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燕军的情况。
朱棣南征大军的情况比朱高炽和徐妃等人预料的还要糟糕。这一点,就算是林沐风也没有想到。
朱棣在大名府外大败耿炳文大军之后,志得意满,以为耿炳文已经不堪一击。于是便急袭徐州,试图拿下徐州府,彻底歼灭龟缩在徐州府城之中的耿炳文十多万人。朱棣也没有办法,他必须要在正面进攻京师之前,取得徐州,否则,他一旦进攻京师,如果耿炳文在背后再捅他一刀子,可了不得。
燕军大名大捷后的第8日,朱棣率主力包围徐州府城。本来以为可以手到擒来,结果没承想却遭遇到耿斌文所部的誓死抵抗。大军攻城数日也没有拿下,到了最后,耿炳文居然率领十万明军大开徐州城门,冲杀了出来。
就当燕军以为耿炳文试图率部逃离徐州回撤京师一线的时候,耿炳文却率部拼死向燕军大营冲击过来,一个个奋不顾死,完全就是那种不要命的打法。明军一个个舍死忘生,能杀一个算一个,根本就没有要逃窜的打算。
耿炳文所部十万人好像成了一支死士队,每一个士卒都变成了杀戮的机器,不惧死亡,没有恐惧,只知道向前冲杀,砍杀敌人或者被敌人所杀。明军士气的突然大逆转,当然与耿炳文有关系。其实,不用去分析什么原因了,单看看耿炳文率众将纵马冲杀在大军最前面毅然赴死的模样。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主将悍不畏死,要效忠朝廷,为皇上尽忠,一般地士卒在鼓动下也很容易热血沸腾,置生死于度外。耿炳文是决计要一死相报朱允炆了。不要说明军诸将看得明白,就连燕军将领和朱棣也心知肚明。
就在几日前,朱允炆突然派人赶赴徐州传了一道圣旨:册封耿炳文子耿璿之妻江都郡主为江都长公主。加封耿炳文为忠勇长兴侯,驸马都尉耿璿为烈阳侯。
朱允炆的用意在别人看来。只是对于临场战将的一种恩宠,激烈他们英勇作战,但在耿炳文看来,这却是一种无形的震慑和警醒:朱允炆是在提醒他,他耿家与朱允炆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朱允炆在,耿家必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一旦朱允炆失去帝位,耿家也不会好过。要知道,耿璿之妻江都郡主可是朱允炆的亲姐姐,前太子朱标地长女。
而事实上,历史原本的轨迹也是如此:永乐初年,耿璿称疾不出,坐罪死。公主复降为郡主,因忧虑而逝。
正因如此。耿炳文这才抱了必死之心。他地意图很明显,要带领这手下的十万残兵尽最大可能地杀伤燕军,消灭燕军的有生力量。那样的话,即便是他以身殉国,朱允炆的江山坐稳,耿家的子子孙孙也必将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当然。这也是正是朱允炆所希望看到地。后来林沐风知晓了此事,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此计是朱嫣然所出,绝非是朱允炆。朱允炆天性仁慈,或者说性格比较单纯,他根本就想不出这种比较阴狠的权谋御下之术。
这一场血战只杀得天昏地暗。虽然战争的结果没有什么悬念,但作为战胜方的燕军也因此死伤无比惨重,起码阵亡7万余众,而负伤者就数不胜数。而耿炳文所部的明军,几乎全军覆灭。徐州府外的平原上。方圆数十里,到处是两军交缠在一起的尸体。血流成河,几成人间地狱。
耿炳文以下诸将全部阵亡。燕军战斗力大大削减,士气低迷,单凭这剩余地十万余众想要突破徐辉祖的层层防线,攻入京师,无异于痴人说梦了。朱棣不是傻子,他知道大势已去,绝望中决定暂时退回北平,以图东山再起。
消息传到京师,朱允炆大喜,一方面追封耿炳文为长兴王,其所部诸将皆追封列侯;另一方面,他派徐辉祖起5万大军,缓缓北上,追击燕军败军。
……
这都是几天以前的事情了,当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北平城外的明军大营中,林沐风也接到了探马的数百里加急禀报。他接报后长出了一口气,燕王之乱终于看到了平息地曙光。想了想,他将这一消息写成一条“短消息”,还是以上次那种方式,抄写无数遍,用火炮轰入城中去。
也就是说,就在燕王府中姚广孝煽动朱高煦干掉朱高炽取而代之的行动展开不久,北平军民就又看到了那漫天洒下犹如沸沸扬扬雪花一般的传单。燕王朱棣大败,已经向北平溃逃而来!这一消息无异于惊天巨雷,让整个北平城中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而燕王府内,姚广孝黯然地注视眼前的燕王妃和燕王世子,心中一片惨淡。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就这样化为了泡影?数十年的处心积虑,一朝就要成空?
姚广孝慢慢踉跄了几步,走到徐妃面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惨呼道:“王妃,不可背叛王爷啊!王爷的大计,不能就这么毁了呀!”
徐妃也是有些伤感,念及姚广孝数十年在燕王府殚精竭虑的种种苦心,也不由有些不忍,俯身扶去,“道衍先生,我何尝想这样。可是……”
姚广孝顺势而起,突然,他冷笑一声,宽大的袖中突然递出一把锋利的匕首,横在徐妃地咽喉上,厉声喝道:“王妃,不要怪我,都是你们逼我地。你赶紧下令,将世子之位传给高阳郡王朱高煦,命朱高煦统率北平守军,重整军队。号召城内百姓,死守城池,与明军抗争到底!”
徐妃面色一变,冷哼了一声。