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假如光绪不死的基本视角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绪被幽禁之后,境况悲惨,但光绪从来没有断绝过希望。八国联军进京,慈禧仓皇西逃时,光绪要求留下来与洋人谈判,此举明明是想脱离慈禧的掌握,借洋人的威胁复出。与洋人议和后,慈禧重回北京,车驾至保定时,命礼部官员奏议竭祖庙时该穿何样衣服,有人奏该穿朝服,有人奏该穿白色衣服。当时光绪阅奏,大怒下将那些奏章摔到地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光绪当时并没有意气消沉,并没有诸事不理。回到北京后,慈禧看见上阳门残破,命大臣重修,光绪却提出反对意见,说:“何如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要用残破的宫室做激励警戒之用,这句话,看透红尘的人不会说,对国事毫无兴趣的人不会说,对自身前途绝望的人更不会说。光绪皇帝说这样的话,或者很不合时宜,会扫慈禧的兴,但从此话中可以看出,光绪自强不息的念头仍然没有打消,他依旧对国家的强盛充满了热切的向往。

《德宗遗事》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阜宁县知县周景涛诣南海子瀛台,为德宗诊脉,见御案上有(四库全书提要>医家类一册、《贞观政要》卷八一册、《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册、《大学衍义》卷十二一册,又有《理财学》四册,似新购尚未开视。景涛尝言宫中陈设极为简陋,视两江总督端方书室.相去渊霄矣。

十月十九日,离光绪去世之日只有两天,而光绪还在看书,看治国方面的书,这当然是他还关注着外面的世界,看医学方面的书,这自然是为了探究自己的疾病,他没有一点心灰意赖的样子,从所看之书来看,只能看出光绪此刻还充满了希望,他的心还是热的。另外,在同一日,内伶教师田际云还看见光绪在水边散步,说明他的身体状况相当不错,情绪也比较好。

从有关记载看,光绪在慈禧病重之时,心中就有了警觉,就清楚很可能有人要害他,所以这时虽然慈禧令很多医生来给光绪看病,且将脉案对外公开,但是那些按方子开的药,光绪就不喝了。侍御江春霖就曾经向另一个侍御李浚说过:“皇上知防毒,彼辈无能为。”

光绪既然如此警觉,从那时为了防止被害而拒绝喝药,自然不会去自杀,他还想好好的活着,如果慈禧将死,他活下去的理由当然十分充分,即便是慈禧不死,正在实施的清末新政也足以鼓励他继续活下去。慈禧的清末新政,实际上是光绪百日维新的继续,不同的是,换了慈禧来亲自主持。可不管是谁支持,在光绪的心中,这都是他的事业,是他梦寐以求想做的事,他当然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了。新政到了预备立宪这一步,已超出了当年光绪变法的范围,并且得到了海内外一致的赞同,在当时,立宪的气氛是热烈的,各省的咨议局议员选举也轰轰烈烈的在进行之中,大清处在最关键性的变革前夜,在这样的形势下,最为关心大清革新的光绪皇帝岂能萌生自杀的念头?

既然不可能自杀,就肯定是被人所害。那么,是谁害死了光绪?为什么要害死他?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所探究,因为光绪去世之日,中国的近代史正好走到了十字路口,光绪的死亡,与这段中国走过的历程密切相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近代史进程的十字路口(1)

一.从专制到预备立宪

1908年,的确是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这个庞大古老的帝国该何去何从,是维持几千年的皇权统治,还是向西方学习,确立宪政、依法治国?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虽然清廷在1906年就颁布了《宣示预备立宪谕》,向世人昭示将走宪政道路,但是,皇权至上的思想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太悠久了,悠久得人们几乎认为皇权至上就是理所当然。如果不是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大清的国门,如果大清不是屡遭战败、屡遭屈辱,那么,大清从上至下是不会有人思考国体问题的,特别是皇族,特别是皇族中的当权者,要让他们自觉自愿的限制自己无上的权利,那谈何容易!

满族从1644年起入主中原,止光绪死亡这一年,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国已逾264年,这二百多年中,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但是从嘉庆开始,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人不断的进逼,清廷不断的退缩,再经过天平天国的打击,清朝这艘大船更是千苍百孔,此后开始的洋务运动,或许能算是清廷在经济上的改新,但这种有限的革新无法挽救清王朝的迅速没落,它在政治、军事诸方面的衰朽日甚,而列强的贪娈有增无减,随着日本国势的迅猛增长,终于在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而大清在战争中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中国失去了朝鲜的宗主国身份,失去了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不得不开放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商船航行长江,还不得不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万万两。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大清朝野的震撼程度,也是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过去,西方列强不断的欺侮,大清从上到下似乎都已经习惯了,从心理上也默认了西方列强的蛮横霸道。可是日本,近在大清肘腋的日本,卓尔小邦日本,大清一直不怎么看得起它,与中国人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与大清一样也屡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并且,千年以来它都是中华文化的仰慕者、学习者,在大清朝野的心中,日本最多只能算中国的一个小弟弟,根本与西方列强不在一个档次。

可是如今庞大的大清,竟然被日本这个小弟弟打败了,这如何能让人想得通!大清朝野的震惊、悲愤可想而知,痛定思痛之下,大清朝野不得不承认已经严重落后的事实,当此时,二十多岁的光绪皇帝下决心进行革新改良,以图奋起直追,摆脱老大帝国的衰朽,提振国势国威,报仇雪恨,于是便有了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百日维新”。

但是光绪皇帝的心太急了,他想一夜之间就将大清翻转过来,一夜间将官场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流弊清除,一夜间将中国备受蔑视的草民变成国民,可是光绪皇帝太年轻了,他从小长在宫闱,老师翁同和一直传授他儒家的那一套理论,他没有做皇帝该有的权谋,没有做皇帝该有的狠辣,也没有做皇帝该有的忍耐精神,他只有一颗年轻人期盼国家强盛的热心,一个皇帝的头衔,另外,就是康有为等数介书生的支持。

“百日维新”只进行了三个多月,就被迫终止了。当权太后慈禧感觉光绪的维新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基础,当然,也动摇了慈禧的权柄。慈禧是狠辣兼备、极富统治经验、且精通权谋的女人。她在关键时刻率领百官,褫夺了光绪亲政的权利,将他幽禁起来。

第二章 近代史进程的十字路口(2)

慈禧废除了光绪的全部维新政策,大清又按老一套运转起来。慈禧接着选载漪的儿子溥隽为大阿哥,即皇储,要以他代替光绪。此事因洋人与地方重臣的激烈反对而不得不暂缓。但慈禧对洋人是恨之入骨了。洋人竟敢干涉大清的家事,这是不能容忍的。可是慈禧知道惹不起洋人,不能忍也得暂且忍着。

历史的脚步已走到了二十世纪的大门口,大清已经无法再按老一套继续运转了。1897年的曹州教案引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蓬勃发展和拼死排外让列强们坐卧不安,洋人于是不断的威逼清廷*义和团。慈禧在*还是安抚之间摇摆不定,义和团遂进了北京,而洋人以保护使馆为名,向北京派兵,形势紧张至极。这时大清的外交环节出了秕露,不知什么人伪造了一封列强的照会,照会上措辞严厉,除要求慈禧立刻还政于光绪外,还有另外严重干涉大清内政的三项内容,并称清廷若加拒绝的话,就要武力干涉。

慈禧大怒如狂,她此刻的表现竟然像一个迷信而疯狂的老太太,竟然想靠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术铲除洋人,她同意了载漪等人招安义和团的建议,命载漪率领团民攻打列强的公使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