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宛城府衙的书房内,崔士谦愁眉不展。桌桉上摆着三封信,有喜有忧,让他一时间难以决断。
第一封信是妹妹崔瑶兰写来的,里头全是些家长里短,没什么油盐的话。当然,字面意思确实如此,但是考虑到这个妹妹从前一年都说不了几句话,对谁都不笑的情况,信件本身就足以令人惊骇了。
这起码说明崔瑶兰在襄阳过得不错,甚至远远超出预料。
如果说这封信稍微给崔士谦带了一丝宽慰的话,那么后面两封信,看上去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
第二封信是贺拔岳那边送来的,说他们已经快打通“汉水走廊”,马上兵马就可以随时前出到邓县,支援崔士谦。
官面上的文字嘛,一般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曹操赤壁之战前,不也说“与将军会猎于吴”么?难道真有人认为曹操到长江边只是为了打个猎?
明摆着的就是,假如崔氏不服软,贺拔岳的人则有可能“来硬的”。
第三封“信”其实是邺城那边发来的一道圣旨,加封崔士谦、崔訦等人为开府仪同三司,镇南将军、卫将军等等一系列职务。请众人到邺城“面圣”,天子亲自来授予官职和印信。
看上去,似乎是件大喜事,谁不想升官呢,哪怕崔氏对于高欢那头从来都只是应付了事,也不介意把官职往上升一升。
然而,结合之前邺城那边催促崔氏派兵前往青徐的事情看,这道圣旨就很值得推敲一番了。
是陷阱的可能性极大,也有可能是高欢在试探崔氏的虚实,去了反而没事。
话虽如此,崔士谦却完全不敢赌!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崔氏之类听调不听宣的小势力,在没有寸功的情况下,朝廷都可以贸然大肆赏赐官职。
如此随意,你让其他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怎么想?
崔士谦揣摩了一番,发现自己这边还真是不能派人去!不去还有回旋的余地,去了直接鱼死网破!
把崔瑶兰的信悄悄藏了起来,崔士谦把崔訦找来,二人既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又比较年长,关系也亲近。
每逢大事,崔士谦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喜欢找崔訦商议。
“如今,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崔訦看了贺拔岳那边和高欢那边送来的信,感慨的叹息了一声。
“邺城那边,兄长打算怎么办?凡事可一不可再,之前我们说要支援青徐的,如今秋收已经完成,也该动身了。”
崔訦苦着脸说道。
“谁说不是呢,可你看如今这情况,兵马若是出了南阳,只怕宛城转眼就会被高欢亲信的部曲接管。”
崔士谦沉声说道。
“不如,向刘益守求援,让他以梁国的名义,出兵南阳。我们顺势易帜,不接受梁军接管,但是原意奉萧欢为天子。”
崔訦觉得实在是不能再耽搁下去了。要不然,等高欢回过神来,什么都完了。
“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崔士谦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这边跟刘益守写信,让他出兵南阳。至于贺拔岳……可以先不回复。”
他并不介意刘益守跟贺拔岳的兵马干起来,或者说那样正中下怀。贺拔岳、高欢、刘益守,这几人打得越狠,崔氏在南阳的地位就越是稳固。
“对了,小妹在襄阳怎么样?她没有被欺负吧?”
崔訦忽然想起这一茬来,有些担忧的问道。自从当年“望门寡”事件后,崔瑶兰就变得有些忧郁,平时话也很少,也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现在到了陌生的地方,真的没问题么?
“大概,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