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拜占庭帝国简史 >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第1页)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第1页)

为了篡夺皇位,巴西尔手上沾染的鲜血足以令麦克白也感到汗颜,似乎他注定要迎来一个充满动荡的王朝。他在通往皇位之路上大开杀戒,这自然是完全与法律相悖的,也为他建立的王朝未来数位成员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但中世纪世界正是如此的反复无常,如果一个人的统治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好处,那么大部分拜占庭人毫无疑问都愿意忽略他夺取权力的过程。毕竟,恶人有时候也能成就大善事。米海尔令整个朝野上下极度不满,并且他嗜酒成性,即使巴西尔不曾策划暗杀,他也会因为饮酒过量而早早丧命。与此相反的是,新皇帝尽管是一位暗杀者,却是一位善于治国的明君。两个多世纪之后,他的后代仍然稳坐在帝国的皇位之上。

按照东罗马帝国的标准,巴西尔并未受过正统教育,但为人极其精明敏锐,他意识到了拜占庭帝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拜占庭不再是古代世界的衍生物,而是从阿拉伯人征服蹂躏之下崛起的新生国家,国土大大缩小,但内部联系却更为紧密,边境的防御也更为牢固。在那些动荡的岁月中,拜占庭的根基日益深刻,如今它正要借助自身的强大力量,从黑暗之中崛起。巴西尔一世认为虽然并无太大必要,也没有迫切希望去收复查士丁尼时代的广阔国土,但仍然希望让帝国的荣光重新闪耀。很显然,如果缺少强大的军队,这一切都只能是空谈,拜占庭的军队如今已经足够强盛,但海军舰队则面临着很大的麻烦——显然,距离巴西尔夺权仅仅过了数月,阿拉伯的突袭大军便对拜占庭的力量视若无睹,占领了马耳他岛。作为地中海地区的主要势力,帝国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强大的海军,如果忽视海军的力量,在如今国家力量大不如从前的情况下,面对侵略无异于坐以待毙。巴西尔一世打开国库,耗费重金重新打造了一支舰队,建造了当时最先进的战船,在全国上下大规模搜寻合适人选加入海军服役。

重新复兴的海上力量无疑是巴西尔一世策划的伟大战争中的尖兵。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只发生了几次零星的对抗穆斯林的战争,如今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机已经彻底成熟。经由数年征战扩张领土,哈里发帝国已经四分五裂,在面对拜占庭大军的压力时无力抵抗。阿拉伯人近在眼前,此时此刻正是不容错过的天赐良机。拜占庭海军气势高昂地航行进入萨罗尼克湾,当克里特海盗在科林斯湾地区发动袭击时,这支新的海军马上就证明了自身的价值。颇具才能的拜占庭海军将领尼克塔斯·奥利菲亚斯不愿耗费时间绕过伯罗奔尼撒,便率领他的舰队穿过仅四英里宽的地峡,使大军及时安全进入海湾,给予海盗沉重打击。

巴西尔一世因为这场胜利大喜过望,正式展开了全面攻势。舰队横扫塞浦路斯,不久便重新征服了整个岛屿,帝国军队紧接着突入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将此处四处游荡的阿拉伯军队全部歼灭。次年,巴西尔挥师西进,将穆斯林彻底赶出了达尔马提亚,占据了意大利城市巴里。876年,他将拜占庭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伦巴第地区,为收复整个南意大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他的军队气势如虹、接连大胜时,精力充沛的巴西尔将重点转移到了国内事务上。他认为,最能凸显拜占庭帝国没落迹象的无疑是帝国都城建筑的衰败。古老的教堂已经年久失修,各种公共建筑也毫无疑问已经展现出破败景象。他派出大批工匠来到都城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希望重现这颗帝国明珠的荣光。木材制成的屋顶被石料取代,墙壁也经过重新修补,闪光的马赛克瓷砖让无数教堂都恢复了昔日的光辉。然而,这其中耗费最多人力物力的当属巴西尔本人的帝国宫殿。精美雕刻装饰的廊柱由绿色大理石制成,上面呈现出繁复的黄色纹理,头顶的天花板覆盖着黄金,同时饰有马赛克拼贴而成的皇帝及他的各位家庭成员的巨幅画像。地板上则是巨大的帝国鹰图案,玻璃质地的镶嵌砖表面是闪耀的黄金。在这宏伟宫殿内室的东侧是新建造的华丽教堂,据称是为了供奉四位圣人,但这座建筑更为人所熟知的却是它的另外一个更为普遍的名字“NeaEkklesia”,即“新教堂”。曾经,查士丁尼主持建造了圣索非亚大教堂,如今又一座非凡的新教堂拔地而起,在帝国的天空中映衬出壮观的轮廓。无数的天使和大天使在层叠的穹顶上向下俯瞰,内部则装饰着无价的珠宝。这座教堂无疑是巴西尔一世最为伟大的建筑成就,也是马其顿王朝荣光的不朽纪念。皇帝如此迫切地希望这座教堂早日落成,因此当他听说阿拉伯人围困拜占庭帝国在西西里的最后一座要塞锡拉库萨城时,他拒绝派出舰队提供援助,因为他更愿意派出舰队为他的教堂从海上运输大理石。锡拉库萨沦陷,但教堂最终完工。101

拜占庭帝国此时重新寻找到了自身的立足之地,除了力量和声望的再度兴盛,帝国如今也重新迎来了令人震撼的文化复兴。这次文化复兴由充满智慧的牧首佛提乌发起,他凭借一己之力在帝国重新掀起了对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崇尚风潮。102学术活动的风气随即盛行,巴西尔一世开始策划一个野心勃勃的新计划,将《查士丁尼法典》翻译成希腊语。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皇帝而言,这可谓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他始终没有机会去完成这项壮举。他最疼爱的长子君士坦丁,本已经被选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突然去世了,巴西尔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这种悲痛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

陷入悲伤之中的巴西尔因为另一个事实而受到更大打击,那就是君士坦丁去世后,他的次子利奥将成为皇位继承人。借助复杂的宫廷人事安排,巴西尔迎娶了他前任的情人,因而利奥被广泛认为是“酒鬼”米海尔三世的儿子,甚至巴西尔本人也这样认为,似乎可以推测他本人早已知情。这个男孩不久便会继承本属于君士坦丁的皇位,这个想法令巴西尔几乎忍无可忍。当皇帝发现15岁的利奥已经有了一个名为佐伊的情人后,他亲自将这个男孩痛打了一顿,将他拘禁在宫殿的侧翼,并将佐伊嫁给了别人。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令事态缓和,当利奥被释放后,他马上恢复了和佐伊的关系。皇帝大怒,将利奥扔进监牢,并威胁要将他的眼睛挖出来,这令朝廷上下的群臣大惊失色。

佐伊的父亲最终向皇帝提出求和,请求他释放利奥,并提出因为他已经年过七旬,令皇位的继承人蒙羞无疑会引发四面八方因觊觎皇位而起的争斗。巴西尔只能不情愿地同意这个意见,两人达成和解,但很少有人相信这种和解能持续很久。皇帝的行为越发变幻莫测,时常莫名地深深沮丧,并且不时陷入精神错乱的癫狂状态。他从未对谋杀一类的事情有过丝毫忌惮,而利奥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巴西尔活着一天,他便会有性命之虞。然而巴西尔因为他的勇武善战而著称于世,在74岁的时候,他的身体也没有展现出多少衰老颓弱的迹象。或许现在是先下手为强的时候了。

在巴西尔一世与利奥达成和解的一个月后,皇帝去世了。官方的说法是他在一次狩猎事故中去世,这个故事并没有多少可信度,说的是一只巨大的牡鹿将皇帝在灌木林间拖行了16英里。最惹人怀疑的是佐伊的父亲,他对缺乏宫廷的赏识不满已久,正是这次事故中救援队伍的领路人。自然,利奥在这次事件中的全权介入已经被掩埋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但无论事实如何,大部分市民都愿意对这扑朔迷离的事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位19岁的新继承人对人民做出了十分诱人的承诺。几天之后,利奥六世正式继位为帝国皇帝,他的第一项举措便是将“酒鬼”米海尔三世的尸骨从破败的墓穴中掘出,将之重新安葬在圣使徒教堂中华丽的帝国陵墓内。最终,这位遭到谋杀的皇帝得到了长久的安宁,终于有人为他报仇雪恨。对巴西尔一世而言,他统治的开端伴随着谋杀的污点,或许同样的结局对他而言是最好不过的。然而,凭借着这些暴力手段,他使得整个帝国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实力都大大增强,这就足够值得人们为他哀悼了。

曾经有数位皇帝在青少年时代便被推上拜占庭权力的中心,但没有任何人能够像利奥六世这样,为统治国家做出如此万全的准备。这位新皇帝为人随和,富有个人魅力,可以说是自从“叛教者”尤利安时代以来所受教育最为广博的统治者,而皇帝本人也拥有与这教育相匹配的智慧。在他的统治之下,古代建筑的荣光逐渐回归,文学活动蓬勃兴盛,新的人文主义风潮也逐步兴起。在他就职典礼过后的几周之内,利奥告知教会,将他最为年轻的弟弟斯蒂芬任命为教会牧首,此举将神圣和世俗两个世界借由一个家庭联系在一起,让皇帝能够对教会和国家加强掌控。利奥的统治带来了国内空前的和平与繁荣,因此他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巴西尔未竟的伟大事业——《查士丁尼法典》的重修。

自从查士丁尼将混乱的罗马法律系统重新整合以来,已经过去了三个半世纪之久,法律相关的书籍亟须进行重新整理。过去的岁月中诞生了无数新的法律判决,法典之中新增加的法律条款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利因素——这些条款是由拉丁文写成,一门已经死去的古旧语言,只有少数古文物研究者还在使用。在短短两年之内,皇帝便将这项伟大工程规划完成,将全部杂乱的文献翻译完成后进行系统编排,并出版六卷缩编版中的第一卷。最终这项成果的完成为他赢得了一个美名“智者”利奥,并奠定了他自查士丁尼时代以来最伟大的立法者的地位(事实上这项烦琐工作令他的前任者也懊恼不已)。然而,那些希望他能够率领军队在战场上取得同样荣光的人不久便陷入了失望。这位年轻皇帝生性仁爱,不愿发起战争,或许,他在外交政策上终究无法取得和在国家内政上一样伟大的成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