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少帅张学良传 > 第34部分(第1页)

第34部分(第1页)

⑥⑦ 栗又文:《西安事变与张学良将军》,见《西安事变资料》(第二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出版。

⑧ 张贤亮语,见《小说月报增刊》,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

⑨ 引自《西安晚报》登载的有关张学良轶事。

⑩⑾ 西安事变史领导小组编:《西安事变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⑿⒃ 孙铭九:《临潼扣蒋》,载《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⒀ 王玉瓒:《扣蒋回忆》,载《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⒁ 常国宾:《白凤翔临潼扣蒋》,载《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⒂ 张化东:《华清池捉蒋回忆》,载《西安事变资料》(第二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⒄ 商同昌:《扣蒋回忆》,载《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张学良传……西京之变

西京之变

现在,我们的目光从临潼转移过来,转到事变当天的另一条战线,即西安市和张、杨部队的整个防区。而其中象被扣后的蒋介石情况如何?住在西京招待所的那些国民党军政大员是怎样被扣押的?还有据说在张、杨军队内部也有对事变有异议、甚至公开叛变的,这又是谁?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制止了没有等,也许更是人们密切注意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当中的激烈、复杂而又离奇的斗争,并不比临潼扣蒋逊色。

关于蒋氏被扣西安的情况,特别是他由惊恐到终于安定下来,并在停止内战和抗日问题上开始有所转变,然而又有不少保留等情节,过去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专论、专著和详尽确凿的文史资料却并不多,比较起来,当年在新城大楼负责看管蒋介石的十七路军特务营营长宋文梅的回忆文章倒还算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些真实的历史状况,而是任何歪曲、粉饰诸如《西安半月记》之类的文章所无法相比的。

宋文主要是写他所经历的西安事变,重在记实,所写全是实实在在的事,不夸大,不缩小,不随便添枝加叶,但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是很难得的。他写道:

十二月十二日清晨八时三十分,我奉张、杨两将军命令,在新城大楼负责看管蒋介石。我带领部队刚将大楼东厢房作了严密检查,并把电线、电灯全部去掉后,孙铭九营长和唐君尧旅长也恰巧把蒋介石送到了。蒋因惊惶过度,不能步行,我和孙铭九只好共同搀扶着把他送到房里。

蒋介石面色苍白,赤脚着鹿皮底圆口便鞋,左右足踝处都有荆棘划伤的血痕。因翻墙跌伤,腰直不起来……

当时气候严寒,但蒋的面部尚有汗珠。他坐在椅子上,把右腿架在左膝上,不断出声长吁。我为了缓和他的神志,曾劝他镇静,但他俯首不答。我继续劝说,并给他水喝。在十分钟内,他一共喝了十多杯开水。我告诉他:“等一会儿,张副司令就来见你。”

九时三十分左右,张学良将军来了,同我握手后即询问蒋介石的状况。我陪同他到蒋的房间里。蒋见张来,神色突变,仍呆坐椅上,继续出声长吁。张学良将军对他说:“委员长,受惊了!”蒋仍不答。张继续说:“我们受全国人民的要求,发动这次事件,我们内心纯洁,完全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为个人利害打算。现在,希望委员长能平心静气,勇于改正错误,联合全国力量,坚决抗日,以争民族生存,则学良和全国人民于愿足矣。”

当张将军说完之后,蒋才呐呐地说:“你既为了国家,应先送我到洛阳,送我到洛阳再谈。”张将军继续说:

“今日之事,岂容搪塞了事。我们仍希望你勇于改过,群策群力,共赴国难。如果仍然执拗不悟,坚持己见,就只有让群众公裁了。”蒋介石一听由“群众公裁”,立即对张说:“过去我待你那样好,现在,你竟想把我交群众公裁!你既然说是为国家,你还是把我先送回洛阳再谈。”

说完后,蒋就闭目坐在椅子上,不再说话。谈话没有什么结果,张将军辞出。

到了中午,蒋忽然要和省主席邵力子谈话。我经过请示许可后,便把邵领来。蒋见邵后,神态已较为平静,我让邵坐在对面椅子上。蒋问邵:“你从什么地方来?”邵答:“从绥署卫士队队长室来。”蒋问:“钱幕尹(钱大钧)在何处?”邵答:“钱胸部受伤,已入医院治疗。”谈到这里,两人都不再说话。我当时是站在旁边的。过了一会儿,蒋要我出去。我出去后将房门打开,蒋见我这样,竟拍桌子斥责我:“我,委员长和邵主席谈话,你竟敢站在我们面前!我要你出去,你为什么又要把房门打开?”他立即起来怒气冲冲地把房门关上。我又把门推开,并且告诉他:“请委员长不要生气,我系奉命在此看守。

而且,今天的事,谁都可以听,又何必保密呢。”我刚说到这里,邵力子便对蒋说:“宋营长是委员长的学生,是军校八期的。”蒋听了以后,立即转变态度笑着对我说:“噢!我认识你!我给你讲过话,也点过你的名,还记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