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看就是广东人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张九龄的才华渐露,尤其擅长品评和选拔人才。当时吏部举行考试,常常让他主持考定等级,每次都非常公允。因此开元八年(720年),张九龄被提拔为司勋员外郎,专门掌管官员的勋级、赏赐级别之类的事务。

这时李隆基已登基为唐玄宗,张说也从流放地回来当了中书令(宰相),张说仍然非常器重张九龄,还跟他认了同宗,常常称赞他的文学才华,他说:“张九龄是后辈词人之首。”张说在唐玄宗面前推荐过张九龄,说他可以胜任集贤院学士(朝廷顾问)。张说去世后,唐玄宗想起张说的话,召张九龄当了秘书少监(管理图籍的副馆长)、集贤院学士。到了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23年),张九龄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做到了宰相职位,升为最高官职的中书令。

(二)

张九龄出身低微,且来自岭南(唐代的广州还属于蛮荒之地),以“进士”身份逐渐晋升到中书令,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由“进士”到宰相的第一人,也是南方籍的第一任宰相,因此被后人赞誉为“自古南天第一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张九龄:(2)

张九龄虽然才德过人,他这个宰相却当得异常艰难,原因是当时承平已久,唐玄宗几乎成了个沉湎酒色、怠于政事的昏君,张九龄又是个极为正直的宰相,事无巨细都据理力争,这就与被小人包围的唐玄宗形成了冲突。同样是忠言直谏,张九龄远远没有魏征那般幸运,而最大的矛盾缘自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室宗亲,长着一副柔和可亲的面孔,实际上则奸诈狡猾,善于迎合主子们的心意,他被人称为“口蜜腹剑”,当面说好话,背后出拐子,专门暗箭伤人。当时玄宗宠爱的武惠妃阴谋废掉太子李瑛,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李林甫最善于迎合,两人一拍即合,结成一党。

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废太子,武惠妃秘密派近身宦官牛贵儿前去游说张九龄:“有废就有兴,你帮了我们,以后这宰相位置就坐得长长远远的了!”张九龄怒斥,立即上奏,玄宗听了也很震惊,因此一直到张九龄罢相,太子始终安然无恙。这招致了武惠妃和李林甫的嫉恨,不时在玄宗面前讲张九龄的坏话。

李林甫本来就不学无术,对张九龄的学问非常忌惮,这下更是变本加厉地针对张九龄。张九龄以直道事君,经常有逆耳忠言,渐渐导致了唐玄宗的厌烦。而李林甫在宫里到处布下情报网,时时刻刻刺探皇帝的心意,总能迎合玄宗的旨意,玄宗越来越喜欢听他的甜言蜜语。由于天下太平,玄宗心生懈怠,只想好好享晚年清福,故打算拜李林甫为相。张九龄极力劝阻,上奏说:“宰相关系到国家安危,李林甫不是社稷之臣,陛下要是任命他为宰相,恐怕以后要为社稷担忧了!”唐玄宗不悦,张九龄只好谢罪退下。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玄宗罢张九龄而拜李林甫为相,后世有人认为这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李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由“开元盛世”进入了“安史之乱”,正应了张九龄的政治预言。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玄宗打算任命牛仙客为尚书。牛仙客没啥学问,本来是管内务的,相当于后勤部长,李林甫自己也不学无术,就在玄宗面前极力推荐牛仙客。

张九龄反对说:“此事万万不可。尚书是重要官职,大唐以往都用曾任宰相的人做尚书,要不然,也是做过要职、富有德行和声望的人才能担任。牛仙客原本不过是个小官,没什么从政经验,忽然任命他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天下人会如何议论呢?”

唐玄宗想想有道理,就说:“那就封他个爵位吧!”

张九龄说:“太宗以来,本朝制度便只封赏有功之臣,陛下一定要赏赐牛仙客的话,金帛也就可以了,封他土地、官爵是不合适的。”

唐玄宗终于大怒,说:“你嫌牛仙客出身微寒?你自己门第就很高贵吗?”

张九龄一听,连连顿首请罪,但仍坚持己见,说:“臣是来自岭南蛮荒之地的孤贱之人,的确不如牛仙客来自中原。但臣出入台阁,掌管诰命多年。牛仙客不过是个边陲小吏,目不识丁。韩信不过是淮阴一介武夫,尚且羞与小人同列。陛下要是坚持任用牛仙客,臣实在以此为耻。”

玄宗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李林甫趁机赶来挑拨离间,说:“牛仙客可是个宰相之材呢,怎么当不了尚书?张九龄是文员出身,拘泥于古书,因此有失大体。只要有才识,何必一定要有文才学问呢?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玄宗于是坚持任用了牛仙客。张九龄自己也意识到屡次惹玄宗不悦,早晚会被李林甫加害,趁着玄宗有一次赐自己白羽扇,作了一篇赋,最后两句是:“只要能在适当的地方发挥作用,即便有杀身之祸,也不在乎。”可见张九龄对自身处境也很清楚,但他始终坚持气节,的确十分符合史书上赞美他的评语:“直气鲠词,有死无二,彰善瘅恶,见义不回。”

后来唐玄宗居然还是让牛仙客当了宰相,但他实质上不过是李林甫的走狗,只会唯唯诺诺,下属请示意见时,他只会说:“照老样子办。”没有半点处理的办法,完全不是当宰相的料。如此,朝政等同被李林甫一手操纵,变得越来越昏暗了。

(三)

安禄山还在边境上当小军官的时候,有次入宫奏事,一副桀骜不驯的德行,张九龄就对一个大臣说:“这个小蛮子,一定会搞得北部边境大乱。”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安禄山率军*契丹,犯了冒进的错误,落得大败,被范阳节度使张守硅绑起来押送到京城问罪。张九龄说:“张守硅必须要严格执行军法,安禄山不能免去一死。”但唐玄宗赦免了安禄山的死罪。张九龄坚持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十年后必乱,应马上杀死,以绝后患。”

唐玄宗很不高兴地回道:“不要误害忠良。”居然放虎归山,把安禄山放回边境,当白衣将领,并在四五年后得到重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安禄山已控制了三个重要军镇,拥兵几十万,占全国军马三分之一以上。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联合心腹史思明等公然叛国,强大的唐朝自此进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逐渐走向衰落。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终于想起了贤相张九龄是何等忠直,不禁老泪纵横,写下一联追忆并忏悔:“蜀道铃声,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