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们的属官,心腹,还有其他几个牵涉其中的旁系王爷及其部属,如今都关在皇宫的各处,人人都知道大祸临头,个个都想着怎么讨好新主子,好逃脱大难。借着这个良机,审问查探,总能发掘出些真相来。
“这件事我来查,也绝不会让消息传出去,等眼前的事了了,找时间,把你和几个皇子的对话中,所有涉及此事的内容和我说一遍……”
秦旭飞神色黯然,默默地点了点头。
柳恒低声问:“下面的事……你……要先回避吗?”
秦旭飞勉强扯了扯嘴角,算是一笑,缓缓摇了摇头。
柳恒最后望了一眼那阴沉沉,毫无声息的紫辰殿,叹息了一声:“你回去,把孩子抱出来吧。”
第六部 风云际会
第二百六十五章 … 江山已定
无论是再不堪的事,也总可以被宣扬得冠冕堂皇。
据说,经过了一夜的“激战”,秦军的正义之师,终于在三殿下秦旭飞的带领下,攻破了京城,救下了所有受苦受难的百姓。
据说,当全军兴高采烈到皇宫迎接秦王时,才知道早在卫吴二军内哄着要抢走所有王族威胁秦军时,秦王为了保持皇家的尊严,为了不让秦军受胁迫,所以三代人都聚集在紫辰殿中,毅然引火自焚。
据说,如今嫡系皇族,百余口人,都已成枯骨焦尸。连姬妾在内,包括最小一岁,最大十二岁的八个孩子,都一个不曾漏网。
据说,秦旭飞强忍悲痛,派人清查火场,到处在后宫寻觅,试图寻找一两个死地余生的直系皇族血脉而不得。据说秦旭飞绝了指望,只得痛哭了一场,将众人厚葬,可怜那皇帝皇后,太子皇孙们,生前无比荣耀,死后却连谁是谁都分不清,在这国乱之际,也不可能讲究什么隆重的葬礼,最后百余人的尸骨,只能草草一起落葬于皇陵。
明眼人,就是没有证据,自然也还是清楚其实发生了什么事。但多也能也理解秦旭飞被逼到底线后的“无奈反击”。
其后,便是秦旭飞“忍痛”坐镇大局,解救百官,安抚百姓,再以不忠,叛国等种种罪名,将该清洗的人一个不剩地清洗了。
而那些有贤名。有能力,一直比较中立,不曾深涉党争,不曾与秦旭飞抵死敌对地官员,自是皆无加罪,大多被秦旭飞厚礼谦词相待后。便倾心倾力,助他整顿京城,重理朝纲。
至于放不开君臣大义,梗着脖子不理会秦旭飞的礼遇的人,秦旭飞也不理会。不肯效力也罢。称病不起也罢,谁爱闲着就闲着。风骨这东西,未必能挺得过太长时间的孤寂冷清。
自然……终于也开始有人呼吁,国不可一日无君,三殿下有大功于国,理应登基。
越是犯了错。越是怕追究,怕降祸,这个时候,当然就越是要高喊口号,表现赤胆忠心。以往逢迎秦王最起劲的臣子,以及也曾经动过夺位之心,和诸王子一样,暗中有过一些小动作的宗室王爷们。此时此刻,怎能不积极。还未等秦旭飞军中有所动作。便一个个拼命鼓吹起来,那真是涕泪横流,义正辞严,大有你不当皇帝我就一头撞死地样子。
秦旭飞却沉着脸,忍了又忍。等众人把闹剧演得差不多。才拍着桌子,声色俱厉地将人全赶了出去。
当皇帝嘛。当然不能马上答应,三辞三让,左推右拖,最后才勉勉强强,无可奈何,一副我是被逼的样子坐上龙位,才是正理。秦旭飞的反应,让大家觉得更是拍马屁拍对了地方。
于是,这一场劝谏大戏更是红红火火,沸沸扬扬了。文人墨客写劝进表,百官联名上书,百姓万民书请愿,整得秦旭飞头大如斗,平时议事都不太敢出来,整日躲在皇宫里。
在这纷纷乱乱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在紫辰殿着火的晚上,有人偷偷把两个被乱兵杀死地幼儿尸体送进了紫辰殿。而柳恒,则悄悄抱走了两个幼儿。
将孩子身上的衣服彻底换成平民衣服,在两个孩子身上认真检查了数遍,发现较明显的痣,就用民间偏方将其点掉,发现有一两处略明显的胎记,就用很轻很薄的刀,削掉那一片皮肉,即使孩子吃痛大哭,他也不曾收手。
劫后的京城,本就有无数人妻离子散,本就有无数孩子,成为父母双亡地孤儿。
军队在四处寻找父母双亡,奄奄一息的孤儿,把他们从灰尘,泥土,残房,甚至死人堆里抱出来,很多孤儿身上都带着伤,所以当两个衣着普通,身上有轻微伤势的幼儿被收容时,没有人多加了一丝注意。
秦旭飞的军队,收容照料着这些无助的孤儿,一边帮他们寻访着父母,一边也鼓励在战乱中失去孩子的人,到军中来领养孩子。至于最后始终没有人肯领走的孩子,则由国家统一抚养,提供基本的衣食,并让他们从小学一门手艺,待成年之后,让他们各自谋生。
此一项善政,得到了无数百姓地称道。
而无人知道,在这无数孤儿之中,有两个孩子,身体里流着和旧皇新皇一样的血。
他们会和无数孩子一样,挣扎着试图活下来,试图长大。他们会和秦国所有地孤儿一样,有相同的生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