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陈吉的脚印走成花免费阅读 > 第66章 编织美好行不行(第1页)

第66章 编织美好行不行(第1页)

到医院看望表叔时,表婶听说陈吉要开毛衣编织店,介绍他们认识了海阳老家的亲戚高尔基。

高尔基做“海阳红”石子生意,与老伴高婶带着小女儿高晶晶刚从老家来到济南,在无影山东路和师范路十字路口的东南角租了间门面房,里间有二十来平米,作为他一家三口的卧室兼厨房,靠路边的外间有五六平米,空着,就让陈吉把外间当作店铺。

陈吉在家里练手时织了一长一短两件毛衣,长的是红开衫外套,背上一整幅的黑凤凰配色图案,短的是黑套头衫,全身拧麻花,将这两件毛衣挂在店里的墙上,又将从三大马路买来的几斤各色混纺毛线也挂在墙上,支上编织机。德鹏找了块长方木板,央人用毛笔写了漂亮楷体的“毛衣编织”四个字,斜靠在路边的门框上,开张营业了。

开头几天,陈吉每天早早醒了匆匆吃过早饭就去店里,中午守在店里,晚上等路上人流退潮,天很黑了才回家。德鹏早早做了晚饭,等陈吉回家,饭菜都冰凉了。

德鹏就问,“你那么早去,这么晚回,有人到店里吗?”

“现在还没有,但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路上的人多,经过店门口的人也多,我开着门,慢慢的,进去的人自然就多。”

“要是长期这样,生意没做成,我们俩都得胃病了。人家真的需要,也不会在急匆匆上下班的路上进你的店。”德鹏给陈吉制定了正规的作息时间表,让陈吉以后早上八点半才离家去开门营业,中午要回家吃饭午休,下午五点要关门歇业回家。

陈吉说,“上午八点走,下午五点半关门回家,可以。中午回家吃饭午休,就不必了。”

陈吉中午不回家,就和高晶晶结伴去毕家洼市场买午餐,或买些菜在她家锅里做午饭一同吃。高晶晶黑黝黝的,泼辣能干,和陈吉是同龄人,在济南没有其他玩伴的她和陈吉处的特别愉快。

逢周末,阳德鹏就过来,在毕家洼市场多买几个熟肉食和凉拌菜,与高家一家三口一起吃午饭。

高家南边的邻居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带着大女儿一家三口和小女儿,在门口摆摊烤羊肉串,每天中午和傍晚,来来往往路过的人都能看见她一家老少五口在路边支上小桌,烤着大把的鱼串、肉串、虾串,自家人吃,喝着啤酒。高晶晶羡慕地跟陈吉说,“嫂子,你看她们的生活条件真好啊。”

陈吉说,“嗯。”

高晶晶说,“这一地的人,每五百年会全部死光一次,然后换一地的人,重新活过。”

陈吉非常吃惊,心想,她是初中毕业生,最起码的人类进化知识她都不知道吗,“你听说的不是指人吧,是指凤凰吧?五百年一生,五百年一死。”

“是吗?俺不知道,俺听俺妈说的。”

白天在机器上织,操作起来,机器可不管陈吉是不是持有本科毕业证书且门门功课成绩优秀,一不小心将操作手柄拉的快了,会漏针,如果及时发现还好,可以马上在机器上补针。但陈吉心急,又逢拉手柄拉的顺手,“唰!唰!唰!”地一趟又一趟来回快速拉动,不肯中途停下来做必要的检查,过去半天,待停下来时,却发现有不少处漏针形成的漏洞,且已经织过去好多行,没法补针,最好是全部拆了重织。可是,既然中途停下来检查都不肯,又怎么可能再拆回去重织?!只能等全部织完,下了机器,晚上拿回家用手工缝补,陈吉自己也觉得这是糊弄,但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糊弄。

晚上回到家,吃过晚饭,德鹏缩在被窝里看书。陈吉在他旁边,斜靠在床头,大半个身子缩进被窝,露出两只胳膊,先缝补白天造成的漏洞,再把白天织成的单片缝补成型。缝补的手工活可比“唰唰唰”地拉动机器手柄难多了,也费时多了,不到两周,陈吉的两只手,由白嫩的学生手蜕变成比纺织女工,不,简直比阳老太干农活的手还粗糙,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上,满是坚硬的老茧。

德鹏看书看的困了,把书往床头柜上一丢,反过来顺手将陈吉手里的活计抢过去,也扔在一边,强迫陈吉一起睡觉。所以,不是陈吉不想奋发图强通宵达旦赶进度,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啊。

这样算来,如果生意好,白天晚上连在一起,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忙活不停的话,一个月能织四件,挣一百六十元左右的手工费,陈吉不能养活自己。

更可悲的,生意并不好,后营坊街、三大马路、凤凰山路、师范路,这儿那儿,那么多编织店的生意都很好,陈吉的生意就是不好。陈吉没有什么可忙活的,从头到尾一共接了两单活。

一位白净高个子的老太太,织了件绿色的小开衫,一位黑黑的小个子四十多岁妇女,织了件红色大衣。

她们进店时,陈吉为“找卖点”,说自己是纺织院校的大学生,能为她们设计好看的样式,很不老道地尽力吹嘘。她们出店时,陈吉为她们手提包里新毛衣上偷偷补起来的漏针窟窿,心虚不已。

真糊弄不下去了。

天冷了,穿上了冬衣,表叔发烧越来越厉害,有时候连续几天烧到昏迷不醒,已经转到解放路上的城中医院,离着阳德鹏住的较远。

这个周末,阳德鹏让陈吉收了毛衣编织的牌子休息一天,骑摩托带着陈吉去看表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