度的制定。若以此为成例,明确定为成法,纵然有不忍言之时,朝廷也能平稳度过难过,不会令社稷危矣。”

这是要将贾琮定下的制度,列为祖宗成法。

一旦贾琮有个闪失,天妒英才,朝廷也不会失了进退,大乱之后失去法度。

但是,如此一来,就颇有虚君权的意味了……

柴梁看着赵青山阴沉的脸,苦笑道:“太傅,仆非不知恩义之人。但是,仆以为,如今正逢几千年来未有之大世,如殿下这等惊艳万古的圣君,千载难遇其一。吾等虽为朽木之资,也当住殿下一臂之力,将此法定为永世之法。

太傅,若是往好的去处想,殿下今年不过十六,再有一甲子之寿,经过六次内阁更迭,自然将成永例。

真想看看,那个时候,大乾将何等昌盛呐!”

发自肺腑的一番向往感叹后,柴梁声音又忽地转沉,一字一句道:“但若是果真有个闪失,眼前的一切大好局面,都将顷刻崩塌。元辅,吾等内阁臣子所为,难道不该是居安思危么?眼见盛世将临,其他官员都可沉迷其中,唯独吾等不能!而如今朝廷最大的不定,就在于殿下。仆恨不能殿下能万万岁,可谁又能保证天意如何?所以,要趁着北疆大胜、西南国战大胜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太傅若能劝殿下将诸般法度定成永制,功莫大焉!”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赵青山心中反复念叨着这四个字,陷入了沉思中……

……

慈宁宫,寿萱殿。

由一众孙媳陪着的太后,满面含笑的看着贾琮,道:“元寿啊,今儿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哀家听说,北疆大胜后,南边也打了好漂亮的一场大胜仗!外面人都说,皆为太子运筹帷幄之功,列祖列宗保佑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