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回到北京,我国唯一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战地采访的新闻界老前辈—萧乾先生鼓励我将战时激情扩写成一本小书。可我生来有个坐不住的尖屁股,没干三天就泄了气。关键是我已失去了战时的激情。我深知,一个人只有面对死亡时,才能表现出超凡脱俗的品质和能力。呆坐灯前,昔日的记忆无比奇妙:血汗、梦想、死亡、荣誉……夜静更深,我日复一日徒劳地等候再赴前线的军令。

多亏一帮朋友软硬兼施地逼我,几经增删,总算做完了这份比打仗还折磨人的功课,从而使我这个世纪之战的见证人得以将个人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看似慷慨地拿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我不要求本书成为一部既有注释、又有索引的鸿篇巨著,我只想把我那些不掺假的玩意儿,老老实实地奉献给大家,以对得起我所经历过的历史,并以此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

献辞与目录(1)

缅怀战火中丧生的无名英雄

献给他们的母亲

目  录

第三版前言1

再版前言2

萧乾序  3

自序5

1。 从雪山到火海1

盛夏。可可西里无人区大雪纷飞。###干瘪的声音播送了一条令我灵魂出壳的消息: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我一个猫跳钻出帐篷,在雪地上连打三个滚儿,面对雪山长跪不起……

2。 上下同欲10

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由于我的“新华”自上而下的炮火支援,我以“铁脚、马眼、神仙肚”有幸成为越境飞行的“伞兵”。

3。 飞往巴格达23

12月20日,1990年。没有比此时飞往巴格达更迷人的了。我真不懂妈妈干吗抱着我大哭。海明威说过:“我们都准备献出我们的生命,但只有少数人中选。”

4。 并非天方夜谭30

我被告知在这里干活得守规矩。一名不规矩的苏联记者死于车祸;英国记者巴佐夫特被绞死。《培尔·金特》中说:“当狼群在外边嗥叫时,最保险的是跟着一起嗥。”

5。 在巴格达,为一张照片41

听到背后士兵的怒骂和追赶我的皮鞋声,我兀自佯装不知,紧贴着德奎利亚尔一行往里蹭。我确信这时没人敢开枪,身后上百名记者正等着出新闻哩。

6。 临近摊牌的巴格达51

出租汽车司机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还不离开,“因为这座城市和它的350万人口将不复存在”。书店里正出售新版伊拉克地图:科威特是它的一个省。街上飞跑的科威特汽车用的是伊拉克科威特省的牌照。

7。 六百记者云集安曼65

两名日本记者在死海附近拍照被约旦伞兵扣留七个半小时。两位老兄却洋洋得意:“因为每扣一次,就等于一枚勋章。”而我早已习惯双手举着相机紧贴在后脑勺走向端枪的大兵。

8。 “打起来了!”70

战争爆发之际,我正接到新华社总编室的通报表扬。犹如一名因偶然负伤而得到紫心勋章的伤兵,我准备去边境。

9。 安曼祈祷和平75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我却安然坐等在这块“中东的瑞士”。我向北京写道:“作为士兵,我以极不赞成的心情执行这项命令。”

10。 鲁威谢德难民营81

在大漠尽头伊拉克、约旦边境上,几十顶简易帐篷在风沙烈日下毫无生气。一名端M…16步枪的士兵大踏步走来,一把夺走我的尼康相机。

11。 贝卡难民营90

“贝卡”是阿文小山谷的意思,从南黎巴嫩到约旦河谷地,这种小山谷不计其数。成千上万失去国土的巴勒斯坦人就散落在这片沙漠绿地上。在这场战争中,巴勒斯坦人是国际社会最倾向萨达姆的社会力量。

12。 告别约旦97

从“前线国家”的约旦迂回前往阿拉伯的宿敌以色列,单枪匹马颇有些孤身入虎穴的悲壮错觉。同事说,别人是看好了落脚点再起跳,我这只鸭子是跳到空中再找落脚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