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 > 第1部分(第3页)

第1部分(第3页)

13。 另纸签证102

隔着以色列使馆小隔离室的防弹玻璃,我直视着大秃顶的眼睛,缓慢地说:“我是个和平主义者,这个古老的学派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历史可能比犹太教还长。”

14。 从拉纳卡到本…古里安105

瘦高个男子鬼鬼祟祟地进了咖啡厅,像接头的地下工作者一样示意我跟他去。在候机厅厕所旁,已聚集起十来个旅客。这一天,仅有一架风雨飘摇的小型私人飞机载着14人在特拉维夫降落。

15。 生活在面具后面的以色列108

参加影展开幕式的来宾人人屁股后面挂着一包防毒面具,撅着屁股在展厅里发呆。在耶路撒冷犹太圣殿内和哭墙下,成千上万的犹太教徒身背防毒面具,冒雨祈祷。

16。 “飞毛腿”袭来之际117

“对女人尊重,对弱者怜悯,对荣誉渴望”的骑士精神促使我站在楼顶,哆哩哆嗦地反复拍摄“飞毛腿”的轨迹。为表彰我病态的勇敢,加拿大记者乔奖给我一个“多姆克”摄影包。

献辞与目录(2)

17。 戒严中的加沙127

一扇门猛地打开,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阿拉伯人高举着一只活老鼠,冲上街头。各国记者蜂拥而上……

18。 西岸—没有摄影的摄影采访136

这是一次以杰里科为中心的冒险。我由此彻底体会了游击队员的浪漫英雄主义。三年以后,这里终于自治。

19。 坦克,进攻!147

在当代陆军中,以色列国防军是唯一百战百胜从未吃过败仗的军队。迄今为止,我是唯一与这支骄傲的部队一起行动过的中国人。

20。 耶路撒冷160

上帝说:“圣地是不卖的。”我有幸成为第一个使用“新华社耶路撒冷”电头发稿的中国记者。

21。 重返拉纳卡179

看着烟波浩淼的地中海,我本想忙里偷闲抒抒情,可刚把自己绑在坐椅上就酣然入梦。一觉醒来,小飞机已像雨打的耗子般降落在拉纳卡。

22。 “我要上前线”184

我最烦等,什么在约旦待命,在哪哪哪待命。我仿佛听见亨利四世的嘲笑声:“上吊去吧!我们已经在郎德勒西打起来了,而你却不在!”

23。 烙饼189

在为约旦和巴格达大使烙了半个月饼后,我发现自己成了双下巴的罗马皇帝。重返巴格达前夜,郑大使揪住我的摄影背心:“鸭子,你哪儿也不像个外交官,倒像个马戏团的。”

24。 我和河野194

河野含泪将一大包美军战地急救品塞给我:“以后就剩你一个了。”

25。 “死亡之路”198

我固然担心会撞上美国人的炸弹,更害怕被共和国卫队识别出来送上绞架。因为我是第一个在以色列公开曝光的中国记者,而今又胆大包天地回到伊拉克。

26。 我们的家204

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的院子里也落了一颗炸弹。曼苏尔区的富豪子弟开始学骑自行车。两个神色慌张的人问我支持布什还是萨达姆。

27。 劫后巴格达215

瘦得像眼镜蛇似的斯文男子指挥我拍摄巴格达的废墟。黑市美元一日三变。看着弹坑旁捡木柴的儿童美丽纯洁的大眼睛,我不禁珠泪潸然。

28。 去南部—什叶派地区烽烟又起231

我对安全官员解释说我需要有些活动的人作前景,他强硬地说:“这我不管,但决不许拍军人。”

29。 去北部—库尔德难民逃难记243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