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拜占庭帝国简史 >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第1页)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第1页)

足够讽刺的是,考虑到他父亲为了让他的身份合法化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君士坦丁七世本人却并没有多少机会能够真正地统治国家。利奥六世去世时,他年仅6岁,并且身体极度孱弱多病,所有人都在怀疑他究竟能否顺利活到成年。正如利奥所担忧的那样,真正的大权掌握在君士坦丁的皇叔亚历山大三世手中,此人因为淫乱的作风而闻名。亚历山大三世多年以来都生活在德才兼备的兄长的阴影之下,此时正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对利奥的政策。曾经因激烈反对利奥的第四次婚姻而被免职的牧首尼古拉重新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牧首,皇后佐伊也被毫无道理地赶出了皇宫。年轻的皇子君士坦丁只能伤心地在大皇宫里从一个房间游荡到另一个房间,哭泣着寻找他的母亲,当时有谣言传说怀恨在心的亚历山大三世有意将这位皇子暗中阉割,以阻止他正式继位。

幸运的是,亚历山大的统治仅仅持续了13个月,他本人就在参加完一次宫殿广场举行的马球游戏之后的归途中,因精疲力竭而死。他未曾有机会加害自己的侄子——如果他确有此意的话——但他在君士坦丁身边安插了一位充满敌意的牧首作为摄政者,这一举动带来的威胁不啻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当保加利亚的使臣来到宫廷中,希望能够收取往常的岁贡时,亚历山大将他们赶了出去,咆哮着说保加利亚人休想从他这里拿到哪怕一个金币。保加利亚汗感觉受到了极大侮辱,因此立刻派出大军前往君士坦丁堡,在穿越边境的过程中他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牧首尼古拉在亚历山大去世后行使作为摄政王的职责,他计划对保加利亚人施以贿赂让他们撤兵,因此承诺让君士坦丁七世娶西蒙的女儿为妻。不幸的是,牧首并未向所有人宣告他的计划,当人们发现他的计划时,尼古拉险些被愤怒的人群以酷刑处死。牧首感到受到了侮辱,他显然无法再继续担任摄政的职务,必须再选择其他人来担任摄政王,并且必须是年轻皇帝真正从心底青睐的人选。整个拜占庭帝国都在此时交了好运,因为最完美的人选近在眼前。佐伊皇后已经从流放中胜利归来,她的立场此时更加坚定不移。她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让她的儿子娶西蒙的女儿为妻,因为这位姑娘的野蛮祖先曾经用一位皇帝的头骨作为自己的酒杯。如果拒绝意味着挑起战争,那她就会义无反顾地开始战争。

佐伊贿赂了佩切涅格人,让他们入侵保加利亚,然后派出舰队载着他们渡过多瑙河,同时一位名为利奥·福卡斯的贵族率领拜占庭大军到达黑海沿岸。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直到佩切涅格人抵达,等待被船队运载过河。当时的拜占庭将军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大发雷霆,对佩切涅格人的指挥官表示拒绝给他们提供任何协助,并直接班师回到了君士坦丁堡,并未将任何一位士兵引渡过河。这极其不明智的暴躁举动导致拜占庭大军彻底暴露,西蒙因此轻易地将敌方彻底击溃。

这次失败大大损害了佐伊皇后的声誉,但因为君士坦丁七世尚且只有13岁,她不得不寻找其他的办法来稳固权力,这样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儿子。佐伊认为只有婚姻才是唯一可能的解决途径,因此她选择了自己英俊的宠臣利奥·福卡斯,他在最近的战争中被击败,但他在军事上的赫赫威名却没有因此而削弱多少。无论如何,这都算不上是一个受欢迎的解决方案。福卡斯的家族因野心勃勃而为人所知,年轻的皇子很容易成为肆无忌惮的利奥·福卡斯的俎上鱼肉。君士坦丁七世的朋友们为此感到心急如焚,他们想到了唯一的解决办法。他们暗中集会,赶在婚礼举行之前紧急修书一封,送到那个唯一有力量拯救年轻皇子的人手中。

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将军十分乐于享受自己作为帝国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赫赫威名,而不用因为在保加利亚人手中吃了败仗而使自己的名誉受到任何影响(虽然这也并不值得过多称道,因为保加利亚根本没有自己的海军)。当他收到这封信,立刻便同意成为年轻的君士坦丁的保护人。他马上进入都城,任命自己为皇家卫队的长官,一个月之后,他就让皇帝娶了自己的女儿。利奥·福卡斯被对方的策略击败,因此十分愤怒地掀起了一场内战,但罗曼努斯——现在他自称为basileopater(皇丈,即皇帝的岳父),已经将君士坦丁七世牢牢掌控在自己的股掌之中,因此很轻易地便在舆论上取得了胜利。107利奥的下属全部背弃了他,这个倒霉的反叛者最终被俘虏,双眼被刺瞎。

罗曼努斯已经除掉了自己的大敌,现在他要着手开始发展自己的权势。在君士坦丁七世15岁生日期间,他被任命为帝国的恺撒,仅仅过了3个月,他被加冕为共治皇帝。所有旁观者都认定,这样的升迁速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距离最高皇位仅剩一步之遥,唯一需要做的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谋杀。他们不得不怀疑,君士坦丁七世在这位新皇帝所谓的“保护”之下,究竟还能有几天日子好活。

他们的担忧是完全合理的。罗曼努斯至少有八名子女,他正决心要开启一个新的王朝。毕竟,如今的皇室家族也是经过篡位才获得了今日的地位,因此罗曼努斯只不过是以开创马其顿王朝的巴西尔作为自己的榜样。不到一年时间,他便迫使君士坦丁让位,宣布自己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并且为自己的长子克里斯托弗加冕,封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君士坦丁七世的统治地位就此下降至第三位。然而,篡位者的野心也是有限度的。罗曼努斯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残暴之徒,他缺乏巴西尔所具有的冷酷无情。君士坦丁七世的地位可以被忽视,也可以任由自己摆布,但罗曼努斯从未真正起来公然反抗他。

在保加利亚,西蒙仍然因为他的运气不佳而大发雷霆。只要君士坦丁七世仍然未婚,他就有机会接近皇位,但随着子嗣繁荣的利卡潘努斯家族进驻大皇宫并扎根于此,关于皇位的全部希望都被夺去了。他发誓如果可能,必定要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彻底推倒,然后集结了一支大军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侧领土登陆,展开突袭。他发现了位于佩格地区建造精美的小教堂——此处也是罗曼努斯最为青睐之地——于是便将之付之一炬,并将来不及逃走的所有修道士全部屠杀,让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圣水。他在君士坦丁堡城墙外散布的民居区四处肆虐,希望能够将皇帝引出城外,但罗曼努斯对此反应却十分冷淡。他很清楚地意识到,在这高墙之后,自己是绝对安全的,几星期之后,西蒙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皇帝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讲和,相比战争,他总是更喜欢运用外交手腕,一场会议不久便在双方之间举行。西蒙穿上了他最为精美的盔甲前来赴会,并且周围的士兵们也都手举黄金和白银制成的盾牌,用希腊语齐声高呼着皇帝的名字,声音震耳欲聋,高墙之后的元老院成员也能够听得一清二楚。与之相反,罗曼努斯徒步而来,衣着朴素,手中紧握着圣物,他行走的每一步都仿佛在向对方宣告,罗马帝国的荣耀本身便是足够华丽的盛装,完全够得上让他耀武扬威的对手感到汗颜。在向西蒙致辞的时候,罗曼努斯的声音充满了高贵的威严:“我听说你是一个虔诚的人,真正的基督信徒,但我所目睹的你的行为却配不上这样的形容。虔诚的信徒、基督的子民,应该是热爱和平的仁爱之人,因为上帝教导我们如此……人类终有一死,之后会复活,等待上帝的审判……此时此刻,你活着,但明天你就有可能归于尘土……面对这些残酷的屠杀,你将如何向上帝做出解释?如果你是为了世间的大仁大爱才做出这样的事,那么我会满足你的渴望……拥抱和平,你才能够拥有平静无垢的人生……”

西蒙并没有忽略皇帝提出的进贡条件——虽然这条件伪装得十分完美,就好像这是高尚善良的皇帝做出的无私馈赠——在一场和解仪式以及交换礼物的活动之后,他掉转马头,回到了保加利亚。第二年,他在自己的领土上自封为“罗马和保加利亚人的皇帝”(对此罗曼努斯只是一笑置之),但他再也未能越过帝国的边境。一年后,他的军队在试图吞并克罗地亚时遭到了惨痛大败,西蒙也在这场战役中去世,将濒临崩溃的帝国留给了他软弱的儿子彼得。彼得很快与拜占庭联姻,娶了罗曼努斯的一位孙女为妻,两个长期敌对的国家之间终于迎来了和平。自从阿拉伯人围困君士坦丁堡以来,保加利亚人一直都是拜占庭帝国最为可怕的威胁,但在罗曼努斯灵活的政治策略之下,这一威胁以几近完美的和平方式彻底解除。

罗曼努斯最终从一直以来蛮族铁骑威胁的阴影之下解脱出来,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治理国家内政。眼下他最为关心的无疑是贵族阶级权力的膨胀,他很有理由担忧如果这些富人阶级一直以压榨穷人为代价进行扩张,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帝国的防御力量依靠的是农民阶级,他们构成了国民军队的基石,但边境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大多变成了富裕阶层的私产,因为贵族阶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将土地不断私吞。罗曼努斯决心结束这种不择手段的肮脏交易,因此颁布了多种土地法案,保护贫困阶级农户的权益。这些措施毫无疑问令皇帝成了贵族阶级切齿痛恨的对象,他们密谋策划架空皇帝的权力,但在他统治余下的时间里,罗曼努斯拒绝做出任何让步。这种趋势对国家军事力量的破坏从未消除,但他决心至少要将土地吞并的速度减缓。

当针对贵族阶层的内部斗争在君士坦丁堡如火如荼时,罗曼努斯在东方展开了他的军事行动。在与阿拉伯帝国的边界上,取得类似的外交胜利是完全不可能的。伊斯兰大军的到来已经引发了三个世纪绵延不绝的交战、撤兵和随之而来的灾祸,只有力量才能说明一切。马其顿王朝平息了流血纷争,开始逆转局势,但由于保加利亚人逐渐崛起,这种趋势也未能带来多大的效果。然而,如今帝国重新拥有了倾举国之力与阿拉伯人作战的实力。约翰·库祖阿斯,帝国最为杰出的将领奉命率领东部战场的军队,并挥师向亚美尼亚——罗曼努斯家族祖先的故乡进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