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高校排名 > 第27部分(第2页)

第27部分(第2页)

“不好。我喜欢听爸爸讲故事。”若雪开始显得有些怯懦,却依然坚持。

“告诉妈妈,为什么要爸爸讲睡前故事?”杨小兰板起面孔。

“我要爸爸哄我睡。我要爸爸哄我睡。我就要爸爸哄我睡……”若雪撇嘴哭了起来。

“你这孩子,简直不知好歹。”杨小兰推开女儿,从沙发上站起来,伸出右手食指,用力敲点若雪的脑袋,“你脑袋进水啦?我简直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到底在想什么?我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如果你一定要去,回来以后,不准让爸爸哄着睡觉。否则,你就休想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高等学府 第二十四章(7)

“你成天火爆性子,在家里发不完脾气,哪有个女人样!”段龙山从卫生间出来,“你女儿是你亲生的吗?你怎么就不能让她快乐一点儿呢?”

“妈妈,我答应你。”若雪抽泣着,可怜巴巴的,她最怕爸爸和妈妈争吵。若雪终究还是跟段龙山去了北戴河。这十来天的时间,杨小兰度日如年,没有吃过一顿正餐,抱着零食吃个不停,身体明显胖了不少。

若雪从北戴河回来之后,特别地亢奋。她跟着爸爸学会了游泳,还去了北京。爬长城,看到山后面还有山。去紫禁城,看到楼的后面还有楼。登天安门城楼,看到人的后面还有人。她告诉妈妈,她以后还想去北京。

“北京护士阿姨说我长得像古代美人。”若雪像是个话匣子,“爸爸对吧?”

“怎么到医院去啦?生病了?”杨小兰关切地问。

“没有,我们体检,把她给带去了。”段龙山放下报纸,起身去打开电视。

“怎么到北京体检?傻丫头,医院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没事别跟着去,听到没有?”杨小兰用左手食指轻轻地点了一下女儿的额头。

“我也体检了,还抽血了呢!”若雪高兴地伸出胳膊,让妈妈看已经结了痂的小针眼。

“这么小就占公家的便宜,将来怎么得了!”杨小兰揉揉女儿的小胳膊。

杨小兰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丈夫的手里已经拥有一份“先天性不育症”的诊断书,她更不会想到丈夫继而还会带着女儿做亲子鉴定,手里再拥有一份“未见任何血缘联系,可以排除亲子关系”的医学证明。从这以后,杨小兰总是要确认女儿是自己睡觉。除了去外地出差,段龙山几乎每天都回家。杨小兰常常一声叹息:“总算是安稳了!”

就这么,到了一九九八年的寒假过后。若雪开始紧张地准备中考,杨小兰也常常陪着她熬夜,给她准备夜宵。一天,大约是凌晨三四点钟,杨小兰突然醒来,感到气温的骤降,于是,从壁橱里拿了床毛毯,要去给女儿盖上,她心里嘀咕着,“就要中考了,千万是不能感冒、发烧。一次考试定终身呐!”推开女儿房间的门,她惊呆了。段龙山正坐在女儿的床边,看着女儿。他已经给女儿加盖了一床薄被子。

这是个星期天的早晨,杨小兰准备好了早饭,像往常一样喊女儿起床。女儿也像往常一样从自己的房间出来。

“多吃点儿,若雪!要考试了,睡眠不够,营养要充分。多吃点儿,多吃点儿。”杨小兰这么说着,心里却在想,自从北戴河回来,段龙山对女儿是越来越关心,越来越疼爱。这是怎么回事情呢?

“妈——你怎么一清早就这么啰哩啰嗦的?烦不烦!”在准备中考的孩子多半是处于高度精神压力之下的,因此,情绪特别地不稳定,若雪也不例外。

“你怎么说话跟你爸一个腔调?”杨小兰怒火中烧,却不敢发作,怔怔地坐在餐桌边,“你怎么说话跟你爸一个腔调?”她在极力地压抑自己的怒火。

“烦不烦!你还让不让人吃早饭?”段龙山也没好气。

“今天大家都别吃了!你也不用准备中考了!”杨小兰终于摔了筷子摔了碗,“我问你,若雪,你什么态度跟妈妈说话?你知不知道你已经十五岁了?你连对妈妈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每天谁给你忙烧饭,忙洗衣服?你还有没有一点点良心?我要跟你班主任谈谈去!”

段龙山赶忙又去把各个房间的门窗关紧。

“去就去!有什么了不起!我就是讨厌你!烦!烦!更年期变态!”若雪起身也扔了碗筷,啪的一下把自己的房门给关了,并嗒嗒地反锁上。

“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当妈的吗?啊?”杨小兰追上前,猛敲若雪的房门,“你还懂不懂点儿礼貌?啊?你敢跟我这么说话?啊?你他妈里个卖×……”

若雪从此与妈妈极端对立,跟妈妈说不上三句话就争吵、对骂不休。每一次都是以“更年期变态”这个普通医学术语表示对妈妈的反感、不屑与恼怒。

“你成天在家里发脾气,成天在家里点炮,泼妇骂街,哪有一点点女人样!你要把女儿逼疯啊?她毕竟还是个孩子!”段龙山穿了件外套,便摔门出去了。

门外春寒料峭,段龙山竖起衣领,瑟缩着,惟一的去处便是办公室了,而这个套间办公室明天便不再属于他了。他将走马上任,进入检察院系统。对于这一职务变动,杨小兰毫不知情。

高等学府 第二十五章(1)

自从段龙山突然从北京回家,杨小兰便主动疏远了尚金堂,也不给他任何可以私密交谈的机会,两人的情感关系似乎也就此了断了,有抱怨,却没有争吵。可是,在工作上,她竭力更加精心地配合尚金堂的工作。但凡尚金堂交代的工作,她总是小心翼翼,把工作做得妥妥帖帖的。尚金堂没有交代的工作,只要她想到了,都会提醒他,并给他出主意。

高校的合并之风、圈地运动越演越烈。北有吉林大学,它成功地让整个长春市坐落在美丽的吉林大学校园。南有浙江大学,它成功地吞并各类专业院校,包括医学院、工学院,师生人数在全国所有高校中位居榜首。在南京,向左看,南京大学学术地位高、学术成果多;向右看,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收入高、科研经费多。东方大学自知自己体量太轻、太小。于是,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压力,他们在南京范围内,一面设法与其他院校合并,一面四处争取圈地。可惜,在南京这块土地上,大萝卜文化依然根深蒂固,一个萝卜一个坑,井水不犯河水。当东方大学主动联络各个专业院校,各位校长的回答几乎都是完全一致的:“在我的任期内,免谈!”东方大学愿意被收并,提出所有的正职,包括书记、校长、院长、主任都由对方大学的人担当,然而,即便是自己争着要做二等公民,还真就是没有愿意收并的。思前想后,东方大学的书记校长们憋着一股子劲,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甩开膀子,独立大干,一定要干他个天翻地覆,一定要干他个全省前三,全国前十。于是,东方大学首先开始圈地运动。巨额贷款,在长江的北岸浦口区圈得两千亩农田。之后五年,又巨额贷款,在南京城东北面栖霞区的仙林圈得三千亩农田。形成了对学生隔断式的划分: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集中在长江北岸,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则集中在仙林。市区的校本部则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集中地。然而,这两岸三地的格局使得各个系科的教学和行政变得复杂而棘手。几乎每个系科都有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三个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三个年级的博士生,原本的中文系已经升格为文学院,原本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教务工作,现在至少要三个人来完成,原本可以同时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老师在两岸三地之间疲于奔命,旅途劳顿,最终不得不做出选择性的舍弃。即便是只上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